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3:新能源标杆倒在黎明前 耐人寻味


中国储能网讯:A123从备受瞩目到破产只用了数年时间,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跌宕起伏的A123资产收购案终于在美国时间2012年12月8日尘埃落定:A123最终选择了中国万向集团,后者以2.566亿美元赢得A123除政府合同之外的所有资产。这标志着被誉为新能源行业的标杆,曾被《财富》杂志评为“15家即将改变世界的公司”之一的A123彻底倒下。
 
    新星升起
 
    2001年,A123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
 
    由于纳米磷酸铁锂在测试发现可以产生惊人的高能量密度,A123公司开始对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研究,主攻磷酸铁锂纳米电池。A123成功地将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锂铁正极材料制造成均匀的纳米级超小颗粒,因颗粒和总表面面积剧增而大幅提高电池的高放电功率,而且,整体稳定度和循环寿命皆未受影响。
 
    在2004年初,A123在台湾太电电能的协助下,每个月可以生产1公斤的粉体和第一套电池原型,但是,这样的成果便让A123顺利筹募了前期资本,就此迈向坦途。
 
    借助新产品的强大性能,2005年,A123公司与百得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得伟电动工具品牌提供电池。之后又成功打败日本电池供应商成为百得工具的电池供应商。这标志着A123公司成功进入电池生产领域。
 
    A123由此驶上了快车道。到了2007年初,A123的资本额激增到1.02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250人。
 
    随后,它的扩张脚步不停。2009年1月,A123公司向美国能源部申请了先进技术汽车生产贷款项目贷款,用于支持新锂离子电池厂的建立,第一个新工厂位于密歇根州南部。
 
    2009年9月,A123公司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募集到3.8亿美元资金。凭借强大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推广,快速超越老牌电池企业,市值一度高达26亿美元。
 
    2010年9月,A123公司北美最大的工厂——利沃尼亚工厂开业。A123至此到达巅峰。
 
    一落千丈
 
    A123头顶无数耀眼的光环和无比光鲜的外表,并不能掩盖其经营不善。
 
    从过去5年的趋势来看,A123的营业收入增长是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从2006年的3435万美元,到2011年的近1.6亿美元,年均30%~40%的增长速度非常令人瞩目。但是A123的问题在于,营业收入增长很快,而成本开销增长更快。2006年净亏损1600万美元,2011年净亏损更是高达2.577亿美元。2012年二季度亏损高达8300万美元,毛利率降至44%,为此A123在2012年7月公开表示,只剩下维持5个月生产的现金流。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被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盛赞为“企业、政府、学术界完美合作典范”的明星企业,似乎在瞬间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