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种测量手段


  现在很多人讲到心理测评,多只强调它积极的一面。但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人们不重视心理测评,而在于人们往往夸大它的意义。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青少年心理素质测评的角度看,心理测评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为人力资源和心理健康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测量本身是一种标准化、非个性化的工具,只能得出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字结果,只能描述出个体在某一个心理特性上与某个群体比较的相对特点,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中的全部差异。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一个岗位往往有几十人、甚至更多的人来竞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好完全根据心理测验分数的高低选拔人员。但问题是,测量数字几分之差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反映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差异。所以,心理测评只能提供一种参考标准。由于心理测评本身的特点,以及其背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本该体现公正性的测评手段,也存在着被一些人利用的可能性,从而否定自身所具有的公正性。这大概就是所谓心理测评的异化吧。在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前提下,我们应当认识到,心理测评本身只是一种测量手段,它能否发挥效用和公平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使用测验手段的决策者们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应用它,不同的使用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各界应当全面理解心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