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值上亿元的产业等待开发
听养蜂人讲甜蜜的事业
前两年就想买一些蒋电生产的蜂糖,因为他是我们计经委的老同志,大家信得过他,相信他绝不会参杂使假。但是他生产的蜂糖往往都由人们守着买走了,所以未能如愿。今年我打听到他的槐花蜜要出产的那天,也专程到他的养蜂场买蜜。
当过我县几个中型企业领导的蒋电,在从领导一线退下来后,不知为何离开了他熟悉的工业,却钻研起了养蜂。来到位于山青水秀的赤城湖畔的养蜂场,蒋电和妻子正带着防蜂面罩在作割蜜前的准备。一边看他们劳动,一边听蒋电讲养蜂的原因——
大家都读过杨朔写的《荔枝蜜》,我也一直对辛勤劳动、奉献甜蜜的蜜蜂很有感情,所以就在赤城湖边租了场地学习养蜂。经过几年的发展,达到现在二十多群的规模。
规模能不断扩大,首先是因为生产的蜂蜜好卖,而之所以好卖又是因为我生产的蜂蜜质量好。为了学习养蜂知识,我专门订阅了多种专业报刊。蜂蜜好孬主要由其中转化糖和活性物质的含量决定,而要让蜜蜂采回的花蜜在蜜蜂分泌的生物酶作用下充分变成为转化糖,就必须保证这一变化过程所需的时间,也就是要延长割糖的时间,这也就必然要影响产量。质量好的蜂糖就是糖尿病人吃也不会增加尿糖的含量,所以好几个患者都在我这买蜂糖。也有别的养蜂人想让我帮卖蜂糖,但由于我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成套质检设备,靠自己保证生产周期来保证质量,因此对他们的产品质量不敢保证,所以都给予拒绝。
越是钻研,越是觉得蜜蜂可爱。蜜蜂采集花蜜的过程,就是对作物授粉的过程,可促使作物果实饱满,达到增产的效果。因此在美国等地,农场主是花钱请养蜂人去放蜂。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蜜源植物很丰富,加上养蜂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很适合我县的发展。但是从世界上来看,由于蜂蜜作为天然保健品,在发达国家更受重视,现在大家经常饲养的西蜂就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国内也是浙江等沿海地区发展得好,有的县养蜂达到几十万群。我县仅油菜就达到15万亩,洋槐树数十万株,可养到10万群以上,如果再发展一些流动养蜂,全县发展到20万群以上都极有可能,按每群蜂产蜜60斤,每斤卖5元钱,再加上蜂王浆、花粉等系列产品,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产值上亿元的大产业。要搞西部开发,我们正愁缺乏资源,真该好好抓抓发展养蜂。赤城镇就请我到他们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讲过养蜂,我很乐意让农民们多一条致富门路,因为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由于农民们缺乏技术,又最怕生产出来没有销路,最需要一个龙头企业的带领。蒋电他现在有技术,也有一定的品牌信誉,加上他已有多年领导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何不可成立个公司,注册好商标,当个龙头,真正带领农民致富呢?蒋电听了我的建议,他笑了——
过去领导国有企业,因为种种原因,现在这些企业比较困难,如能办成这样一个公司,可实现自身的价值,又可在全县发展一个产业,确实很好。但这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得靠政府统筹规划,并制定好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行。
是啊,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这样的甜蜜事业才可能在我县变为美好的现实。
(发表于《蓬溪报》2000年9月21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