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暑期假日又到了,旅游促销广告铺天盖地袭卷而来,按照惯例,随后又是中秋节、国庆长假等等一系列节假日的各类商品促销活动。
近几年来,重要节假日一直作为众多商家的促销黄金时期,各大品牌均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是结果却令人堪忧,市场竞争环境恶化,商品的同类化,产品低端化。消费者在眼花缭乱的广告促销中往往迷失价值取向,索性双眼一闭,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潜意识形成一个信息符号,消费欺骗,对商家的信誉大打折扣。
营销是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项工作,为了完成“销”的目标和结果,所以各个公司的市场经理们大量死亡脑细胞来挖空心思营造气氛,想出促销方案与手法,迎合消费者的无理性价格需求,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演变成众多销售行业的整体能力单一化与销售人员边缘化。
然而我们同时也会很惊奇地发现,不论市场上的火药味有多么浓烈,每个行业,总有那么几个固定的名字,我们不见其踪影,却在不经意之间闯入人们的视线,牢牢地锁住人们的眼球。
然后大家开始思考,为什么相同的材质,打上了某个标签,价格就会飙升呢?是什么给了这个标签这样的认知度呢?这个标签走过了什么路才拥有了这样的地位呢?这些路可以复制吗?
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商家渐渐冷静下来,开始沉思同样的问题,除了商品的外在,有什么是我与众不同的?
前几天,一位音乐爱好者说起Freddie Mercury,同样一个人,参加了那么多乐队都没有成功,最后参加了Smile,然后成就了皇后乐队Queen如歌剧般华美、史诗般恢弘的摇滚音乐传奇。不禁好奇猜测,如果Freddie Mercury没有把Smile改名为Queen,世界摇滚音乐史上是否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呢?
曾经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世界著名银饰品牌Georg Jensen,被其典雅的设计所吸引,关于Georg Jensen品牌的介绍是这样的。
有那么一个品牌,它的首饰作品受到了在时尚界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前Dior设计师John Galliano,以及永远走在时尚尖端的Gaga姐的青睐。它,以手工制作擅长,却偏偏抛弃了钻石、红宝石、蓝宝石这类闪耀的宝石,对琥珀、月光石、绿玉髓、青金石、黑玛瑙等色泽温润的宝石青眼有加,用它们来搭配月光一样的白银,创作出一件件低调却又撼动人心的银首饰。它,就是被看作是童话王国丹麦国宝的Georg Jensen银饰品牌。
Georg Jensen将独特的艺术气质以及精湛的工艺融合,让他的作品立刻成为装饰艺术帝国中的新贵,从1910 年至1935 年,Georg Jensen 的作品从未缺席过万国博览会的金奖,在1918 年和1924 年,Georg Jensen 的饰品更是先后被封为瑞典和丹麦皇室御用饰品,品牌Logo也因此冠上引以为傲的“皇冠”,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两家皇室博物馆里看到出自这位大师手下的珍品,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Georg Jensen 被尊称为北欧装饰艺术风潮的开创人,世界艺术史上也正式铭刻下了他的名字。
“如果银子会说话,讲的一定是丹麦语。”
如童话般生动的品牌诠释语言,淋漓尽致地体现出银饰带给丹麦人的自豪感。
1966年,乔治•杰生百年纪念展,隆重呈现经典银饰品牌的传世之作。1980年,乔治•杰生银器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Smithsonian Renwick学院美术馆内独家展出,本次展览名为“乔治•杰生金银艺术:77位艺术家,75年艺术历程”,展示了出自这家公司优秀设计师之手的147件作品。2010年春天,Georg Jensen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上海外滩半岛酒店开出第一家精品店,旋即于6月在上海国金中心开出第二家精品店。
从最初的银器制作工作室到现在的国际化时尚品牌,Georg Jensen的品牌之路走过了将近一百一十年,如今的Georg Jensen品牌早已脱离了创始人的个人影响,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转型。
当然,以上这些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或者说是故事,不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品牌的成功,一定有多方面的原因,或者说得玄虚一点,机缘巧合,综合影响,但是我们同时发现,一个品牌如何从无到有,再到拥有振臂一呼、百万齐应的品牌力量,虽然各有各的故事,总会有那么几个相似的点,很神奇,很有趣。
纵观世界知名品牌的发展史,没有哪一个品牌是通过短期的激烈促销做成品牌的,都是通过点滴经营、认真负责的态度、人性的设计关怀、高品质的产品和长久的美誉度,因而造就成今天看似伟大的世界品牌。急功近利的促销,本身而言就是一种恶性透支品牌自身信誉的行为,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谋求一点点不稳定的利润而已。
品牌是一种微妙的无形资产,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与特性,给人留下一种统一的印象,从而让人面对时产生一种瞬间认知的力量,促成一个看似不理性其实是符合情理的确定。
建立一个品牌不需要太多太繁杂的条件与理念,往往只是设定一个目标景象,建立者通过不断完善这个目标景象,填充这个建设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与时代和环境的协调来处理与这个目标的相适相容的关系,从而将其转变成对于品牌的有利因素与建设力量。
品牌体系构建,需要品牌建设者对目标景象有着坚定的信心及意志力,从这个角度和意义来说,品牌创始人应该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思想者与实践家。
我们在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最通俗、最多的品牌传播,往往是那些耳晕目眩的广告,电视、娱乐,行为艺术,自我展现,以及多种多样的体验经济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一种品牌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但是与品牌本身的价值和创造力不同,这些传播的品牌文化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很有限。真正品牌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从行为到思想,彻底地在整个人生中留下一种令人难以磨灭的、深入灵魂的意义。
我们经常会说“创造力”这个词,品牌创造力来源于品牌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普通的有个性,而是具有一种别人无法学习的特性,那是品牌从创立之初与生俱来的特质,是从基因里萌发的伟大神奇。只有当我们认可了这个品牌,研究其成发展与历史,才能了解这种特质产生的条件,但是我们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复制,因为时代改变了,世界不再具有那种环境。
对于追捧某个品牌的受众来说,品牌创造的价值给他们最大的满足,不是我需要、我希望,而是我认同、我拥有。
不论走到哪里,什么人都会不经意地说起几个自己喜欢的品牌,言者似乎语调很轻松,因为品牌给我们带来的是心情愉悦,但是当我们深究品牌诞生的过程,猛然发现,原来从这样的道路走过来的品牌,背后都有沉甸甸的故事,其实并不轻松。
好吧,我们不妨看一看,品牌诞生之路的要素。
1.背景
似乎没有一个品牌的背景是简单的,每一个成功的品牌背后,充满了悲喜交加的感人故事,让品牌显得活灵活现、感情丰富。究竟是品牌的成长真的就像人生一般如此生动,还是人为刻意为其添加了浓墨重彩的绚丽华章,我们没有必要去探讨,我们只要了解一点,品牌需要为其赋予精神内涵。
2.艺术气质+强烈的梦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一说Jobs(乔布斯),他从Reed College退学后,依然抱着浓厚的兴趣研习了calligraphy,他本人很看重这一段学习经历,并且把苹果的成功部分归功于此,而外界对他的评价也因此被表述为“He has a brain of an engineer and a heart of an artist.”
3.压力和方向
生活,或者说是生存的压力,会使很多曾经拥有雄心壮志的品牌创始人放弃了自己非常喜爱却无法养活自己的坚持,转向了现实策略。
当然,从众多成功的世界品牌来看,首先,创始人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我们相信这必须拥有独特的眼光、还有那么一点点intuition(直觉),以及对于现实生活最切合实际的生存需求和最严肃的正视。其次,虽然不得不放弃了原有的坚持,但是他们都没有离开他们的天赋所在的领域以及他所坚持的梦想,只不过他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更加符合公众需求、更加符合市场期待的表现特质。
4.积累与铺垫
一片新的视野,一个新的起点和一个新的平台,这对于品牌的国际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遇到这些之前,在品牌形成到被接受到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过程中,品牌本身的天赋、后天的价值累积、市场的机遇以及对机遇的把握、人脉的网罗、品牌营销的手段等等,这一切都是那么偶然但是又必然联系在一起,相继发生,相互作用,然后水到渠成。当然,我们相信,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并加以利用的核心,在于对理想的执着和敏锐的嗅觉。
5.独特的品牌风格与市场定位
“一直以来,手表只是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不断牵制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了时间的奴隶。我希望时间能带给我们自由,并设计一款手表来唤醒我们,好好把握现在,珍惜目前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以镜面作为手表的表面,上面没有刻上任何数字,祇有指针。手表应该给予我们自由,而不是令我们成了时间的俘虏,我希望透过创造一只腕表,增强人们对目前及现在的意识。这只手镯腕表的设计是开口的,象征着时间带给我们的应该是自由,而不是枷锁、负担。腕表表面则犹如一面镜子,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
瑞典著名设计师Vivianna Torun Blow He be为Georg Jensen手表系列设计手镯腕表的时候,以如此独特的设计理念,让这个系列的腕表成为George Jensen品牌系列中最成功以及最受欢迎的手表款式。
当品牌融入了全新的价值理念,形成一种非常特别的个性和风格,又满足了受众对于艺术品位的要求,即便最终是价格决定了他们的购买行为,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在向别人展示自己收获的藏品非常讲究其艺术价值。
当品牌突破惯例,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我们并不急于拔高品牌的新定位,而是仔细观察,究竟什么样的定位才最适合品牌风格和市场需求,我们需要契合实际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想当然地认为,品牌定位是这样的,我的品牌肯定符合那个层次的要求。
6.无形资产生命力的延展
我们鼓励创新,鼓励创造,因为只有这样,品牌才能保持活跃的生命力。在科技化的现代,机械化与电子化也许能够制造出完美的产品,但是永远无法表现出品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深重感,因为品牌的价值中倾注的是创建者的感情和思想,我们需要延续这样深邃的精神理念,让品牌独一无二的特质保留、延续并且显化,让品牌富有生命力。
然而现实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另一幅刺眼的画面,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花费了同样的材料、污染了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环境、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资源和时间,却鲜少有一件东西可以拿出来说,这是国际知名的来自某某的品牌。
很不甘,很伤心,原因太多,不过终其一点,人心,品牌的生命力来源于人心。
最后,在“品牌”成为极其滥用词汇的这个时代,当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只能成为名牌产品,品牌寥寥无几,此时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样的模式,职业经理人+传承延续的品牌核心理念+新生代创造者和设计师的不断加入。
似乎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公众的注意力从产品价格转移到品牌价值,让品牌拥有长久的生命力,那么当品牌创始人脱离之后,品牌文化内涵的新价值是否会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