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本土化有甚于全球化


  继北美外资零售巨头百思买折戟中国市场后,近日,欧洲最大的家电连锁品牌万得城也传出退出中国的消息。坚守两年之后,麦德龙和富士康决心终止这项投资2亿美元的“测试”——停止中国的万得城业务。其目前纠结的是,选择关店还是寻找新的“接盘侠”。全球化的品牌厂商,在中国市场为何如此短命,值得我们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士关注。其实答案很简单,全球化的公司未能适应本土化的要求,造成水土不服,进而夭折。

  我们经常提到全球品牌。那么,什么样的品牌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品牌,你的产品是不是全球品牌?要考量这一点,你应该看看它是否拥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销售的网络,或者说地域是遍布全球的。其次,品牌名称必须是公司的名称。另外,一流的全球品牌绝对不是国家品牌—大多数的品牌当中不含国家名或者某一个城市的名称,因为它不想让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某一个地点、某一个国家联系得太紧密。虽然说,全球品牌名称上不要和某一个地点有太强的联系,但是,所有一流的全球品牌一定是一流的本土品牌。这就是说,他们对于当地的市场、本土的市场肯定要做很多努力,满足本土市场的要求。全球品牌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需要脚踏实地地在每一个市场做好每天的销售,需要与国内和当地品牌进行实实在在的竞争。

  皇家马德里(Real Madrid)是当今世界上最赚钱的足球俱乐部,这一点当之无愧。在刚刚过去的2011-2012财年,该俱乐部的总收入达到了5.14亿欧元(折合43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国际体坛历史上第一家年收入超过5亿欧元的俱乐部。然而它的成功不仅源于疯狂的西班牙球迷,更来自于有效的全球营销——从世界各地招募球员形成一支属于西班牙的球队,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品牌。它的线上推广越来越红火,不仅有自己的网站,还利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以及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毫无疑问,皇家马德里是一个全球品牌,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本地品牌—本地的团队、本地的股东,以一座城市为名。它既本土又全球,它的价值既无形又有形。有趣的是,这些因素不仅不冲突,还相辅相成。

  麦当劳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麦当劳的连锁店会在每个国家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他们雇用了数以百万计的当地工人,原材料的采购也在当地进行。比如说他们在中国,或者在南非市场进行推广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用美国本土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而是用当地的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麦当劳不仅仅是一个一流的全球品牌,也是一个一流的本土品牌。

  由此可见,商业本土化战略是全球化公司在各国各地生根发芽的重要保证,在很大程度上有甚于商业全球化。我们中国的企业虽还在起步阶段,但必须警醒地看到这一点,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商业本土化对未来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