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县政府还会有大出息吗?
不能否认在中国过去的改革开放中,区县党委与政府是出了大力的,至于这位出大力的家伙,一不小心把中国的GDP给烙上了区县城郊的烙印也算是必然,之所以三十几年里把中国经济搞成了唯GDP论的政绩工程,与区县在经济活动中的主流作用密不可分。中国过去的经济之所以被烙上浓重的乡土市井气味,皆因它原本就是基于一个郊县空间与倒腾经济学,并与“站着的房子,躺着的地”建立起了血肉联系。改革开放是区县干部们甩开膀子干出来的,是区县菜农一挑挑时令蔬菜瓜果倒腾出来的,是城市化扩张派生出的花样百出的园区折腾出来的,是城区下乡,耕地红线退守荒郊野岭之后,被区县里的开发商们所展现出来的,总之一句话,没有城乡资源的随机市场化滥交的区县接合部的特异经济,中国绝无创造持续达三十余年的蓬勃经济,虽然地沟油及化学添加剂毒物也是产自于城乡结合的荒郊无人区。
过去的三十年,区县比城市更有大出息。其实,中国的老城区大都已经悄悄的老去,城市中心空心化已不再是个案,城郊新区的经济数据表明它们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中心,而不管它是否又发展成了新的城市CBD?中国经济都没能有区县政府那么好的运气。看看中国老气横秋的GDP,不改革成吗?绿色的环境元素和经济运转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荒诞的房地产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道德缺失,被夹杂在已呈过速的城市化之中而让人倍感痛楚。总之,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改革,不然,必将难以为继。而我们的区县却要比中国经济幸运得多。
在过往的发展中,区县流失了两样东西,一是低文化水平的人口,二是荒草丛生的野地,但却换来了园区、宽敞的道路与千奇百怪的工业。显然,区县的这笔买卖做得挺实惠。现在的中国经济要吃镇静剂了,等激昂的情绪安静下来以后再缓缓的进补。可区县却不用这样跟着宏观经济去吃苦药,小城镇建设与城市群经济带已然成为经济时尚。区县更有土地流转与土改收益的巨大空间在等着人们竞相去下手,下狠手,乃至于下毒手。一个热烘烘的区县经济高潮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
区县政府又可以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黄金十年。大批身强力壮的区县干部,眼看着又可以在嘴上夹着万恶的乡音,指尖缝里夹着大中华,一字一板地宣布着花样百出的建设设想,来把我们三十年河东,四十年还在河东的粗犷发展接续下去。
你说就这种粗活儿,哪还需区县干部再学点什么呢?我看还是老一套的酒量与海量、饭量与饭桶、找钱与找大钱、粗放与粗俗,其它的又全都是瞎掰。
在中国,仅凭做大蛋糕是谈不上经济质量上的进步的,即使再给区县留足了发展空间也不能引诱区县革自我素质低劣的命。老一套城市化,经过转移战场之后,又重复原有的老套路,这不仅无聊,而且关键是隐含着区县资源与政策管制能力所管不过来的失控经济前景。因为要将现有的城市管理职能一下子复制数十套,再下放到区县里去,将是一件无法做正确的,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区县城镇化势将颠覆几千年以来的郡县格局与运行逻辑,对此,我们准备好了吗?我看至少区县里的政府营运状态与干部风貌,基本上还是延用着野地里干粗活儿的思路,对他们的期望值实在不能太高,一旦对他们期望太高,太当真了或是让他们好运来得太旺了,只会招来狗血淋头或是令人难过的贻笑大方……
老夏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