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四年,为何看病更难更贵了?


 医改四年,为何看病更难更贵了?

我国启动覆盖城乡的医改已有4年。28日,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羊城晚报2013-10-29 

“看病难、看病贵”的疾呼声中,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3月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医药费用负担的新医改由此而拉开了帷幕。然而运行了4年以后,中国的百姓看病反而更难更贵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幽默,一个近乎灰色的幽默。

调查显示,“看病难”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排队时间长、挂专家号难、看病流程繁杂。“看病贵”主要体现在药品费贵和检查费贵,近6层的调查对象称在看病时会频繁遭遇被多开检查项目、开高价药和开大处方,因而认为看病贵的根源在于“以药养医”。一方面是中央爱民惠民的夙夜忧思,一方面是看病更难更贵的民怨沸腾,是民众的要求太过于苛刻了,还是医德医风太过于龌蹉了?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李楯教授告诉记者,看病费用上涨的原因很多,随着人们看病就医的需求不断增多,新技术、新药品更多地投入使用,因而造成了看病成本不断攀升。显而易见,尽管李楯教授也承认一些医生存在有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开大药方现象,但最终还是把原因归结到了“过度依赖和相信新技术、新药物”上人们看病就医的需求不断增多”上

调查显示,60.1%的人曾经在需要去医院看门诊的时候未去,26.9%的人曾经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未去住院。这是何故?难道也是“需求不断增多”所致?医院本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地方,每每上个医院却还要找个熟人、托个关系,否则就会遭受冷遇、无人理会;而当你住进医院的时候,却又要面对无休止的检查、无止境的医药费用,如此背景之下,人们的“需求增多”从何而来?又何以敢言“需求”二字?

其实,与看病更难更贵相伴而行的,就是医院的楼越盖越高了、越来越豪华了,医生的工资待遇也越来越令人乍舌了。对于此种现象,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的清华大学教授、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认为,巨资建设新病房大楼重复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盲目扩张行为,造成很大的浪费,医院背负沉重债务,因而迫使医院采取重复检查、分解收费、开大处方等不正当方式,将负担转嫁到患者头上。

有人说,医院和学校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看病贵和上学难都是当前社会的诟病;因为医院和学校一样都会变着花样地乱收费。尽管此说颇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仍然坚持认为教师比医生多少还高尚一些,学校比医院多少还干净一些。至少,教师不会把小病治成大病让你越来越离不开病床,学校也不会把活人治成死人还将“医闹”问题归结为患者家属的不理智。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是医院的本分。事实上,以会出现“看病更难更贵”的社会愤懑情绪,除了药品、诊疗等费用不断攀升的因素以外,主要就是因为某些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不能将对患者的救治放在首位、将“救死扶伤”作为第一要务。或许,什么时候医生不再唯利是图、医院真正回归公益了,我国的医改也就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要达到的目标了。

(李吉明2013年10月2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