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于不懈追求--回顾我50年的心路里程


 

 
     今年满五十周岁,到了“知天命”的当口,今天也试着对我五十年来的心理里程做一回顾反思。
 
      (一)童年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1963年阴历正月24日(阳历2月10日), 博主出生在内蒙古五原县民族公社团结大队团结二队一个贫农家庭。
  
  一年后,随父母举家迁回祖籍内蒙古临河县城关乡,三岁时患肺炎,一直拖到五六岁才勉强治逾。幼时目光呆滞、语言不清、不识数,家人疑我或傻或呆难以成活。
 
童年的我,生长在农村,纯朴的农村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亲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党的教育,把两位老人塑造成了热爱集体、奉公守法、勤俭持家的公民。在父母眼里,没有什么比集体的事业更重要了,舍小家、顾大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我不得不打小就学会了当家。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拣柴禾、挖苦菜、割草、拾麦、喂猪羊了。
 
童年的我是不大快乐的,与一般孩子相比,我更像一个大人。6岁就开始随大人到地里挖野菜。10岁左右,父亲就交给了我一副为我量身定做的小扁担和两个比正常的小一些的箩筐,这样做是为了我挑苦菜、拾粪方便。父亲交给我扁担的同时,也交给了我那份家庭责任,这份责任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压力和苦难,但也培养了我坚忍耐劳的性格和追求独立、追求完美的性格,父母遗传给我的那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
 
(二)饱受磨难的求学之路
 
儿时,尽管不少同学受“****”“闹而优则仕”影响荒废了学业,但由于父母对我要求很严和我对知识的渴望,让我学有所获。
 
1970年9月1日,在家乡上学,初不开窍,后成绩优秀, 但个人卫生及书写甚是糟糕,常常受到意味深长的讽喻:“比你的脸还脏”!因家境贫寒,常为缴学费被学校留下饿饭。家长地位低、不请、不送,本人性格内向,喜好孤僻、钻研,不关心政治,故在整个读书阶段,未当过班干部、评过三好学生等任何奖励。 
 
五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语文教师焦美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教育教学艺术,给我无穷无尽的精神源泉,我觉得我在她的眼里是最有价值的正在雕琢的一块碧玉,我觉得她在我的心中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女神,有一次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课,给我的印象最深最深,先是例行分析,后从一个同学的学习及考试成绩上单刀直入重点分析,她是多么了解哪个同学啊,从出身到家境,从学习态度到学习方法,从他做的每一道题讲到试卷的标准答案......把我和同学们都迷住了, 这个人是谁呢?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直到焦教师提示道:“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呢?”“***(博主的名字)”,我才从老师创设的迷宫中走出来,羞赧地低下了头。焦教师,你是多么伟大的人,在“****”中,你树起了学习文化发展智育的鲜明旗帜,焦教师,你是高尚的人,不惟权富,不论亲疏,爱惜人才,一视同仁!焦教师你是多么无私,全心全意教书育人,殚心竭虑无私奉献,你对我的评价,你对我的鼓励,我终生难忘!若干年后,听说焦老师人生坎坷,饱经风霜,我心里很难受。“好人一生平安,焦老师,学生祝愿你幸福永伴”!
 
1979年9月,14岁的我考入城关中学高一3班(后改为初三),虽是新建校舍, 但投资不足条件很差,起初每人分得二块砖头坐着听课,爬着作业,后来有了桌凳,学校抓得严,学生学得却不怎么实,主要是缺少合格教师,所学课程或深或浅,成绩马马虎虎。后来,重新参加升高中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取临河八岱中学。临出校门前几天,因给校田浇水,被生活指导孙老师家的狼狗在左小腿咬了一大口(3--4厘米长), 伤疤至今犹在,过度惊吓,引起久久不退的精神恍惚,对我一生的发展是个很大的挫折。
 
1978年9月,进入八岱中学学习,由于精神恍惚,精力不集中,对理科的潜质不大, 各门功课,均已平平,1979年秋,又未考取重点高中的尖子班。体弱、贫穷、邋塌、徒有虚名,受尽师生的奚落、嘲讽及误解,尤其是一些缺乏修养的农村同学。雪上加霜的是连个中专也以8分之遥而落榜。班主任对我的讽刺精神打击最大,但化学教师史俊全能与我相濡以沫的真挚感情,语文周新民教师对我常以鸿鹄之志激励,甚是宽慰。
 
  1979年16岁,该校分科,绝大部分同学考中专,我回家务农并自学文科。后史教师通知我同学们自发成立文科班,我随即返校与12名同学,自费聘请周新民教师做辅导,当年参加高考,总分237分,获得到临河一中补习的资格。严格的家庭教养以及所经历的人生苦难,塑造了我吃苦耐劳、办事执著、诚以待人、自信自强的人格特征,这些良好的品质,让我能够始终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潜能在这里激发
 
1980年9月,我和至交高景智、李飞等同学在临河一中文科补习班学习, 期间,我先后在骡马店住了一个月,在庆丰回民街住了26天, 在植保站住了二个月,度过了“月亮走,我也走”式的跑校8公里读书生活三个月,最后在同学冯海滨的帮助下,采取冒名顶替法实现了住校读书。就读期间,班主任叶云鹏老师对我的鼓励和赏识,使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和上进心;历史老师“抓点串线提纲挈领读书法”“纵横比较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对我一生求学、教学、科研起到了很大的启迪和引领作用;历史英语老师的因材施教,学练结合,实用解渴的教学模式,尤其对我非常适用,有些句型练习,精典短文至今记忆犹新,熟背如流。此间,地区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诗人)木耳(笔名)同学经常接济我纸张、饭菜、经济,在逆境中写给我“捷足以盼高鸿”的勉励言语,她的同情与鼓励如长夜的一缕曙光,寒冷中的一丝温暖,激励着我克服困艰难前进。凡此种种,终于促成我在1981年8月,以367分的成绩超过分数线22分,进入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这段人生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直到今天,这种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我还一直坚持着。
 
(四)充实的师专生活
 
  1981年10月,18岁终于考入内蒙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苏联绍教授、张万友讲师、代 助教对我关怀备至。刚入学,因听不懂南方教师的讲课或心理不适应之故,差点因成绩和健康原因被“退回原籍”,后经刻苦努力和心理自我调适,中文专业课程名列前茅,公共课更是出类拔萃,尤其喜欢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其中哲学、心理学知识竞赛还得了双双第一,成语竞赛第一名,并担任文艺理论专业科代表和系团总支宣传委员。期间积极参加护校、植树造林、清理环境卫生等勤工俭学活动,并与同学前往赤峰县打粮沟门、古山子乡做过农村社会调查,分析报告受到校方好评。毕业鉴定中辅导员老师写道“该生思维辩析力很强,有一定分析研究能力”的字样。 党和政府也给了边远地区学生最大的照顾,发给我最高的助学金和特困补助。二年中在雷广钧同学的带动下,购买并粗粗涉列了一些文史哲等社科领域,领略南山古雕堡风韵、红山火一般的激情,访问了赤峰打粮沟门及古山子公社。被同学们谑称“老古董”“十三世纪”,同学王文礼给我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很大,团支部书记贾玉杰对我亦刮目相看,委以重任,1997、2003、2004年我三次前往,受到同学们的热情接待。
 
师专的学习生活为我今后做人、做事、写作、治学教会了学习方法、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一生的工作、学习的源泉;党和政府对我的培养和照顾,使我没有理由不用一生来忠诚、奉献于她的事业和召唤;赤峰人民的豪爽、慷慨、敢闯敢干精神给我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
 
(五)难忘的教学生涯
 
1983年7月我参加了工作,自打那时起,魏书生老师一直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榜样,他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刚踏入工作岗位时,校领导安排我做语文教师,同时任班主任,这给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原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通过短期培养,学生个个能言善辩,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在班组管理中实行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极大调动了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师生关系真挚无暇,非常难忘。所带班级被学校定为语文教改实验班,二次前往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进行了经验交流,班集体被评为先进局级先进班集体。1989年一手写两份先进材料参加自治区团委“希望杯”评奖活动,均获“优胜班级” 奖,学校因之被评为“希望杯”“优胜学校”奖,所教班级79班被评为1987年县级优秀班集体。期间去五原三中进行过观摩教学,受到热烈欢迎。1990年获得[ 高中教师文化专业合格书]及[高中教师教材教法合格证书]。
 
(六) 人到中年终有所成
 
1991年,28岁,在朋友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由教师变成了警察,实现了我的警察梦。 1991年至2013年,博主已在劳教所工作21年,先后从事过去秘书、教师、办公室副主任、法制科长,兼任中国监狱学会、中国劳教(戒毒)学会、内蒙古法学会、内蒙古劳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报.禁毒周刊》《法制文萃报》《中国劳动教养》《内蒙古法制报》《内蒙古司法》《内蒙古劳动教养》骨干通讯员。先后发表论文、调研报告、法制新闻和宣传文章、散文、随笔、小小说1000多篇。多次被评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信息调研、新闻宣传先进个人,多篇论文获得司法部劳教戒毒系统理论研讨活动一、二、三等奖。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孤身异乡的我来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儿,这些要得益于我儿时家庭的教养、曾经的人生经历以及人生态度,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工作历练了我的成熟。更离不开曾经给我培养教育帮助支持的老师、领导、同事、朋友,今生今世,我将以一颗感恩的心铭记你们、感谢你们的提携之情,同时还将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回报生我育我的苍天大地和祖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