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省级药店联盟成员销售总额将超过400亿元
1月16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在北京发布了《2012中国省级药店联盟发展状况蓝皮书》,总结了2012年度中国省级药店联盟发展的基本状况、运营特征,显示目前医改背景下药品零售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变革,为国内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找到更好的生存途径。
行业人士认为,目前来看,无论是连锁药店还是单体药店,都应该组成适合自己的联盟。
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公布的数据,自从2009年10月该协会推动各省建立省级药店联盟以来,截至2012年底,全国挂牌成立的省级药店联盟共有15家,覆盖全国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有成员单位463家,门店总量21402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697家。
各省级联盟成员药店当年销售总额355.5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加了73.22亿元,增长率20.6%,约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总额的五分之一,这使中国省级药店联盟已成为目前中国药品零售业规模最大的经济联盟体。
这其中,江苏药店联盟销售总额比2011年增长了26.97亿元,达到51.50亿元;山东药店联盟销售总额比上一年增加37.36%,达到46亿元;北京、河北药店联盟销售额都大幅增长,分别达到25亿元和30.5亿元,均是2010年的2.28倍。
“能够实现355亿元的销售额,我还是感到比较满意的。”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中国连锁药店委员会主任徐郁平介绍,“虽然有的联盟成员数、门店数有所减少,但是在核心成员的努力下,我们的销售额还是大幅上升了。”
徐郁平表示,2013年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发展会员,让更多连锁药店、单体药店成员加入进来;另一方面是要成立三家以上新的省级药店联盟:这包括在三四月份挂牌的江西药店联盟、六七月份挂牌的内蒙药店联盟以及晚一些成立的安徽药店联盟。“2013年,省级药店联盟成员销售总额超过400亿元还是有把握的。”
连锁药店:赢得和政府磋商的话语权
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介绍,2012年,通过成立的省级药店联盟的工作,一些省份分散经营的药店团结到一起,拥有了和政府磋商的话语权,也因此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广东省药店联盟去年7月与广东医药价格协会联合成立了零售药店委员会,首先在联盟内试行“政府补贴平价药店政策”。对于每个被政府授予的平价药店,广州市内每店每年补贴5万元,其他地区每店每年补贴3万元。
对此,广东省药店联盟秘书长章建伟表示,去年联盟成立后将平价药店的建议反馈到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遂开始考虑对平价药店的补贴政策,先选择了广州、梅州、佛山和中山四个地区进行试点,联盟内成员试点了30多家门店,取得成功后,推广到全省的联盟成员。
“因为药品价格非常透明,省物价局都有备案,因此只要一定的品种,比如1000种药品的利润率能保持在政府规定的点数内,政府就可以给该药店授牌‘平价药店’,并享受补助。”章建伟介绍,“这等于是一种政府担保的诚信信誉,对于药店销售有很大刺激,现在联盟成员都在抢着争取。”
去年12月份,商务部出台了药店服务的多项细则,而如何就此细则和商务部沟通成了今年药店联盟的主要工作。
“我们希望根据这个细则和商务部搞联合评定,也可以和地方商务厅合作,参与给药店评级。”徐郁平表示,去年,由商务部确定时间,协会通知药店联盟会员参加,在商务部和药店联盟成员之间曾组织了两次沟通、座谈,上下半年各一次。
“今年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组织对执业药师相关规定的磋商,让企业表达自己的诉求。”徐郁平说。
根据商务部的有关规定,到“十二五”结束,全国所有药店,每一家都必须配备执业药师。“十二五”到2015年年底结束,据此计算,离现在还有不到3年的时间。而目前的情况是,全国共有持证执业药师13.5万人,而国内的药店总数已达42.3万家。
“就算三年时间里药店一家不增,一家药店只配备一名执业药师,执业药师数量的缺口也有30万人之多,更何况现在的13.5万执业药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职在医院、工厂、科研机构甚至监管部门,真正在药店工作的不足10万人。”徐郁平表示,不足3年的时间内,培养30多万名执业药师按照以往的速度是有难度的,如何让业界达到商务部的要求还需要沟通。他认为,主管部门或者制定出怎么培养执业药师的细则,或者放宽要求,让工作一定年限的相关人员转为执业药师,这就缺少不了双方坐下来协商。
单体药店:采购成本至少降一成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还公布了一份《中国单体药店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根据该报告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有27.7万家单体药店,其数量大致是连锁药店的两倍,按照数量来说,占药店整体数量的65.6%。
正因为如此,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在过去活跃于广东、广西的单体药店联盟“金百合”,活跃于浙江的单体药店联盟“中药盟”这两个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单体药店联盟的基础上,组建了单体药店分会,然后主导成立了安徽、湖南、江西、山西和广东5个省级单体药店联盟,使入会单体药店数量达到6.61万家,占全国单体药店数量的1/4,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药店联盟。
“单体药店更为分散,将这些单体药店组织起来,除了可以向商务部提出行业内的合理化建议外,更主要的是提高单体药店面对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单体药店分会副会长翁斯春介绍。
翁斯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根据中国药店联盟的数据,全国连锁药店单店每月平均实现9万元的销售额,而单体药店每月平均实现4万元到5万元的销售额。这样,约14万家连锁药店和28万家单体药店与各自平均销售额相乘的结果表明,在整体营业额上,全国14万家连锁药店销售总额和28万家单体药店销售总额大致平分秋色。
据统计,目前全国单体药店解决了上百万人就业,而一些大型单体药店实力强,营业额甚至超过许多连锁药店企业。比如苏州的粤海大药房年销售额超过1.33亿元,而上海群力草药店年销售额也超过亿元。
“正因为单体药店数量这么多,销售额比重这么高,商务部对单体药店也很重视,希望单体药店通过联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销售商的竞争力。”翁斯春介绍,单体药店参加联盟,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按照药品流通的常规模式,药品要经历“厂家——总代理——区域分销商——连锁药店——消费者”5个环节,而通过联盟的联合采购平台,可以降低为“厂家——连锁药店——消费者”3个环节。“减少两个环节,成本大致可以降低10%~15%,而终端价格也可以下降3%~6%。”翁斯春分析。
翁斯春认为,单体药店加入联盟可以改变以前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联合采购,提高对药厂的议价能力,同时,通过集中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管理。“单体药店没有人力和精力像大型连锁药店一样去搞策划宣传,因此通过联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很有意义。”
“未来五六年,单体药店在全国药店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和销售份额都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主管部门也不会强制药店走连锁道路,”徐郁平表示,“但是,作为协会和药店联盟,我们还是愿意尽力推动他们按照自愿的原则走向连锁模式。”
零售药店联盟化生存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