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 成熟 弥朽


 幼稚 成熟 弥朽

喻建国

                

现在的幼儿园在我小的时候不叫幼儿园,而称之为幼稚园,也就是在这个园中生活和活动的是一些还未系统接受教育的小朋友,思想天真无邪,极其单纯,几乎没有一丝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说话总是很直接,自我意识也比较强。后来称幼稚园为幼儿园了,确实是幼儿园比幼稚园妥当,幼稚园带有一点蔑视和小瞧,幼儿园就比较恰当地表达了在这个空间中生活和成长的是一批年龄在3~6岁的儿童,在这个空间中的活动以游戏为主,并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便利教养,一般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其中小班为3–4岁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为4-5岁幼儿,每班25–30人;大班为5–6岁幼儿,每班31–35人。

幼稚多反映于年龄很小的时候,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头脑简单,想法天真。《汉书·王莽传上》:“君年幼稚,必有寄托而居摄焉。” 《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臣(李泌)幼稚时念《黄台瓜辞》,陛下尝闻其说乎?” 《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五年》:“诸王幼穉,早离顾复。”幼稚也可指小孩,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 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轼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其馀守舍,皆妇女幼稚。”幼稚有时也指缺乏经验或智能薄弱的人,《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夸布服糲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

幼稚和成熟常常结伴而行,人在幼年期多处于幼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见识增多了,幼稚的状态逐渐让位给成熟的状态。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趋向更加理智,不切实际的幻想逐步让位给夯于实处的理想,童颜、青春一同让位给了庄严和老成,任性、随情携手谦让给了顺从和妥协。成熟永无止境,炉火纯青之境终生追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成熟臻高不止。个体的成熟由其智慧、理性、纯真、道德、心态、人格的综合一统展现。

     就一个人来说,开始是幼稚,而后逐步向成熟的高峰挺进,最后又从成熟的高峰缓缓地滑向弥朽。个体弥朽的表现很多情况类似于幼稚的表现,不是常有老小孩和老幼稚之说吗,就是源于弥朽常和幼稚融汇于一处,分也分不清。当然个体最佳的状态应该是幼稚期尽量短一些,成熟期尽量长一些,成熟的高峰尽量趋于更高,成熟处于高峰期的时间越长越好,弥朽的时间越短越好,弥朽的时间若趋于零绝对是最佳之最佳。个体从生理保健,从心态成熟度的追求,都能够为个体的最佳状态提供支撑。人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支撑,寻求这种支撑,强化这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