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家都有绣花线,五颜六色的。针用的是绣花针,可不是纳鞋底儿的底针哟,不然钻下去一个大洞难看死了。晚上或空闲时,干活歇伙(休息)时也不放过。女人们袋子里时时带着垫底儿,线也绕在袋子里。晚上线套在椅子枝儿上,椅子枝儿做靠背用的,上面横木长出竖枝儿,刚好挂毛线。女人纳得认真仔细,还有的女孩纳底儿做鞋赶嫁妆呢。她的嫡亲的亲戚很重要,女孩出嫁时要送他一双鞋算是最贵重的礼物了,收鞋的人的长辈要给喜钱的。
农村最闲的时候算冬季了,除了自己上山捡柴外就是些女人到山上扯冻不死的猪菜。生产队里有个很大的猪磚,里面养了好多头猪,猪有专门的人来养。到过年时把猪杀掉按人头分着过年吃。还按一年下来各家挣的工分折合成人民币发给大家。一年内肖垸小队的桐子,木籽等有产值的经济作物上次大队后,大队会计按经济产值分钱到小队,小队农民挣的总工分平摊款项,一般来说肖垸小队10分2角多钱,有的队好点的就要分到多些。人的粮食按百分之七十分人口粮,百分之三十分工分粮。就是说挣的多就分得多,挣的少就分得少。
一年之际 在于春说的是人要珍惜美好时光,我却以为在农村春节是个最大的值得庆祝的节日,立春到时与过年时节相差无已。春节当然喜庆,农村过年真得好好说说了。过年要贴对联,写对联要人写,还要买红纸墨汁什么的。有的人为了节约钱舍不得买纸请人写,但多数人家还是愿意买红纸写的。一般写什么“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或门头上:开门纳福。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反正是千篇一律的,没有创意。到后来我大了就自己作对联。人家要写茶也不喝他一盅帮人家写。农村过年简单又浓重,简单是菜最拿得出手的是肉加豆腐,粉丝加海带。说浓重晚辈年年要向长辈拜年的,家家有20响的电光鞭炮,响是很响,响几声就没有。不过人家来就放,一年要放好多喂。也有重要人来拜年的,如女婿和外甥呀什么的放过20响的就不像话了。起码得500响意思一下。在过年前几乎家家踵糯米粉做花粑儿打发小孩,个个会说个顺口溜“拜年拜年,把粑儿算钱。”这个粑儿就是花粑儿。做花粑前要把糯米放在盆子泡,里面要参杂占米(大米)来分解糯性。米泡一晚上就好了,就可以通过兑来中成粉。每个个垸(小村庄)都有个兑(专门粉碎和加工粮食的工具)供大家使用。兑这套工具要花点钱的,往往一个垸子农户合伙请人加工完成。要请好点石匠打个兑舂和兑几。兑几长约2尺,直径20公分。一头圆形是向下的,一头长方形向上的,圆形的一头光滑。兑舂长圆形,如茶盅样子。上面宽下面窄圆,内壁光滑。深约一尺。直径在50公分。一般在村庄边上选个地方把兑舂埋下去。在山上砍个杂木直径要40公分。长约200公分。一头凿个长方形的洞,要刚好放进兑长方形一头。一头削成厚平板,中间要凿开个放进兑扁担的洞,这个洞在中间位置。把扁担装好固定,兑几也要装牢固。在放扁担的左右埋进二个扶手的柱子,但必需有个对勾形,对勾放扁担,对勾下面埋进土里,上面扶手用。平板的一头地上要挖个坑,脚在平板的一头踩一下,兑头就翘起来了。兑几轻一个人可以了,重要二个人踩快活些。守兑舂的一般是女人,她把泡过的米用梢箕(滤饭用具)滤干,再适量放进兑舂,有人中一下,兑头翘起来时女人要赶快用手把里面的米均匀一下。如此慢慢中,米就慢慢变了粉,就用根棍子把兑头撑起来,用个筛笼把中的粉筛一下,粗的又放进兑舂中。筛笼约200目,很细的。中好了后就可以拿回家做花粑了。
粉通过水均匀 后揉,不能太清,要干点。农村有好多能工巧匠,做花粑也要个好的印子,印子是木工雕刻而成的,一般有4个花纹。牡丹、芍药,财童,寿字。春节的花粑牡丹芍药多,寿字只有人家老人生日时如果送花粑就要印寿字。印好了后要用食用颜料(桃红电)点才好看。春节时有小孩来拜年,走进门就喊老爷拜年了。老爷赶快答应一声来了就是年。说着就点燃鞭炮。一般有大人带着小孩子的,说拜年的话一般是小孩叫。大人只是与主人见面后说拜年的话。主人鞭炮放了后请客人坐下倒碗茶,敬支香烟。小孩不抽也给香烟的,有的孩子不要,有的孩子就要了,一天拜年下来香烟收了好多装在口袋里,有的烟给装空了。走时主人热情挽留吃饭,但拜年人要拜好多家没时间吃,主人把花粑拿几个塞给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