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信贷步步紧收,以闽东-宁德商人为主体的钢贸企业已被“逼近悬崖”。近日,宁德市上海商会等发出报告,恳请上海市有关方面采取应急措施处置钢贸危机,以避免整个钢贸行业崩盘。
周宁商帮在钢铁贸易领域赫赫有名,此前曾通过同乡间连保、互保等模式在业界奠定了良好的口碑。有统计显示,目前有7万多周宁人在上海做钢材贸易,占据当地建筑钢材批发市场70%的份额。在资金周转规模庞大的钢材市场里,周宁人将彼此信用紧密捆绑,以“一家出事、其他帮补”方式一度博得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在此前十多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行业形象。
然而,正所谓“花无百日红”,钢材现货价格近期一路走低给钢贸体系带来重创,而高达15%-25%的融资成本此时则显得颇为沉重。在钢贸企业亏损态势蔓延的语境下,自身脱困尚阻力重重,更无力为其他担保企业一再代偿,周宁商人难免陷入“一损俱损”的集体坏账危机之中。去年初,无锡一洲集团周宁籍老板李国清严重资不抵债举家跑路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市场对周宁商帮的信任转瞬直下。此后,随着钢贸仓库监守自盗、钢材现货被重复抵押等业内乱象接连曝光,上海钢材贸易圈的混乱交易秩序引发金融界警觉,银行随即通过追债、停贷等举措降低自身风险,周宁商人的境遇由此雪上加霜。恰因此,一直致力于为本地商人排忧解难的商会组织,这次不得不向政府部门直陈诉求,希望借此绝处逢生。
事实上,依靠乡土情结抱团取暖的做法并非周宁人所独创,民间借贷盛行的温州也对地缘关系颇为倚仗。同样是在亲朋好友“君子之约”的形式下,民间资本以相互认可的价格频繁拆借,弥补了融资短板。然而,温州立人集团等案件的一再爆发鲜活地说明,在企业与行业成长上升期,各种矛盾与隐患会因表面繁荣所掩盖,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网得到了过于乐观的评判。一旦市场格局发生逆转,资金链断裂的现实打击就会放大此前被忽视的各种症结,以至于“利益均沾”的最初梦想全盘落空。
对于民间借贷现象,业界公认堵不如疏,而试点中的温州金融改革也正是为此探路,通过将民间借贷行为由灰色地带纳入正规金融监管体系,最终实现对民间资金的合理引导和驾驭。与之类似,周宁商人崇尚的“一人富,带一家;一家富,带一族;一族富,带一村”本身并没有问题,甚至还会因其所折射的家族与集体观念而受到外界称许。但需要指出的是,商场如战场,商人固然不可缺失人文理念,但却不能将其视为打造企业生命力的主要源泉,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能因此而放松风险监管。在惨烈的市场搏杀中,依靠亲情与友情编织的保障网络风险承载能力着实有限,亲情与友情对商人行为只能形成一定软约束,难以一劳永逸地抵御所有级别的市场风险,当经营压力超出其实际经济承载能力时,这种约束便往往会失去预期中的效力。
可以预想的是,如果能够得到地方行政力量帮助,钢贸商人绝处逢生的几率将会大增,但周宁帮集体陷入困顿的原因却值得业界认真反思。包括钢贸互保安全度测评、钢材仓库管理监督、银行风控能力等方面暴露的问题,都需要得到亡羊补牢式的修复。当然,这场市场劫难并非意味着周宁商人应摈弃家乡人文情怀,而是要将其放置于遵守商业规则、诚实守信的大框架之下。诸如对于超出自身经济实力的担保要求、对于明显有瑕疵的业务往来,业务各方当秉持谨慎心态进行评判,而不应碍于同乡之情而做出有违原则的决定。就此而言,有关部门当着手进一步加强市场理念培育,提高金融监管力度,为民营资本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营造健康的环境。
“周宁商帮模式”陨落的启示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