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私人会所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中央纪委、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求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它们或坐落于高楼大厦,或隐藏于胡同僻巷……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会所越建越多,有些党员干部也开始出入会所,“会所歪风”正成为侵蚀党员干部的一种新型腐败。(2013年12月23日 )
中国的上流社会包括腰缠万贯的富豪,以及掌控财富支配权的政要。以私人会所的面目出现的“富人俱乐部”正在打造“第三类社交圈”,并不断撰写着上流社会最为奢华的传奇。私人会所这个概念来源于欧洲富人阶层。“会所”的英文音译即为俱乐部,是有钱人的娱乐场所和社交圈。集休闲娱乐、商务聚会、文化交流、健身美容、餐饮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具有特定消费对象,具有私密性的私人俱乐部就是对“会所”的真实解读。这种俱乐部为社会阶层中的财富阶层提供一种私密性的社交环境,成为富人阶层和相同社会阶层人士的聚会、休闲场所,而“会所”的会员身份,也演变成财富的象征与身份标签。私人会所唯我独尊的排他性恰好满足了成功人士的某种潜在心理需求。他们在私人会所里,在彼此熟悉的气息间,摘下面具,把酒言欢,分享成功的感觉。据报道,这样的私人会所在北京已有4000余家。一流城市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富人俱乐部”,二三线城市正在亦步亦趋效仿,大有“燎原”之势。这些会所通常不对非会员开放,并用高昂的入会费用和苛刻的审核措施来保证富人的“纯粹性”。私人会所在中国的大量出现,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结果,也是由于人们尤其是高端人群生活观念的变化,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阶层和组织,不再单纯追求大众化的消费,而是要求符合自己身份的消费。其中,以北京的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中国会等最具代表性。财富是进入上流社会唯一的“入场券”。入会费200万元,年消费最低限额30万元,这样的门槛,一般有钱人也不敢望其项背。坊间传言,长安俱乐部的会员中,政府官员占比重较大,而商界会员则大多来自传统产业,包括不少知名央企和外资企业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