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汇金跑哪去呢?


昔日汇金跑哪去呢?

 

  近日,工农中建四大行集体发布公告称,截至1212日,控股股东汇金公司此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分别增持工商银行1.75亿股、农业银行1.79亿股、中国银行1.13亿股以及建设银行1.03亿股,6个月耗资约19亿元增持四大行5.7亿股。

 

  实际上,此次属于汇金公司第五次的增持行动。纵观历史,每当汇金公司的增持公告发布后,市场的次日表现基本是涨多跌少。然而,从近几次的市场表现来看,汇金增持似乎对市场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弱。

 

  2008918日,汇金公司宣布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次日,大盘大幅飙升,终以9.45%的巨阳报收。从第一轮的增持力度分析,即2008919日至2009918日间,一年内汇金公司累计增持三大行5亿股股票。紧接着,在2009109日,工行、中行以及建行分别发布公告称,三大行均于109日收到汇金公司的通知,汇金公司于近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三大行的股票。次日,大盘以4.76%的长阳报收。不过,相比前一次的涨幅来看,明显缩水。而从第二轮的增持力度分析,即2009109日至2010108日间,一年内汇金公司增持三大行约为5133.8万股。另外,在第三轮和第四轮的增持行动中,汇金公司增持的力度明显加大。其中,在第三轮的增持行动中,汇金公司于一年内合计增持四大行9.67亿股。而在第四轮的增持行动中,汇金公司在单季度增持四大行的幅度多达8.4亿股。遗憾的是,在如此规模的增持公告发布后,市场的表现并不如人意,汇金增持利好的刺激效果已经大大减退。

 

  对于第五轮的增持行动,虽说此轮汇金公司累计增持幅度多达5.7亿股,合计约19亿元。然而,对于第四轮的增持规模来看,稍有逊色。从二级市场的表现分析,第五轮汇金增持的公告并没有助推股市走好,反而让市场感到利好出尽的意味。

 

  于是,面对汇金增持的消息,投资者都颇感困惑。那么,昔日汇金跑哪去呢?

 

  的确,汇金增持的消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早已麻木。不过,在汇金增持的刺激效应日趋消退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市场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正如更多市场人士所述,在下跌趋势中,任何缺乏实质性的利好仅仅起到拖延下跌周期的作用。如果期望市场能够摆脱长期的下跌趋势,则需要具备更加充分的上涨条件。

 

  以汇金增持的银行股为例,当前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不足6倍,对比国际上平均15倍的市盈率水平而言,国内银行股已经具备极佳的投资价值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严重低估的品种,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为何?实质上,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国有银行垄断着各种各样的优势,且配合国家政策的长期保护,最终形成了特殊的盈利模式。

 

  息差收入当属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有数据统计,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息差收入占比国内银行利润超过80%,而存贷款的利差高达3%。相比之下,全球发达国家的平均存贷利差约为1.5%,国内的利差水平高出了不少。另外,近年来,以手续费收入为主的中间业务得到了明显地强化。然而,银行乱收手续费等现象已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根据数据统计,2003年的手续费收费项目仅为300项,近两年却暴增至3000多项。

 

  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银行业的“好日子”似乎到了一个拐点。不可忽视的是,近段时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利差冲击作用非常明显,未来银行业或将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汇金增持银行股已经成为了常态。不过,从近几年的增持动作来看,汇金公司拟通过增持银行股来稳定市场的目的已经得到了充分地显露。遗憾的是,汇金增持的利好作用已然钝化,而在银行业发展预期不明朗的大背景下,汇金的增持却达不到预期稳定市场的效果。

 

  的确,股市的反转并不是几个增持动作就能够实现,更何况汇金6个月的增持额度仅为19亿元。纵观当前市场的流通市值,已然不是2008年的34万亿水平。截至昨天收盘,沪深市场的流通市值达到16.5万亿,而总市值也高达22万亿。因此,在庞大的市场容量面前,汇金的增持动作确实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一边是汇金的增持,另一边又是IPO重启、新三板扩容等消息。可见,汇金的增持行动根本不足以压制如此吓人的扩容节奏。笔者认为,当前股市最缺乏的是投资信心,而构建投资信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当然,在疯狂融资的大环境下,构建投资信心根本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