为何美日“共同封堵”不影响我们繁荣?
------因为我们现在基本建立起了全方位的内部消费体系,所以根本不影响经济高涨!
汪华斌
这天到一个研究生班去座谈,发现大家正在议论美日对中国的海上‘封堵’的话题;说中国东面成为美日借钓鱼岛而‘封堵’了。南面则是由美国在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封堵’,从而使我们这海疆大国也被‘封堵’了;如果再加上西面的印度对中国的挑衅,实际中国早就恢复了建国初期的封锁;而且现在的形势比当年更严峻,因为当年的苏联是中国的盟友;而现在的俄罗斯实际也是对中国有野心的国家。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经济还能高速增长吗?大家见我到来,就问我这个话题。
虽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与邻为善’,但实际我们却并没有真正的邻国盟友;就连我们自己认为的盟友朝鲜,实际早就想投靠美国;只是因为美国根本不愿意答理,所以才与我们不亲不热;而其它很多邻国,早就对中国说三道四。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右翼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存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美日两国的国家利益’。按照顺时针顺序看,南海是一个依次被菲律宾、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越南以及中国所“包围”的海域;各国都主张对该海域部分岛屿拥有主权。但中国于1992年却通过《领海法》将包括南沙群岛以及西沙群岛在内的该海域8成领海和附属岛屿规定为中国领土,于是美日同盟对于“共同封堵”中国这种“专横”行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对于美日两国而言,海岛是安保的“重中之重”;也是美日两国的“海上生命线”。美日从侧面支持建立有关南海行动准则以及规范,也是“共同封堵”中国的必要行为。
然而我们中国早就不是外向型经济了,所以我们的海上出口全部封锁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于是大家要我谈谈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的看法,我就说了我近期考察两个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行政村为例,说明了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的体系建设。
首先这两个行政村都是偏远的小山村,根本不是什么聚散地;但他们的城镇化进程却是从完善内销体系建设入手。如这些新城镇化的建设,基本是一楼全部是门面房;正因为如此,所以住房与门面的比例关系是三比一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新建立的城镇化行政村中,基本实现了每户有一个门面房的目标;其次是这些新建立的城镇化住房中,基本实现了每人有一套住房的目标;其它多的住房就是按照商品房的原则与价格对外销售。更为重要的是我在这两个新城镇化的行政村中,没有见到一个实体经济的建筑;就连旁边还有土地需要生产的行政村,竟然连农副产品加工厂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规划根本不依靠土地产出;因为我们这经济体系全部是内部消费体系健全,连各种新技术服务都提前入户;所以我们这未来的消费体系也全部完善起来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还需要外向型经济吗?
我们今天出门最大的发现是什么,就是到处是门面;城里如此,新建的农村还是如此;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实现每户一套门面房的目标不远了;因为不少地方已经达到了,现在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城区还没有实现。估计随着老城区的改造,实现每户一套门面房的目标根本不难。其次是我们现在不少地方早就实现了人平均一套住房的目标,而且有的地方早就是人平均多少套住房了;如我老家有个城乡结合部的行政村改造,其只有2300多人的行政村;最后修建的住房套数达到近9000套,所以人家早就超额完成了每人一套住房的目标;因为他们每人有多少套住房。
说真话,当我们的消费体系建立后我们根本不害怕人家封锁;因为我们这里是买方市场,任何产品全部是供不应求;这难道不是外国人高兴的吗?正因为如此,人家高兴还来不及;那里还会封锁我们的消费。所以说在房地产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今天,我们早就不惧怕人家对我们的封锁了;所以我说美日的海上‘共同封堵’根本不影响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因为我们内部的全方位消费体系早就建立起来了;根本不需要出口就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当然唯一的问题就是老百姓,他们可是得自谋出路而迎接这全方位的消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