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要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制高点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运营创新之捷径
毋庸讳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商业银行也是如此,一家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靠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来实现。智能手机银行就是现在最时髦的银行业务创新。
智能手机银行以其安全、便捷、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国年轻一代的欢迎。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是最早进入这片银行业务竞争的蓝海领域的先行者。近年来,国内的联通、移动、电信等三家运营商纷纷发力3G业务,拓展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同时,给中国银行业内留下了智能手机银行业务的无限空间。农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后,活力大增,特别是成功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后,各项业务取得飞跃式发展。农业银行在推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后,迅速开发手机银行业务,并且凭借其超大的客户群体,覆盖城乡的营销网络,发力移动支付、智能手机银行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最近,我国电信领域推出了准4G的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其LTE的传输速率大约是现有主流3G网络速率的几十倍,可以达到每秒100兆位的理论下行速率,即将引发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新一轮革命。正在举办的201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历史上IT的每一次进步和变革都会带来传统银行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办理银行业务的方式,银行必须要适应这一变化。
何谓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是依托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无线网络(含3G、WIFI)的环境下,实现传统PC上的功能与体验,而这些服务更多的来自于智能设备中海量的APP应用,所以催生了APP应用与移动智能设备之间的交替衍生,最终用户对智能的移动设备需求越来越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商业银行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先机,获得永续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人口达到了13.56亿,它们总共拥有7.6亿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量是1500亿人民币。但是事物是发展变化,有时候是几何级数的爆炸方式增长。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已经是一种必需品,相信以后大家用的手机,可以说就是智能手机的天下。同时,移动支付量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可以达到1万亿人民币的水平。
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挑战是,大的移动支付企业,如支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运营商,利用自有的技术,对传统商业叫板,“分我杯羹”;机遇是,有了移动互联网,可以把客户的支付需求从银行的物理网点转移到智能手机上去,开启电子钱包,进行移动支付,这样,即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银行服务质量,又节省银行的成本支出。据报道,招商银行平常做1笔移动支付只是柜面人工支付成本的15%,这大大节省了银行的成本,给银行带来了效益。此外,据专家介绍,如果一家商业银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移动终端银行(IPAD银行),则可能让银行在原为传统客户基础上增加60%的新客户。
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云储存、云计算、云处理技术,可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追踪,对产品的成长周期进行管理,实现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效率,抢占市场先机,科学规划战略的功效。
智能手机银行的实质,其实就是网上银行的手机版。所以,作用绝不仅仅是移动支付,完全在最基础的查询、交易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业务推广、产品营销,甚至完成客户关系管理、投资者教育、代客理财等高附加值、高智能化的增值服务。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云处理技术的发展,相信完全可以实现手机银行对个人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认购、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代理纸黄金、保管箱等)、资产类业务(自助质押贷款、循环贷等)、外汇理财、银行卡等业务的全覆盖。
总之,移动互联网带来了银行业务运营的新机遇,带来了客户金融服务的新体验,甚至在改变着新时代人们习惯和生活,“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商业银行要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制高点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