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靓女伴俊男——梧桐文化


  树木家族一美男。梧桐树,又名中国梧桐、凤凰木、青桐、桐麻、碧梧、青玉、庭梧。梧桐树是树中“美男子”,树身高而挺、干直而光、叶大而美。梧桐树是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高16米,胸径50厘米。树干挺直,主干光洁,分枝高挑。树皮绿色或灰绿色,光滑不裂。小枝粗壮,绿色。叶心形,3-5掌状分裂,叶径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全缘,叶柄与叶片等长8-30厘米。圆锥花序,长20-50厘米,花萼条形,小花黄绿色。果皮开裂呈叶状,种子形如豌豆,2-4颗着生果瓣边缘,成熟时棕色,有皱纹。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木材宜制乐器,家具。因梧桐木是制琴良材,古人常以孤桐作琴的代称。梧桐种子可食,亦可榨油;树皮纤维可作造纸原料;叶、花、果、根入药,有清热解毒、去湿健脾,补气养阴,明目平肝,乌须发等效果。梧桐是优美的景观树,多点缀于庭园,或作行道树。

  栽植史美如梧桐。梧桐树原产于中国。在夏末周初,梧桐树就受到人们关注。先秦文献《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就有梧桐树记载,最著名的诗句是“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是梧桐引凤凰传说最早来历。其后,《尚书》、《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均提及梧桐树。吴王夫差喜爱梧桐,专门建有梧桐园。梁任防《述异记》载“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琴川”。汉代梧桐树植于皇家宫苑,《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荆桐”,“五柞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魏晋时梧桐树增多,晋代夏侯湛作《桐赋》:“有南国之陋寝,植嘉桐乎前庭”。此后,涉及梧桐的诗作渐渐增加。南朝著名文人谢眺《游东堂咏桐》“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叶生既婀娜,落叶更扶疏。”这是在叙述庭院间植桐。傅成《梧桐赋》“郁株列而成行,夹二门以骈罗。”述说了列植梧桐以招引凤凰的盛观。秦王苻坚开启大规模种植梧桐树先河,《晋书·苻坚载记》“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明年三月中,移植于厅斋之前,华净妍雅,极为可爱。”唐时,梧桐树进一步发展。《隋唐嘉话》记载“唐初宫中少树,孝仁后命种白杨……更树梧桐也。”李贺作《天上谣》称“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可见,唐时在庭院栽植梧桐已很常见。北宋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载洛阳名园十九处,多植有梧桐树,最著名者是丛春园:“桐梓桧柏,皆就行列。”王安石作《孤桐》诗:“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徐积的《华州太守花园》以“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描述居家园林种植梧桐景象。丁鹤年《题凤浦方氏梧竹轩》“凤乌曾闻此地过,至今梧竹满丘阿”以及郯韶《碧梧翠竹堂》“去年种桐树,绿叶高云凉”,描写了元代梧桐树景象。明代梧桐树常栽植在庭前、窗前、门侧、行道旁。陈继儒《小窗幽记》记载“凡静室,前栽碧梧,后栽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以开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明代所建的苏州著名私家园林拙政园有“梧竹幽居亭”景点,如今梧桐已成古木。清代陈扶摇《花镜》对梧桐树造景有精彩叙述“藤萝掩映,梧竹致清,宜深院孤亭,好乌闲关”之说。李斗《扬州画舫录》“临水红霞”景点有“桐轩在飞霞楼后,地多梧桐”之载。近现代,梧桐遍植全国。

  从来靓女爱俊男。梧桐树也叫凤凰木,取“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意。在神话传说中,凤是神鸟。能引来凤凰的梧桐,自然是神异的植物。梧桐常在图案中与喜鹊合构,谐音“同喜”,也是寓意吉祥。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梧桐树是“美男子”,凤凰鸟则是“靓妹仔”。凤凰娇媚清秀,妖娆多姿。凤凰爱梧桐,梧桐恋凤凰。以前,殷实之家常在院子栽种梧桐,利用梧桐的气势,借用梧桐的祥瑞之征兆。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树,也是高洁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梧桐树是高傲的意涵,凤凰鸟也是高傲的意涵。梧桐树文化深厚,名声远播。在新疆就有千年梧桐树,并成为招揽游客的旅游景点。和田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有一株古其那树(维吾尔语,即梧桐树),树龄1000年,树高30米,胸径2.7米,胸围8.7米,树冠1.5亩。至今,这棵千年梧桐,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生机盎然,秀色可餐。当地流传不少于此树有关的神话传说,无不充满神秘色彩。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一直把梧桐树视为“圣树”,常有人前来顶礼膜拜。梧桐树王招来了不少游客。

  梧桐凤凰比坚贞。凤凰分雄雌,雄为凤,雌为凰。凤名凤皇,凰名宓仪。天地感动于他们恋情。凤凰五百年下凡一次,只栖于梧桐树上,在人间经历一场劫数后涅槃重生。据传说,几千年前,宓仪下凡于一片梧桐林,人看见了,一时流言四起,只因宓仪周身一片斑斓琉璃光彩,被误以为天降神女。当时的统治者是随,便信以为真,荒芜淫道,大肆寻找宓仪。凡是与宓仪有丝相像的人全送宫中。宓仪为救人与水火,便做了皇后。凤皇误以为宓仪背叛了他,盛怒之下,灭了随王朝。天帝将凤皇贬入人间,永不为天界之神。宓仪向天帝求与凤皇相遇,用一世轮回交换。凤皇与宓仪相互存在,一旦失去对方就失去一切。我们的古人也坚信梧桐分雌雄,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与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在诗人的笔下,梧桐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孟郊的《列女操》吟道:“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来象征爱情坚贞不渝。

  “雁声忽断梧桐雨”。梧桐树叶大青翠,雨点打击梧桐叶的声音也就比较大,特别是在静谧环境下,尤其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反应和心理联想。江苏苏州的拙政园听雨轩,就是借助梧桐阔叶接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由此,不少诗作借题发挥,构筑出一幅又一幅美妙绝伦的凄美画面。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安史之乱后失去杨贵妃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重色君主与美人缠绵缱绻带来终生悔恨。表达类似情感的诗作比比皆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孙光宪的《生查子》:“寂寞掩朱门,正是天将暮。暗澹小庭中,滴滴梧桐雨。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苏轼的《次韵朱光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新除病后聪。”皇甫曾《奉寄中书王舍人》:“腰金载笔谒承明,至道安禅得此生,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风传刻漏星河曙,月上梧桐雨露清。圣主好文谁为荐,闭门空赋子虚成。”仇远《七月梨花》:“紫薇红槿外,忽见此花娇。纵被秋阳暴,何愁香雪消。梦回云冉冉,春远夜寥寥。魂隔梧桐雨,时吹玉笛招。”艾性夫《题龟峰僧阁》:“芦竹丛高荫石阑,菩提香远出林端。雁声忽断梧桐雨,草阁秋深倚暮寒。”等等,不胜枚举。

  “一声梧叶一声秋”。因梧桐树叶子硕大,春季发叶迟,秋季落叶早,总是迟迟来,早早去,提前脱去夏装,率先换上冬装。《花镜·梧桐》说: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是何时,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这也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历。古人信奉“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看见梧桐落叶,便联想到人生短暂,寂寞与孤独涌上心来。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寥寥十个字写出远处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显微黄,呈现一片苍凉的深秋景色。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洒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每一声都引起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是一首雨夜相思曲,也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时候,偏又下起了秋雨,雨点飘落到梧桐的叶子上,发出了淅沥的声响,点点滴滴,敲打人心。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可谓妙趣横生。

  此桐非彼桐,是桐非梧桐。在树木学中,冠以“桐”字的树很多,比如泡桐、油桐、黄桐、刺桐、法国梧桐等。在名义上,这些树虽同占有一个“桐”字,但实际上差异非常大。在分类学上,不是一个种,不在一个属,也不在一个科。泡桐是玄参科泡桐属植物,落叶乔木,树高30米。树干通直,树冠宽阔,树花美观,是中国特产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泡桐有许多名字,比如桐木树、紫花树,也有许多种,比如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桐木,水桐。油桐、黄桐与乌桕树同是大戟科植物。其中,油桐产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交界地区最多,是中国重要木本油料树,桐油工业用途广泛。黄桐是高大乔木,高35米,产区比油桐偏南,是速生用材树。刺桐则与槐树同是豆科刺桐属植物,原产于非洲,我国引进栽培。落叶乔木,树高20米。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二三年后即脱落。刺桐总状花序,花蝶形,鲜红色,花繁艳丽,是优良的庭园观赏树或行道树。常见栽培的有:珊瑚刺、火炬刺桐、黄脉刺桐、大叶刺桐等。刺桐花是阿根廷的国花,我国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日本冲绳县的县花。法国梧桐,俗称“法桐”,学名悬铃木。法桐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落叶乔木,树高30米。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分为一球悬铃木即美国梧桐,二球悬铃木即英国梧桐,三球悬铃木即法国梧桐,在国内一般统称法国梧桐。近代悬铃木(指一球即美桐和二球即英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20世纪20年代,主要由法国人栽植上海法租界,因叶子似梧桐,故误称误传“法国梧桐”。我国种植以杂种“英桐(即二球)”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