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奖给股评家打了一针兴奋剂


信口开河的股评家和市场分析人士常常成为人们话谈之中的笑料,但是,现在轮到股评家们笑一笑的时候了,因为,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搞资产价格实证分析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据称,短期的股价涨跌难以预测,但是长期的,比如三年周期的就可以预测了。这简直就是给长期口碑不佳的股评界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出台,也让很多人都事后诸葛般地英明了一把,什么“果然不出所料”了、“众望所归”了等等,然而,在钱皮看来,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了无新意,而且暴露了经济学理论界的穷途末路。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得主,都被称赞是在价格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经济学从来都没有能够知道自己的学术对象的真正内容,从事了几个世纪的研究,竟然连什么是价值,“价格”是什么都不清不楚,还谈什么对资产价值的认知理论?

价格理论的含混,根本在于价值理论的含混。经济学界一直对价值莫衷一是,一度是错误的客观价值论占据主导,一度是伪主观价值论统治学界。而在混乱的价值理论面前,就更别谈什么对价值和价格关系的正确理解了。

在没有严谨的、内部逻辑一致的价值理论和价格概念的前提下,经济学就这样变成了显学,但这不过是走到穷途末路的回光返照罢了。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指出,价格就是交换比,即相互交易的两种商品的交易量的比例。也即是说,价格概念不是针对某种商品而言的,而是针对一对商品而言的。这是一个针对任何商品交易而言的普适定义,而不仅仅限于其中一种商品为货币的交易。

而价值,就是物对人的有用性。不过就是具体的人对具体的事物如商品的有用性判定。因为做出价值判定的人是具体的人,是具有个人价值观念的人,所以具体的物对具体的人,会具有不同的价值,由于价值观念因人而异,由于同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认识会因时而异,这就决定了价值的主观性。

价值,当然是针对具体的物而言的,不论这种物是处于是否被拥有的状态,还是处于被让渡的状态,总之,它是针对“一件”事物和“一个判断者”而言的,是“人与物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价值概念和价格概念的根本不同,前者涉及到两个交换者人和两种交易的商品物。两者根本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把价格叫做“2+2”式的概念,相应地而把价值称之为“1+1”式的概念。

而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和价值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不可能认识到价格概念和价值概念这种本质的区别,至于后续,就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在几年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下,有人高呼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失败。而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又有人高呼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胜利。法马论证了只要政府保障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市场就会是有效的。这为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即自律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为自律的市场参与者都不会主动公开自己掌握的信息。而在私有制下,任何具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趋势,“信息”本身的价值决定了它已经不可避免地被私有化、商品化,而私有品和公开透明是具有天然冲突的。

 

席勒希望建立一个包含各种风险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服务,但却忘记了市场的本质——私有制。这种数据库系统简直就是一个公共品,并没有私有品的特制,而市场不可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对公有品,只有公平分配,没有自由交易。

由于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知不觉地否认了市场的自律而主张国家干预,所以才会被解读为新凯恩斯主义的胜利。其实,凯恩斯主义不过是打着经济学名义的政治思想,胜利也好失败也罢,全看政治需要而定,和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少有关系。此番新凯恩斯主义抬头,或许是上轮经济危机带给了人们应该强化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的认识。而强化了的政府监管,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交易与第三方无关”的原则,剥夺了市场的自由。

“完全信息”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首先,不存在“完全”,任何一件事物当中,都具有无穷量的信息;其次,信息不等于事实,很多信息只是某个人对某种事实的价值判断,而对固定的事实存在,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解读信息,这也是休谟法则的必然。信息现在被分为虚假和真实两种,而很多虚假信息都是人为主动公开的,所以,认定信息带给获得者的一定是利益,就大错特错了,现代战争已经演化成了网络信息战争,这种战争的主要内容就是提供虚假信息和识别敌方信息的真伪。现在还谈“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反映出相信所谓完全信息的人,还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理论。

****

关于股价预测,钱皮一直认为,确定性是证券市场的真正杀手,而证券赌局的魅力正在于不确定性之中,即存在于不同的交易者具有的不同的价值判断。现在也没能转变这种思想。我相信,如果让法马来给中国的A股把把脉,中国的股市应该会立刻停摆,不论他是分析出若干年后是涨还是落。预测必将上涨,则持仓者不卖;预测必将下跌,则空仓者不买。如果还有交易量存在,一定是那些不相信预测的人在交易。

也不知道股神巴菲特是否秘密地得到过法马的技艺传授,但法马自己没有应用自己的理论成为股市神人,倒是有点出人意料之外啊。如果法马也是股神,怕是这个奖项得得会更加让人心服口服了。

关于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级信用贷款危机。有人解读说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的理论对资产价格分析有贡献,但不知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他们有没有预测过美国的房地产的真正价格走势,以及现在美国楼市的触底回升是不是他们理论的贡献。

 

或许中国的股评家应该暂时放弃一下波段理论等传统技术分析,放一放自己发明的融入了中国阴阳八卦理论的测股秘笈,好好研究一下几位诺奖得主的预测股价的经济学理论,看看中国的A股三四年之后是个什么模样,也好让希望摆脱迷茫麻木的中国股民有个明确的方面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