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数值背后的百亿“污染生意”


  【转自 财识网 】财识网编者按:你测或者不测,PM2.5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提高空气评价门槛带来一时的大范围超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陶醉在“天下太平”的臆想中固步自封。只有直面颗粒物污染较重的现状,我们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才能看到不足和差距。

  

  本文导读:

  

  PM2.5 一个“被传说”的数值

  

  很复杂 也可以很简单

  

  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雾”里看花何时止?

  

  气象解码:PM2.5在中国

  

  京城大雾再次为公众提供了一堂生活气象课的鲜活素材。

  

  最为著名的一个词汇是PM2.5,PM是Particulate Matter即颗粒物的缩写,2.5则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在中国环境部门例行通报的空气质量报告中,至今还未包括这一项。

  

  不过,由环保部负责、始于2008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称《标准》)已经于上月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这其中就包括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与《标准》相配套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下称“AQI规定”)再次征求意见。这一规定的制定始于2002年,至今已经是第三次征求意见。

  

  地方已经试点监测

  

  现行的中国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是2000年开始的,评价指标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三项,而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的空气污染指数指标除上述指标外,还包括臭氧和一氧化碳,美国、印度等国家还包括了PM2.5指标。

  

  上述《标准》编制说明中称,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环保部相关人士承认,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评价指标较少,不适应我国当前复合型污染的空气污染形势,无法更全面地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同时,API发布的周期为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这导致了公众对于天气的感官感受与API常有背离之感。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称,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2.5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的标准和规定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作为较早开展PM2.5研究监测的城市,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告诉记者,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包括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以及如何向公众表达以利于更好地理解等技术工作。

  

  上海早在2000年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工作,不过迄今掌握的比较完整的数据是从2005年开始。

  

  “根据这些年的数据来看,上海PM2.5的年平均浓度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上海的空气质量是在逐渐好转中。”伏晴艳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曾于2007年发文,在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深圳市及广东省、江苏省开展灰霾监测试点工作。

  

  AQI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披露,通过上述试点积累经验,同时,国内已有PM2.5监测仪供应商,PM2.5监测仪和监测方法比较成熟。

  

  山东省环保厅的消息则显示,从2012年起,山东省17市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试点。

  

  技术细节

  

  不过,不同的方法监测到的PM2.5数值会有一定的差异。

  

  PM2.5的自动分析方法分为β射线法、微量震荡天平法。“这也和各个城市的气象条件有关,使用监测仪器的不同、采样器流量的大小、水分的去除等等,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伏晴艳说。

  

  伏晴艳表示,任何一种自动监测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城市选择不同监测仪器会因为方法不同造成误差,这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自己的方法体系要有延续性、可比性,不要轻易变更方法。

  

  一旦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或许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伏晴艳表示,一台好点的PM2.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再加上其他仪器,一个自动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

  

  目前,上海已经有24个PM2.5监测点,也就意味着全市50多个空气监测点中,近一半监测点都可以监测PM2.5。

  

  环保部在编制说明中表示,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并且我国已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还有一定难度。

  

  环保部上述人士表示,鼓励各地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

  

  专家:PM2.5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美国使馆与市环保局数据该信哪个?

  

  王跃思: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从事独立的空气质量监测,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从2003年以来,京津冀区域PM10的污染指数在下降,年均下降2%至3%,目前的年均值在120微克/立方米至130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PM2.5在PM10中占到60%至70%,据此推算,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大约是70微克/立方米至80微克/立方米。北京的情况比京津冀区域整体情况要好一些。

  

  PM10之中包含粗粒子和细粒子,PM2.5是细粒子,位于PM2.5与PM10之间的颗粒物是粗粒子。根据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监测分析,北京的PM10年年都在下降,粗粒子下降得较快,但是PM2.5未下降,每年以3%到4%的比例上升。

  

  我们的数据跟美国大使馆不一致。PM2.5目前没有国际标准,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不同气候下,人群对污染的承受力度不同,不能贸然拿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本地的污染程度。

  

  PM10包含PM2.5。按照规律,PM2.5的小时浓度值应该低于PM10,但是我们发现,美国大使馆的PM2.5数值很多时候比北京的PM10的数值还高,这是不合理的。

  

  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的是一个点,公布的是PM2.5和臭氧的小时浓度均值,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是全市27个站点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的小时浓度均值和24小时浓度均值,公众直接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一般是由24小时浓度均值转化而来。监测的污染物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和地区不同,单纯地比较数值也是不科学的。

  

  如何评价美国使馆的监测数据?

  

  美国驻华大使馆每隔一小时发布的数据意味着什么,符合美国国家标准吗?

  

  克瑞斯:按照美国的标准,应该公布24小时浓度均值,测量24小时浓度均值对人体健康更有意义。

  

  在美国,所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站都是由州或者地区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美国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是以24小时均值来考核的。

  

  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面,PM2.5和PM10同时监测,PM2.5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目前我们对美国大使馆监测站设置条件不清楚,对他们公布的数据不做评价。

  

  凯瑟琳:即使做了这么多工作,公众也会怀疑政府数据,在美国“我为祖国测空气”的现象也存在。有些NGO组织就利用桶装气体数字计做实验,自己监测并与政府数据做对比。公众也会因此不停地质疑政府的数字。也有人自己监测了某地的空气质量,然后公布到微博上说“it’sdangerous”(很危险)。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的环保部门会找到当事人,问清楚他怎么测,看数据是否准确,同时看看政府的监测网络是否错过了一些峰值,或者这个测量点附近是否有确定的污染源,政府甚至会用移动空气站监测该点的数据。

  

  美国如何从PM10过渡到PM2.5?

  

  美国从监测PM10过渡到监测PM2.5经历了十年时间。美国1987年采用PM10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解决PM10问题之后,美国于1997年发布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为当时美国环保署(EPA)认识到解决PM10之后,应该更加关注PM2.5。

  

  凯瑟琳:在美国一般是先定达标标准,然后再让各地建立监测站点,因为PM2.5的监测设备是很贵的,站点的更新也是逐步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PM10之中包含PM2.5。

  

  在中国不同,中国目前是鼓励地方政府先监测各地PM2.5的情况,然后再出标准。美国政府要求90%以上污染源能够控制,标准出来之后,给每个州三年时间,让他们逐渐达到这个标准。

  

  克瑞斯:(他带来的一份文件显示了美国对PM2.5监测网络的最低要求)监测站点中一般至少有一个浓度最大值或者一个空气质量很差的点;样本需要持续监测;PM2.5必须谨慎选择,不仅能反映附近地区的数据,也应该能够反映该城市其他同类型地段的数据。

  

  王跃思:我国目前实施的仍是1996年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未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围。我认为,中国目前推出PM2.5达标标准时机不太成熟,监测PM10更为科学。目前测PM2.5不适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还是PM10。

  

  目前北京的治理措施比较严格,但PM10仍然超标20%。此外,PM2.5的标准在国际上不统一。如果中国标准值定得太高,容易引起争议,定低了很多地方都不达标,也容易引起公众恐慌。PM2.5的国家标准要有中国的独立依据,这些依据包括PM2.5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与气候及地理位置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关系,还得通过易感人群的测试。PM2.5是区域性污染问题,不是“单打独斗”能够解决的,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需要与周边省市合作,开展联防联控。

  

  雾霾天与PM2.5的关系大吗?

  

  王跃思:确切地说,霾应该是与0.4-1.0微米(光学直径)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有关,因为这个粒径段的细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最强。霾的本质是细粒子的消光现象,是以大气能见度来衡量的。当空气中0.4-1.0微米的粒子数目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霾。

  

  凯瑟琳:其实在美国,秋冬季节也会出现逆温、有雾的天气,雾气导致污染物累积,形成污染,空气质量变糟。而且雾天的水分会夸大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在加州一年之中有100多天空气质量有污染,当地会出现雾、污染、废物蒸汽等不同类型的天气,我们需要告诉公众,雾、污染和水汽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同时,我们有不同措施,比如遇到大的污染或者泄漏,我们会让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有大的污染过程,会发布预告,并提醒公众不要开车、不要刷漆等,让大家减少产生污染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改善空气质量不是靠临时措施,需要严格执行法规,执行污染控制措施,要靠长期的、每天都执行的、大家都参与的措施。

  

  北京PM2.5超极限:中外资暗战百亿“污染生意”

  

  今年11月1日起,我国出台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始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

  

  据记者了解,不少试点监测城市多以“尚在科研”为由,暂时未有开放监测结果,但对新的空气监测设备的需求和采购正在蔓延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这一相对沉寂的行业,眼下正在国内形成新的“蓝海”。

  

  有报告指出,位于河北的先河环保(300137.SZ)和外资企业赛默飞世尔这两家企业在该业务领域约占60%的市场份额。

  

  先河环保:市场占有率30%

  

  在美国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关于监测数据的差异争论中,公众对于PM2.5的集中关注让国内最大空气监测设备供应商先河环保再一次“走红”。

  

  12月5日,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少军向本报记者表示:“PM2.5是新增的一个指标,但对我们来说已是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作为灰霾监测的其中一项内容,其它还包括一氧化碳、臭氧、重金属等领域。”

  

  PM2.5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无论短期或长期暴露,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王少军告诉记者,早前的空气监测多采用“三参数”方式——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后来逐步加入指标,过渡到五参数,甚至七参数的新监测阶段。

  

  先河环保曾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后推广使用。2011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净利润达2684.7万元。

  

  “监测行业比较新,是一个新的市场。随着这一新标准的落实推广,市场规模也会自然扩大,”王少军向记者表示,“先河环保早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成为目前空气监测领域国内最大的设备商,现在差不多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

  

  赛默飞世尔:欲引生产线入华

  

  中国新标准的推出,以及即将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自然也看在外资设备巨头的眼中。监测设备供应商赛默飞世尔成为先河环保之外,中国目前在空气监测设备领域最大的外资供应商。

  

  该公司环境与过程仪器事业部商务总监周晓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标准的增加,以及早前不少大中城市提前进行的科研性研究所需,已经有很多地区采购了赛默飞世尔PM2.5监测产品。“尽管市场规模很难确定,但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环境监测点,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到2016年还会增设,结合媒体所报道30万元及以上一台仪器的价格,仅此推测就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周晓斌表示。

  

  12月5日,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也向本报记者指出,以PM2.5检测设备为例,目前非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应该超过70%。国内供应商的优势在于价格,国外供应商的优势在于质量。在设备采购上,政府采购通常会倾向于国内企业,而大型企业采购很少考虑国内企业。

  

  盘雨宏告诉记者,另一大监测市场则是污染企业,这部分市场远比环境质量监测设备的需求量要大得多,因此,由PM2.5引发的环境监测市场设备需求量将首先在政府采购上凸显,后续将逐渐扩大到在线监测体系,监测设备的市场增速将会超过20%。

  

  “我们其他的气体监测仪器在中国都有生产,PM2.5的目前还主要进口,现在有这个打算,引进在国内生产。”周晓斌向记者表示。

  

  300亿/年的市场规模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0年,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90亿元,2011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近50亿元,由于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下半年占销售收入比重更重,预计2011年全年,环境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将达130亿元左右。

  

  未来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计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但目前,除去先河环保和赛默飞世尔,国内其它提供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生产企业仅十多家,有多少本土企业能分享这场盛宴尚未可知。

  

  王少军也向记者坦言:“我们国内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省市,选用国外产品的很多,在大气监测领域坦白说,国外的技术更加成熟,国内不少厂家多是处在代理阶段。”

  

  对于外资供应商来说,拥有国际通行的认证,亦是其竞争力优势的体现。周晓斌告诉记者,赛默飞世尔包括PM2.5监测仪器在内的设备,都拥有美国环保局(EPA)的认证。

  

  “这是国际上认可最多的一项认证,国内厂商目前在EPA网上还很难见到,”他表示,“而且我们在连续监测值的稳定性上也有独到专利技术,可保证数据的长期可靠。”

  

  盘雨宏也向记者指出,尽管国产设备渗透率现在迅速提高,但是行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以低档产品居多,功能单一,故障率高,附加值低,在品种和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使用时还存在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而行业内企业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低,科研水平能力有限,缺乏上升动力。

   

   (来源:财识网综合   编辑:凭慧)

  Tag标签:PM2.5污染低碳

  

  本文导读:

  PM2.5 一个“被传说”的数值

  很复杂 也可以很简单

  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雾”里看花何时止?

  气象解码:PM2.5在中国

  京城大雾再次为公众提供了一堂生活气象课的鲜活素材。

  最为著名的一个词汇是PM2.5,PM是Particulate Matter即颗粒物的缩写,2.5则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在中国环境部门例行通报的空气质量报告中,至今还未包括这一项。

  不过,由环保部负责、始于2008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称《标准》)已经于上月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这其中就包括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与《标准》相配套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下称“AQI规定”)再次征求意见。这一规定的制定始于2002年,至今已经是第三次征求意见。

  地方已经试点监测

  现行的中国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是2000年开始的,评价指标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三项,而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的空气污染指数指标除上述指标外,还包括臭氧和一氧化碳,美国、印度等国家还包括了PM2.5指标。

  上述《标准》编制说明中称,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环保部相关人士承认,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评价指标较少,不适应我国当前复合型污染的空气污染形势,无法更全面地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同时,API发布的周期为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这导致了公众对于天气的感官感受与API常有背离之感。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称,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2.5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的标准和规定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作为较早开展PM2.5研究监测的城市,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告诉记者,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包括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以及如何向公众表达以利于更好地理解等技术工作。

  上海早在2000年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工作,不过迄今掌握的比较完整的数据是从2005年开始。

  “根据这些年的数据来看,上海PM2.5的年平均浓度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上海的空气质量是在逐渐好转中。”伏晴艳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曾于2007年发文,在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深圳市及广东省、江苏省开展灰霾监测试点工作。

  AQI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披露,通过上述试点积累经验,同时,国内已有PM2.5监测仪供应商,PM2.5监测仪和监测方法比较成熟。

  山东省环保厅的消息则显示,从2012年起,山东省17市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试点。

  技术细节

  不过,不同的方法监测到的PM2.5数值会有一定的差异。

  PM2.5的自动分析方法分为β射线法、微量震荡天平法。“这也和各个城市的气象条件有关,使用监测仪器的不同、采样器流量的大小、水分的去除等等,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伏晴艳说。

  伏晴艳表示,任何一种自动监测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城市选择不同监测仪器会因为方法不同造成误差,这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自己的方法体系要有延续性、可比性,不要轻易变更方法。

  一旦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或许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伏晴艳表示,一台好点的PM2.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再加上其他仪器,一个自动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

  目前,上海已经有24个PM2.5监测点,也就意味着全市50多个空气监测点中,近一半监测点都可以监测PM2.5。

  环保部在编制说明中表示,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并且我国已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还有一定难度。

  环保部上述人士表示,鼓励各地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

  专家:PM2.5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美国使馆与市环保局数据该信哪个?

  王跃思: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从事独立的空气质量监测,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从2003年以来,京津冀区域PM10的污染指数在下降,年均下降2%至3%,目前的年均值在120微克/立方米至130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PM2.5在PM10中占到60%至70%,据此推算,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大约是70微克/立方米至80微克/立方米。北京的情况比京津冀区域整体情况要好一些。

  PM10之中包含粗粒子和细粒子,PM2.5是细粒子,位于PM2.5与PM10之间的颗粒物是粗粒子。根据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监测分析,北京的PM10年年都在下降,粗粒子下降得较快,但是PM2.5未下降,每年以3%到4%的比例上升。

  我们的数据跟美国大使馆不一致。PM2.5目前没有国际标准,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不同气候下,人群对污染的承受力度不同,不能贸然拿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本地的污染程度。

  PM10包含PM2.5。按照规律,PM2.5的小时浓度值应该低于PM10,但是我们发现,美国大使馆的PM2.5数值很多时候比北京的PM10的数值还高,这是不合理的。

  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的是一个点,公布的是PM2.5和臭氧的小时浓度均值,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是全市27个站点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的小时浓度均值和24小时浓度均值,公众直接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一般是由24小时浓度均值转化而来。监测的污染物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和地区不同,单纯地比较数值也是不科学的。

  如何评价美国使馆的监测数据?

  美国驻华大使馆每隔一小时发布的数据意味着什么,符合美国国家标准吗?

  克瑞斯:按照美国的标准,应该公布24小时浓度均值,测量24小时浓度均值对人体健康更有意义。

  在美国,所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站都是由州或者地区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美国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是以24小时均值来考核的。

  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面,PM2.5和PM10同时监测,PM2.5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目前我们对美国大使馆监测站设置条件不清楚,对他们公布的数据不做评价。

  凯瑟琳:即使做了这么多工作,公众也会怀疑政府数据,在美国“我为祖国测空气”的现象也存在。有些NGO组织就利用桶装气体数字计做实验,自己监测并与政府数据做对比。公众也会因此不停地质疑政府的数字。也有人自己监测了某地的空气质量,然后公布到微博上说“it’sdangerous”(很危险)。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的环保部门会找到当事人,问清楚他怎么测,看数据是否准确,同时看看政府的监测网络是否错过了一些峰值,或者这个测量点附近是否有确定的污染源,政府甚至会用移动空气站监测该点的数据。

  美国如何从PM10过渡到PM2.5?

  美国从监测PM10过渡到监测PM2.5经历了十年时间。美国1987年采用PM10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解决PM10问题之后,美国于1997年发布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为当时美国环保署(EPA)认识到解决PM10之后,应该更加关注PM2.5。

  凯瑟琳:在美国一般是先定达标标准,然后再让各地建立监测站点,因为PM2.5的监测设备是很贵的,站点的更新也是逐步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PM10之中包含PM2.5。

  在中国不同,中国目前是鼓励地方政府先监测各地PM2.5的情况,然后再出标准。美国政府要求90%以上污染源能够控制,标准出来之后,给每个州三年时间,让他们逐渐达到这个标准。

  克瑞斯:(他带来的一份文件显示了美国对PM2.5监测网络的最低要求)监测站点中一般至少有一个浓度最大值或者一个空气质量很差的点;样本需要持续监测;PM2.5必须谨慎选择,不仅能反映附近地区的数据,也应该能够反映该城市其他同类型地段的数据。

  王跃思:我国目前实施的仍是1996年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未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围。我认为,中国目前推出PM2.5达标标准时机不太成熟,监测PM10更为科学。目前测PM2.5不适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还是PM10。

  目前北京的治理措施比较严格,但PM10仍然超标20%。此外,PM2.5的标准在国际上不统一。如果中国标准值定得太高,容易引起争议,定低了很多地方都不达标,也容易引起公众恐慌。PM2.5的国家标准要有中国的独立依据,这些依据包括PM2.5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与气候及地理位置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关系,还得通过易感人群的测试。PM2.5是区域性污染问题,不是“单打独斗”能够解决的,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需要与周边省市合作,开展联防联控。

  雾霾天与PM2.5的关系大吗?

  王跃思:确切地说,霾应该是与0.4-1.0微米(光学直径)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有关,因为这个粒径段的细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最强。霾的本质是细粒子的消光现象,是以大气能见度来衡量的。当空气中0.4-1.0微米的粒子数目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霾。

  凯瑟琳:其实在美国,秋冬季节也会出现逆温、有雾的天气,雾气导致污染物累积,形成污染,空气质量变糟。而且雾天的水分会夸大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在加州一年之中有100多天空气质量有污染,当地会出现雾、污染、废物蒸汽等不同类型的天气,我们需要告诉公众,雾、污染和水汽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同时,我们有不同措施,比如遇到大的污染或者泄漏,我们会让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有大的污染过程,会发布预告,并提醒公众不要开车、不要刷漆等,让大家减少产生污染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改善空气质量不是靠临时措施,需要严格执行法规,执行污染控制措施,要靠长期的、每天都执行的、大家都参与的措施。

  北京PM2.5超极限:中外资暗战百亿“污染生意”

  今年11月1日起,我国出台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始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

  据记者了解,不少试点监测城市多以“尚在科研”为由,暂时未有开放监测结果,但对新的空气监测设备的需求和采购正在蔓延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这一相对沉寂的行业,眼下正在国内形成新的“蓝海”。

  有报告指出,位于河北的先河环保(300137.SZ)和外资企业赛默飞世尔这两家企业在该业务领域约占60%的市场份额。

  先河环保:市场占有率30%

  在美国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关于监测数据的差异争论中,公众对于PM2.5的集中关注让国内最大空气监测设备供应商先河环保再一次“走红”。

  12月5日,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少军向本报记者表示:“PM2.5是新增的一个指标,但对我们来说已是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作为灰霾监测的其中一项内容,其它还包括一氧化碳、臭氧、重金属等领域。”

  PM2.5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无论短期或长期暴露,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王少军告诉记者,早前的空气监测多采用“三参数”方式——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后来逐步加入指标,过渡到五参数,甚至七参数的新监测阶段。

  先河环保曾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后推广使用。2011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净利润达2684.7万元。

  “监测行业比较新,是一个新的市场。随着这一新标准的落实推广,市场规模也会自然扩大,”王少军向记者表示,“先河环保早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成为目前空气监测领域国内最大的设备商,现在差不多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

  赛默飞世尔:欲引生产线入华

  中国新标准的推出,以及即将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自然也看在外资设备巨头的眼中。监测设备供应商赛默飞世尔成为先河环保之外,中国目前在空气监测设备领域最大的外资供应商。

  该公司环境与过程仪器事业部商务总监周晓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标准的增加,以及早前不少大中城市提前进行的科研性研究所需,已经有很多地区采购了赛默飞世尔PM2.5监测产品。“尽管市场规模很难确定,但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环境监测点,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到2016年还会增设,结合媒体所报道30万元及以上一台仪器的价格,仅此推测就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周晓斌表示。

  12月5日,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也向本报记者指出,以PM2.5检测设备为例,目前非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应该超过70%。国内供应商的优势在于价格,国外供应商的优势在于质量。在设备采购上,政府采购通常会倾向于国内企业,而大型企业采购很少考虑国内企业。

  盘雨宏告诉记者,另一大监测市场则是污染企业,这部分市场远比环境质量监测设备的需求量要大得多,因此,由PM2.5引发的环境监测市场设备需求量将首先在政府采购上凸显,后续将逐渐扩大到在线监测体系,监测设备的市场增速将会超过20%。

  “我们其他的气体监测仪器在中国都有生产,PM2.5的目前还主要进口,现在有这个打算,引进在国内生产。”周晓斌向记者表示。

  300亿/年的市场规模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0年,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90亿元,2011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近50亿元,由于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下半年占销售收入比重更重,预计2011年全年,环境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将达130亿元左右。

  未来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计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但目前,除去先河环保和赛默飞世尔,国内其它提供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生产企业仅十多家,有多少本土企业能分享这场盛宴尚未可知。

  王少军也向记者坦言:“我们国内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省市,选用国外产品的很多,在大气监测领域坦白说,国外的技术更加成熟,国内不少厂家多是处在代理阶段。”

  对于外资供应商来说,拥有国际通行的认证,亦是其竞争力优势的体现。周晓斌告诉记者,赛默飞世尔包括PM2.5监测仪器在内的设备,都拥有美国环保局(EPA)的认证。

  “这是国际上认可最多的一项认证,国内厂商目前在EPA网上还很难见到,”他表示,“而且我们在连续监测值的稳定性上也有独到专利技术,可保证数据的长期可靠。”

  盘雨宏也向记者指出,尽管国产设备渗透率现在迅速提高,但是行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以低档产品居多,功能单一,故障率高,附加值低,在品种和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使用时还存在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而行业内企业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低,科研水平能力有限,缺乏上升动力。

  

  (来源:财识网综合 编辑:凭慧)

  Tag标签:PM2.5污染低碳

  本文导读:

  PM2.5 一个“被传说”的数值

  很复杂 也可以很简单

  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雾”里看花何时止?

  气象解码:PM2.5在中国

  京城大雾再次为公众提供了一堂生活气象课的鲜活素材。

  最为著名的一个词汇是PM2.5,PM是Particulate Matter即颗粒物的缩写,2.5则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在中国环境部门例行通报的空气质量报告中,至今还未包括这一项。

  不过,由环保部负责、始于2008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称《标准》)已经于上月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这其中就包括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与《标准》相配套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下称“AQI规定”)再次征求意见。这一规定的制定始于2002年,至今已经是第三次征求意见。

  地方已经试点监测

  现行的中国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是2000年开始的,评价指标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三项,而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的空气污染指数指标除上述指标外,还包括臭氧和一氧化碳,美国、印度等国家还包括了PM2.5指标。

  上述《标准》编制说明中称,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环保部相关人士承认,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评价指标较少,不适应我国当前复合型污染的空气污染形势,无法更全面地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同时,API发布的周期为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这导致了公众对于天气的感官感受与API常有背离之感。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称,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2.5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的标准和规定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作为较早开展PM2.5研究监测的城市,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告诉记者,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包括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以及如何向公众表达以利于更好地理解等技术工作。

  上海早在2000年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工作,不过迄今掌握的比较完整的数据是从2005年开始。

  “根据这些年的数据来看,上海PM2.5的年平均浓度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上海的空气质量是在逐渐好转中。”伏晴艳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曾于2007年发文,在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深圳市及广东省、江苏省开展灰霾监测试点工作。

  AQI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披露,通过上述试点积累经验,同时,国内已有PM2.5监测仪供应商,PM2.5监测仪和监测方法比较成熟。

  山东省环保厅的消息则显示,从2012年起,山东省17市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试点。

  技术细节

  不过,不同的方法监测到的PM2.5数值会有一定的差异。

  PM2.5的自动分析方法分为β射线法、微量震荡天平法。“这也和各个城市的气象条件有关,使用监测仪器的不同、采样器流量的大小、水分的去除等等,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伏晴艳说。

  伏晴艳表示,任何一种自动监测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城市选择不同监测仪器会因为方法不同造成误差,这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自己的方法体系要有延续性、可比性,不要轻易变更方法。

  一旦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或许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伏晴艳表示,一台好点的PM2.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再加上其他仪器,一个自动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

  目前,上海已经有24个PM2.5监测点,也就意味着全市50多个空气监测点中,近一半监测点都可以监测PM2.5。

  环保部在编制说明中表示,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并且我国已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还有一定难度。

  环保部上述人士表示,鼓励各地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

  专家:PM2.5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美国使馆与市环保局数据该信哪个?

  王跃思: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从事独立的空气质量监测,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从2003年以来,京津冀区域PM10的污染指数在下降,年均下降2%至3%,目前的年均值在120微克/立方米至130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PM2.5在PM10中占到60%至70%,据此推算,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大约是70微克/立方米至80微克/立方米。北京的情况比京津冀区域整体情况要好一些。

  PM10之中包含粗粒子和细粒子,PM2.5是细粒子,位于PM2.5与PM10之间的颗粒物是粗粒子。根据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监测分析,北京的PM10年年都在下降,粗粒子下降得较快,但是PM2.5未下降,每年以3%到4%的比例上升。

  我们的数据跟美国大使馆不一致。PM2.5目前没有国际标准,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不同气候下,人群对污染的承受力度不同,不能贸然拿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本地的污染程度。

  PM10包含PM2.5。按照规律,PM2.5的小时浓度值应该低于PM10,但是我们发现,美国大使馆的PM2.5数值很多时候比北京的PM10的数值还高,这是不合理的。

  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的是一个点,公布的是PM2.5和臭氧的小时浓度均值,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是全市27个站点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的小时浓度均值和24小时浓度均值,公众直接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一般是由24小时浓度均值转化而来。监测的污染物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和地区不同,单纯地比较数值也是不科学的。

  如何评价美国使馆的监测数据?

  美国驻华大使馆每隔一小时发布的数据意味着什么,符合美国国家标准吗?

  克瑞斯:按照美国的标准,应该公布24小时浓度均值,测量24小时浓度均值对人体健康更有意义。

  在美国,所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站都是由州或者地区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美国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是以24小时均值来考核的。

  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面,PM2.5和PM10同时监测,PM2.5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目前我们对美国大使馆监测站设置条件不清楚,对他们公布的数据不做评价。

  凯瑟琳:即使做了这么多工作,公众也会怀疑政府数据,在美国“我为祖国测空气”的现象也存在。有些NGO组织就利用桶装气体数字计做实验,自己监测并与政府数据做对比。公众也会因此不停地质疑政府的数字。也有人自己监测了某地的空气质量,然后公布到微博上说“it’sdangerous”(很危险)。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的环保部门会找到当事人,问清楚他怎么测,看数据是否准确,同时看看政府的监测网络是否错过了一些峰值,或者这个测量点附近是否有确定的污染源,政府甚至会用移动空气站监测该点的数据。

  美国如何从PM10过渡到PM2.5?

  美国从监测PM10过渡到监测PM2.5经历了十年时间。美国1987年采用PM10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解决PM10问题之后,美国于1997年发布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为当时美国环保署(EPA)认识到解决PM10之后,应该更加关注PM2.5。

  凯瑟琳:在美国一般是先定达标标准,然后再让各地建立监测站点,因为PM2.5的监测设备是很贵的,站点的更新也是逐步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PM10之中包含PM2.5。

  在中国不同,中国目前是鼓励地方政府先监测各地PM2.5的情况,然后再出标准。美国政府要求90%以上污染源能够控制,标准出来之后,给每个州三年时间,让他们逐渐达到这个标准。

  克瑞斯:(他带来的一份文件显示了美国对PM2.5监测网络的最低要求)监测站点中一般至少有一个浓度最大值或者一个空气质量很差的点;样本需要持续监测;PM2.5必须谨慎选择,不仅能反映附近地区的数据,也应该能够反映该城市其他同类型地段的数据。

  王跃思:我国目前实施的仍是1996年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未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围。我认为,中国目前推出PM2.5达标标准时机不太成熟,监测PM10更为科学。目前测PM2.5不适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还是PM10。

  目前北京的治理措施比较严格,但PM10仍然超标20%。此外,PM2.5的标准在国际上不统一。如果中国标准值定得太高,容易引起争议,定低了很多地方都不达标,也容易引起公众恐慌。PM2.5的国家标准要有中国的独立依据,这些依据包括PM2.5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与气候及地理位置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关系,还得通过易感人群的测试。PM2.5是区域性污染问题,不是“单打独斗”能够解决的,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需要与周边省市合作,开展联防联控。

  雾霾天与PM2.5的关系大吗?

  王跃思:确切地说,霾应该是与0.4-1.0微米(光学直径)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有关,因为这个粒径段的细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最强。霾的本质是细粒子的消光现象,是以大气能见度来衡量的。当空气中0.4-1.0微米的粒子数目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霾。

  凯瑟琳:其实在美国,秋冬季节也会出现逆温、有雾的天气,雾气导致污染物累积,形成污染,空气质量变糟。而且雾天的水分会夸大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在加州一年之中有100多天空气质量有污染,当地会出现雾、污染、废物蒸汽等不同类型的天气,我们需要告诉公众,雾、污染和水汽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同时,我们有不同措施,比如遇到大的污染或者泄漏,我们会让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有大的污染过程,会发布预告,并提醒公众不要开车、不要刷漆等,让大家减少产生污染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改善空气质量不是靠临时措施,需要严格执行法规,执行污染控制措施,要靠长期的、每天都执行的、大家都参与的措施。

  北京PM2.5超极限:中外资暗战百亿“污染生意”

  今年11月1日起,我国出台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始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

  据记者了解,不少试点监测城市多以“尚在科研”为由,暂时未有开放监测结果,但对新的空气监测设备的需求和采购正在蔓延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这一相对沉寂的行业,眼下正在国内形成新的“蓝海”。

  有报告指出,位于河北的先河环保(300137.SZ)和外资企业赛默飞世尔这两家企业在该业务领域约占60%的市场份额。

  先河环保:市场占有率30%

  在美国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关于监测数据的差异争论中,公众对于PM2.5的集中关注让国内最大空气监测设备供应商先河环保再一次“走红”。

  12月5日,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少军向本报记者表示:“PM2.5是新增的一个指标,但对我们来说已是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作为灰霾监测的其中一项内容,其它还包括一氧化碳、臭氧、重金属等领域。”

  PM2.5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无论短期或长期暴露,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王少军告诉记者,早前的空气监测多采用“三参数”方式——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后来逐步加入指标,过渡到五参数,甚至七参数的新监测阶段。

  先河环保曾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后推广使用。2011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净利润达2684.7万元。

  “监测行业比较新,是一个新的市场。随着这一新标准的落实推广,市场规模也会自然扩大,”王少军向记者表示,“先河环保早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成为目前空气监测领域国内最大的设备商,现在差不多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

  赛默飞世尔:欲引生产线入华

  中国新标准的推出,以及即将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自然也看在外资设备巨头的眼中。监测设备供应商赛默飞世尔成为先河环保之外,中国目前在空气监测设备领域最大的外资供应商。

  该公司环境与过程仪器事业部商务总监周晓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标准的增加,以及早前不少大中城市提前进行的科研性研究所需,已经有很多地区采购了赛默飞世尔PM2.5监测产品。“尽管市场规模很难确定,但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环境监测点,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到2016年还会增设,结合媒体所报道30万元及以上一台仪器的价格,仅此推测就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周晓斌表示。

  12月5日,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也向本报记者指出,以PM2.5检测设备为例,目前非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应该超过70%。国内供应商的优势在于价格,国外供应商的优势在于质量。在设备采购上,政府采购通常会倾向于国内企业,而大型企业采购很少考虑国内企业。

  盘雨宏告诉记者,另一大监测市场则是污染企业,这部分市场远比环境质量监测设备的需求量要大得多,因此,由PM2.5引发的环境监测市场设备需求量将首先在政府采购上凸显,后续将逐渐扩大到在线监测体系,监测设备的市场增速将会超过20%。

  “我们其他的气体监测仪器在中国都有生产,PM2.5的目前还主要进口,现在有这个打算,引进在国内生产。”周晓斌向记者表示。

  300亿/年的市场规模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0年,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90亿元,2011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近50亿元,由于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下半年占销售收入比重更重,预计2011年全年,环境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将达130亿元左右。

  未来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计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但目前,除去先河环保和赛默飞世尔,国内其它提供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生产企业仅十多家,有多少本土企业能分享这场盛宴尚未可知。

  王少军也向记者坦言:“我们国内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省市,选用国外产品的很多,在大气监测领域坦白说,国外的技术更加成熟,国内不少厂家多是处在代理阶段。”

  对于外资供应商来说,拥有国际通行的认证,亦是其竞争力优势的体现。周晓斌告诉记者,赛默飞世尔包括PM2.5监测仪器在内的设备,都拥有美国环保局(EPA)的认证。

  “这是国际上认可最多的一项认证,国内厂商目前在EPA网上还很难见到,”他表示,“而且我们在连续监测值的稳定性上也有独到专利技术,可保证数据的长期可靠。”

  盘雨宏也向记者指出,尽管国产设备渗透率现在迅速提高,但是行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以低档产品居多,功能单一,故障率高,附加值低,在品种和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使用时还存在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而行业内企业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低,科研水平能力有限,缺乏上升动力。

  

  (来源:财识网综合 编辑:凭慧)

  Tag标签:PM2.5污染低碳

  本文导读:

  PM2.5 一个“被传说”的数值

  很复杂 也可以很简单

  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雾”里看花何时止?

  气象解码:PM2.5在中国

  京城大雾再次为公众提供了一堂生活气象课的鲜活素材。

  最为著名的一个词汇是PM2.5,PM是Particulate Matter即颗粒物的缩写,2.5则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在中国环境部门例行通报的空气质量报告中,至今还未包括这一项。

  不过,由环保部负责、始于2008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称《标准》)已经于上月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这其中就包括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与《标准》相配套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下称“AQI规定”)再次征求意见。这一规定的制定始于2002年,至今已经是第三次征求意见。

  地方已经试点监测

  现行的中国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是2000年开始的,评价指标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三项,而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的空气污染指数指标除上述指标外,还包括臭氧和一氧化碳,美国、印度等国家还包括了PM2.5指标。

  上述《标准》编制说明中称,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环保部相关人士承认,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评价指标较少,不适应我国当前复合型污染的空气污染形势,无法更全面地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同时,API发布的周期为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这导致了公众对于天气的感官感受与API常有背离之感。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称,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2.5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的标准和规定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作为较早开展PM2.5研究监测的城市,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告诉记者,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包括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以及如何向公众表达以利于更好地理解等技术工作。

  上海早在2000年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工作,不过迄今掌握的比较完整的数据是从2005年开始。

  “根据这些年的数据来看,上海PM2.5的年平均浓度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上海的空气质量是在逐渐好转中。”伏晴艳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曾于2007年发文,在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深圳市及广东省、江苏省开展灰霾监测试点工作。

  AQI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披露,通过上述试点积累经验,同时,国内已有PM2.5监测仪供应商,PM2.5监测仪和监测方法比较成熟。

  山东省环保厅的消息则显示,从2012年起,山东省17市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试点。

  技术细节

  不过,不同的方法监测到的PM2.5数值会有一定的差异。

  PM2.5的自动分析方法分为β射线法、微量震荡天平法。“这也和各个城市的气象条件有关,使用监测仪器的不同、采样器流量的大小、水分的去除等等,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伏晴艳说。

  伏晴艳表示,任何一种自动监测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城市选择不同监测仪器会因为方法不同造成误差,这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自己的方法体系要有延续性、可比性,不要轻易变更方法。

  一旦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或许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伏晴艳表示,一台好点的PM2.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再加上其他仪器,一个自动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

  目前,上海已经有24个PM2.5监测点,也就意味着全市50多个空气监测点中,近一半监测点都可以监测PM2.5。

  环保部在编制说明中表示,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并且我国已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还有一定难度。

  环保部上述人士表示,鼓励各地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

  专家:PM2.5不符中国经济与气候

  美国使馆与市环保局数据该信哪个?

  王跃思: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从事独立的空气质量监测,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从2003年以来,京津冀区域PM10的污染指数在下降,年均下降2%至3%,目前的年均值在120微克/立方米至130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PM2.5在PM10中占到60%至70%,据此推算,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大约是70微克/立方米至80微克/立方米。北京的情况比京津冀区域整体情况要好一些。

  PM10之中包含粗粒子和细粒子,PM2.5是细粒子,位于PM2.5与PM10之间的颗粒物是粗粒子。根据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监测分析,北京的PM10年年都在下降,粗粒子下降得较快,但是PM2.5未下降,每年以3%到4%的比例上升。

  我们的数据跟美国大使馆不一致。PM2.5目前没有国际标准,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不同气候下,人群对污染的承受力度不同,不能贸然拿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本地的污染程度。

  PM10包含PM2.5。按照规律,PM2.5的小时浓度值应该低于PM10,但是我们发现,美国大使馆的PM2.5数值很多时候比北京的PM10的数值还高,这是不合理的。

  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的是一个点,公布的是PM2.5和臭氧的小时浓度均值,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是全市27个站点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的小时浓度均值和24小时浓度均值,公众直接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一般是由24小时浓度均值转化而来。监测的污染物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和地区不同,单纯地比较数值也是不科学的。

  如何评价美国使馆的监测数据?

  美国驻华大使馆每隔一小时发布的数据意味着什么,符合美国国家标准吗?

  克瑞斯:按照美国的标准,应该公布24小时浓度均值,测量24小时浓度均值对人体健康更有意义。

  在美国,所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站都是由州或者地区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美国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是以24小时均值来考核的。

  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面,PM2.5和PM10同时监测,PM2.5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目前我们对美国大使馆监测站设置条件不清楚,对他们公布的数据不做评价。

  凯瑟琳:即使做了这么多工作,公众也会怀疑政府数据,在美国“我为祖国测空气”的现象也存在。有些NGO组织就利用桶装气体数字计做实验,自己监测并与政府数据做对比。公众也会因此不停地质疑政府的数字。也有人自己监测了某地的空气质量,然后公布到微博上说“it’sdangerous”(很危险)。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的环保部门会找到当事人,问清楚他怎么测,看数据是否准确,同时看看政府的监测网络是否错过了一些峰值,或者这个测量点附近是否有确定的污染源,政府甚至会用移动空气站监测该点的数据。

  美国如何从PM10过渡到PM2.5?

  美国从监测PM10过渡到监测PM2.5经历了十年时间。美国1987年采用PM10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解决PM10问题之后,美国于1997年发布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为当时美国环保署(EPA)认识到解决PM10之后,应该更加关注PM2.5。

  凯瑟琳:在美国一般是先定达标标准,然后再让各地建立监测站点,因为PM2.5的监测设备是很贵的,站点的更新也是逐步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PM10之中包含PM2.5。

  在中国不同,中国目前是鼓励地方政府先监测各地PM2.5的情况,然后再出标准。美国政府要求90%以上污染源能够控制,标准出来之后,给每个州三年时间,让他们逐渐达到这个标准。

  克瑞斯:(他带来的一份文件显示了美国对PM2.5监测网络的最低要求)监测站点中一般至少有一个浓度最大值或者一个空气质量很差的点;样本需要持续监测;PM2.5必须谨慎选择,不仅能反映附近地区的数据,也应该能够反映该城市其他同类型地段的数据。

  王跃思:我国目前实施的仍是1996年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未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围。我认为,中国目前推出PM2.5达标标准时机不太成熟,监测PM10更为科学。目前测PM2.5不适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还是PM10。

  目前北京的治理措施比较严格,但PM10仍然超标20%。此外,PM2.5的标准在国际上不统一。如果中国标准值定得太高,容易引起争议,定低了很多地方都不达标,也容易引起公众恐慌。PM2.5的国家标准要有中国的独立依据,这些依据包括PM2.5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与气候及地理位置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关系,还得通过易感人群的测试。PM2.5是区域性污染问题,不是“单打独斗”能够解决的,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需要与周边省市合作,开展联防联控。

  雾霾天与PM2.5的关系大吗?

  王跃思:确切地说,霾应该是与0.4-1.0微米(光学直径)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有关,因为这个粒径段的细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最强。霾的本质是细粒子的消光现象,是以大气能见度来衡量的。当空气中0.4-1.0微米的粒子数目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霾。

  凯瑟琳:其实在美国,秋冬季节也会出现逆温、有雾的天气,雾气导致污染物累积,形成污染,空气质量变糟。而且雾天的水分会夸大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在加州一年之中有100多天空气质量有污染,当地会出现雾、污染、废物蒸汽等不同类型的天气,我们需要告诉公众,雾、污染和水汽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同时,我们有不同措施,比如遇到大的污染或者泄漏,我们会让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有大的污染过程,会发布预告,并提醒公众不要开车、不要刷漆等,让大家减少产生污染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改善空气质量不是靠临时措施,需要严格执行法规,执行污染控制措施,要靠长期的、每天都执行的、大家都参与的措施。

  北京PM2.5超极限:中外资暗战百亿“污染生意”

  今年11月1日起,我国出台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始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

  据记者了解,不少试点监测城市多以“尚在科研”为由,暂时未有开放监测结果,但对新的空气监测设备的需求和采购正在蔓延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这一相对沉寂的行业,眼下正在国内形成新的“蓝海”。

  有报告指出,位于河北的先河环保(300137.SZ)和外资企业赛默飞世尔这两家企业在该业务领域约占60%的市场份额。

  先河环保:市场占有率30%

  在美国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关于监测数据的差异争论中,公众对于PM2.5的集中关注让国内最大空气监测设备供应商先河环保再一次“走红”。

  12月5日,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王少军向本报记者表示:“PM2.5是新增的一个指标,但对我们来说已是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作为灰霾监测的其中一项内容,其它还包括一氧化碳、臭氧、重金属等领域。”

  PM2.5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无论短期或长期暴露,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王少军告诉记者,早前的空气监测多采用“三参数”方式——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后来逐步加入指标,过渡到五参数,甚至七参数的新监测阶段。

  先河环保曾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后推广使用。2011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净利润达2684.7万元。

  “监测行业比较新,是一个新的市场。随着这一新标准的落实推广,市场规模也会自然扩大,”王少军向记者表示,“先河环保早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成为目前空气监测领域国内最大的设备商,现在差不多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

  赛默飞世尔:欲引生产线入华

  中国新标准的推出,以及即将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自然也看在外资设备巨头的眼中。监测设备供应商赛默飞世尔成为先河环保之外,中国目前在空气监测设备领域最大的外资供应商。

  该公司环境与过程仪器事业部商务总监周晓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标准的增加,以及早前不少大中城市提前进行的科研性研究所需,已经有很多地区采购了赛默飞世尔PM2.5监测产品。“尽管市场规模很难确定,但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环境监测点,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到2016年还会增设,结合媒体所报道30万元及以上一台仪器的价格,仅此推测就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周晓斌表示。

  12月5日,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也向本报记者指出,以PM2.5检测设备为例,目前非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应该超过70%。国内供应商的优势在于价格,国外供应商的优势在于质量。在设备采购上,政府采购通常会倾向于国内企业,而大型企业采购很少考虑国内企业。

  盘雨宏告诉记者,另一大监测市场则是污染企业,这部分市场远比环境质量监测设备的需求量要大得多,因此,由PM2.5引发的环境监测市场设备需求量将首先在政府采购上凸显,后续将逐渐扩大到在线监测体系,监测设备的市场增速将会超过20%。

  “我们其他的气体监测仪器在中国都有生产,PM2.5的目前还主要进口,现在有这个打算,引进在国内生产。”周晓斌向记者表示。

  300亿/年的市场规模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0年,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达90亿元,2011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近50亿元,由于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下半年占销售收入比重更重,预计2011年全年,环境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将达130亿元左右。

  未来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计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但目前,除去先河环保和赛默飞世尔,国内其它提供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生产企业仅十多家,有多少本土企业能分享这场盛宴尚未可知。

  王少军也向记者坦言:“我们国内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省市,选用国外产品的很多,在大气监测领域坦白说,国外的技术更加成熟,国内不少厂家多是处在代理阶段。”

  对于外资供应商来说,拥有国际通行的认证,亦是其竞争力优势的体现。周晓斌告诉记者,赛默飞世尔包括PM2.5监测仪器在内的设备,都拥有美国环保局(EPA)的认证。

  “这是国际上认可最多的一项认证,国内厂商目前在EPA网上还很难见到,”他表示,“而且我们在连续监测值的稳定性上也有独到专利技术,可保证数据的长期可靠。”

  盘雨宏也向记者指出,尽管国产设备渗透率现在迅速提高,但是行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以低档产品居多,功能单一,故障率高,附加值低,在品种和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使用时还存在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而行业内企业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低,科研水平能力有限,缺乏上升动力。

  

  (来源:财识网综合 编辑:凭慧)

  Tag标签:PM2.5污染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