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态策划的首次提出


   作为企业策划领域之一的“生态策划”概念是1999年史宪文教授在“WBSA核心课教程”中首次提出来的,是按照中国的五行哲学和企业价值增长逻辑推演出来的,2000年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须注意的是“企业生态”已被西方管理科学作为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而在策划学中则是作为企业内在结构来研究的。企业生态策划的命题及其理论框架在2000年的首版《WBSA核心课教程》中成为独立篇章基本成型,构成了与企业战略策划同属企业策划宏观范畴的两个相互承接的有机组成部分。此时对于企业生态策划的总体表述,沿着生态策划的基本概念、生态策划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思路、主要步骤、方案的形成、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依次展开。

    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状态,当时较为普遍的是主要以所有制结构、内部资源支撑、经营成果、行业特质、社会影响力等因素进行描述和评估的,这对于大幅度提升企业自身活力,解决手段落后、方法不足、运营不规范等诸多难题,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亦与国家宏观上力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要求相适应。在这种背景下,“生态策划”概念及其理论框架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1、着眼于企业总体状态的内在要素,挖掘企业独具特色的生长基因。当时各行各业强化管理、苦练内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根本着眼点在于专业化、规范化与流程化,在于企业管理中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的东西;而WBSA所提出的“生态策划”明确提出“以产业为体、品牌为魂、资本为基因,伴随产业膨胀、品牌远播、资本进化而沿着战略规划进行成长”(史宪文语),更加关注并挖掘每个企业自身内在的基本要素,从而初步形成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投入产出方式等方面定位的生态策划范畴。

    2、实现战略策划与生态策划的有机承接,搭建现代策划原理的系统结构。战略策划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方向、策略与路径总体设计。在愿景凝聚士气、定位亮出旗帜的时候,脚下的第一步该怎样迈出?目前企业生存的状态与前行发展方向的要求有哪些差距?怎样用放眼未来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找到现实中前行的内在动力?国内许多策划流派的实战和理论探索相对较少给出明确而系统的解答。WBSA首次从企业资本全程策划的角度,沿着企业战略策划、生态策划、融资策划、管理策划、营销策划的全程链条,实现了放眼未来的战略策划与把握大局的生态策划的有机承接,使得商务策划的理想与现实、“远虑”与“近忧”能够携手和谐,寻求道路创新与从实际出发最佳的耦合点,并规定了生态策划的总任务:明确企业当前(如一年内)总体状态,不断完成战略所赋予企业的当前任务。

    3、强调企业内部生态调整的相对性,更加注重企业整体系统的优化。对于企业生态各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WBSA提出了内部关系调整的相对意义——亦即针对企业实际的具体化分析,以及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的主要作用,并且在主要任务、思路、步骤的阐述中提纲挈领地紧扣企业生态的体系优化这一主题,引导策划师们从挖掘与提炼“点”的突破逐渐向系统优化延展。不仅如此,在生态策划的主要思路中,针对不同层面的分析方法引入了相对应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指标,使得生态评价的量化程度成为可能,为系统研究并调整企业生态状况打下良好基础。

    “生态策划”的初始理论框架虽然简短,在整个核心教程的篇幅也是各章中最短的部分,但是其借用生物学“生态”概念来描述企业状态,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研究谋划,并且初步形成了操作切入点的理论框架,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