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之行谈人口问题


长假期间,中国多处风景名胜地区人山人海、游客爆满,举两个例子:其一,102日,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甚至出现游客“攻陷”售票处的传闻。其二,102日,来自海内外的大批游客涌入杭州西湖景区,环湖一线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据了解,当天西湖景区客流达100.89万人次,而这也是该景区历年来首次单日客流突过100万。

 

针对旅游景点游客爆满现象,有人据此认为中国人口太多了。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应杭州平和英语学校校长洪秀平等朋友的邀请,我于103日晚坐火车从湛江到杭州(全程约需30个小时),沿途经过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除了火车站以外,沿途人烟稀少,有时列车行驶了几公里也见不到一个人,那么,能不能得出结论说中国人口太少了?当然不能。所以,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到了杭州之后,105日下午,我在弘毅读书会上发表了批判计划生育的即兴演讲。接着,梁建章教授作了关于人口与创新能力的报告,结论是:越是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创业和创新的活力就越旺盛,这对国家经济、生产效率和财富的产生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黄文政博士作了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深入分析报告,认为计划生育损害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针对黄文政的报告,有一位林先生提出质疑说:“黄先生认为计划生育损害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反对计划生育,不能以国家、民族的名义损害个人权利。”(大意如此,未必100%符合原话)。我回答说:“我同意林先生关于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反对计划生育的观点,但我认为这与黄先生的观点并不矛盾。事实上,计划生育既损害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也损害了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所以,既需要从国家、民族这种宏观的角度反对计划生育,也需要从个人权利这种微观的角度反对计划生育。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计划生育都是站不住脚的。”

 

杭州人杰地灵。在杭州期间,洪校长还向我介绍了多位杭州学者和知名人士,大家就人口问题互相交流看法,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推动人口政策改革。

 

由于这次是我第一次来杭州,所以我打算抽时间去西湖游览。107日中午开始,我打着雨伞在西湖边行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我本来打算环绕西湖走一圈的,可惜雨越下越大,而且西湖水也快要溢出来了,所以只好提前结束了西湖之旅。108日上午,我坐上了从杭州开往湛江的列车,由于台风影响,火车晚点3个小时才开,9日傍晚回到家里。

 

这次杭州之行,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并与老朋友加深了友谊。朋友们的热情款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美中不足的是遇上了台风和暴雨,使我未能尽情游览杭州的景点。正所谓:风雨无情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