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木分类上,苹果是蔷薇科植物。蔷薇科是一个大家族,有4个亚科,120多属,3400余种。在蔷薇家族,花界、果界的大腕云集。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梅(梅花、梅树)、桃(桃花、桃树)、杏(杏花、杏树)、梨(梨花、梨树)、李(李子树)、红叶李(紫叶李)、樱花、樱桃、玫瑰、月季、野蔷薇、枇杷、山楂、木瓜,以及石楠、火棘(火把果、救兵粮、救命粮)等。苹果有两个近亲,即同属的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林檎(花红、沙果),后两者常作为苹果生产的砧木。这就是苹果不同凡响的身世背景。
“平坡红艳露犹香”。在中国传统典籍中,缺失“苹果”一词。有人认定文献中“柰”是中国苹果,据此宣称中国2500年苹果栽植史。也有研究认为,苹果为“苹婆果”的简称。苹婆也作频婆、平波、平坡等。元代张昱《辇下曲》“西番僧果依时供,小笼黄旗带露装,满马尘沙兼日夜,平坡红艳露犹香。”这里的平坡即平波,也就是苹果。这首诗作表现了当时从西域送果来的景象,恰似唐代从岭南往长安送荔枝。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比看,当知那时中国应不产苹果,需要从国外进口。但在周伯琦《扈从诗前后序》中有这样的记载:“宣德,宣平县境也,地宜树木,园林连属,宛然燕南。有御花园,杂植诸果,中置行宫。果有名平波者,似来檎而大,味甘松,相传种自西域来,故又名之曰回回果,皆殊品也。”似乎是说国内已有苹果生产。究竟是什么原因,那时的苹果没有形成气候?暂且不论。但能够确定的是,当代“中国制造”的苹果,是后来引进的。
一树紧连中国运。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泱泱大国,国门洞开,苦难纷至,命运多舛。西方文化兴起,中华文化衰落。在摇摇欲坠的大清朝,洋人的势力无处不在。大约在1870年代,西洋大苹果跟随洋人传教士悄悄爬上中国海岸,在营口、锦州、烟台等宗教领地栽植,后栽植范围逐步扩大,沿着黄河不断西进。至解放前,在山西、陕西等地已有栽植,但面积不大。解放后,中国人口爆炸,粮食短缺,实行“以粮为纲”,苹果发展缓慢。有限的苹果增长主要用于出口换汇,为此建立过多个出口苹果生产基地,但只是“星星之火”。改革开放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中国苹果迅猛崛起,特别是1985-1995年的10年是中国苹果爆炸式增长的10年,一举摘得世界苹果第一大国桂冠。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中国苹果走向世界,红遍全球构建起“高速公路”,中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苹果出口国。
东方盛产西洋果。当下中国是世界最大苹果产区和最大出口国,中国苹果占全球苹果“半壁江山”。苹果红遍中国,也红遍世界。尤其是中国苹果浓缩汁独步世界。这是最近30年来全球果树生产发生的最显著变化。苹果也因此创造了中国果树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果树史上的奇迹。在中国本土出产的苹果,中国学界称之为“西洋大苹果”。四大主栽品是种富士系、元帅系、嘎啦系、粉红女士系。富士系原创在日本,元帅系原创在欧洲,嘎啦系原创在澳大利亚,粉红女士原创在新西兰。这些主栽品种全是“舶来品”。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向全世界生产高品质苹果。中国苹果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推进世界苹果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大跨越,任重道远。
世界的苹果高原。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曾以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举世瞩目。因苹果迅猛发展,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找到一条新路子,森林覆盖率因此提高5个多百分点。如今的黄土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苹果产区,也是世界最主要的苹果产区。如今的黄土高原是名副其实的苹果高原。黄土高原所产苹果占到中国的50%,全球的25%。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有“中国红都”之称。延安也是黄土高原苹果中心产区,是名副其实的“苹果之都”。陕西苹果占全国1/3,延安苹果占陕西苹果1/3。延安是全国苹果第一市。洛川是延安苹果中心产区,占据中心的中心。中国苹果崛起时代,各苹果主产区争相举办“苹果节”,尤以陕西洛川国际苹果节最有名望。在建设苹果基地和繁荣苹果文化上,延安洛川带头探索新路子。洛川苹果、苹果洛川,苹果与洛川交融在一起。
开花结果的雕塑。苹果树小枝幼时密生绒毛,后变光滑,紫褐色。叶椭圆形至卵形,表面光滑,暗绿色。花白色、带红晕,雄蕊20,花柱5,径3-4厘米,花梗花萼具灰白色绒毛,花期4-5月,单株开花7-10天。各类果树中,苹果生产技术含量最高,技术环节多,技术难度大。尤其是修剪、改形、拉枝要求高。近10年来,陕西果区实施果树改形,经过“大改形、强拉枝”后,苹果树呈“开心形”。开心树形最早起源于日本,被视之为“高品质的苹果树形”。其优点在于,树冠大,主枝开张数量少,枝条下垂结果。开心树形,状似“披头散发”,这有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每个枝条开花结果,产量高、品质优。每到花开时节,经过人工修剪的苹果树灌满银色花朵,就像是生命的雕塑,开花的雕塑,结果的雕塑。远远望去,整个果区成为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格外耀眼,蔚为壮观。
果满枝头红于花。进入6月份,苹果树叶青翠,苹果园、苹果园成为绿的海洋、绿的世界。苹果花落半个月后,苹果就长得像大拇指一样大,这时果农便忙碌起来,不失时机为果实套袋。完成套袋后,苹果树灌满纸花,远远望去,绿中泛黄,也竟成为一道风景。苹果花期不长果期长。7月份早熟苹果上市,11月份晚熟苹果采摘。成熟的苹果有绿色、黄色、粉红色、紫色,但主栽品种以红色为主。苹果成熟前10天左右,需要摘除套袋,以利于苹果着色。苹果采收前,红苹果挂满枝头,在绿叶映衬下,苹果似花别样红,粉嫩欲滴疑霞云,如诗如画。
我将祝福送万家。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总能为人带来幸福吉祥的感受。大红灯笼、大红花、大红枣、大红果。苹果跟上这种文化沾光不少。加之,“苹”通“平”,苹果蕴含平安。中国人喜欢红苹果。送苹果就是送吉祥、送祝福、送平安。不仅如此,新世纪以来,果农们将苹果当作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在摘除套袋的同时,将各种吉祥字画剪纸贴在果实表面,等待果实着色后将剪纸取下,在红色果实表面留下绿色的字画原型。人们吃苹果的同时,也收到了“平安吉祥”、“吉星高照”、“合家欢乐”、“锦上添花”、“五福临门”、“福禄寿喜”等美好的祝愿祝福。有的与节庆配合,比如祝福“开心圣诞”,送上“圣诞老人”形象,以及祝福“新年快乐”、“春节快乐”、“中秋快乐”,送上“平安结”等。有的与事件配合,比如婚礼时祝愿“花好月圆”、“郎才女貌”、“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等;寿礼时祝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童子拜寿图”等。还有财神爷,供奉佛事等,无不充满了文化气息和人情意味。
“个个苹果香又甜”。在国庆、中秋期间,正是苹果采摘上市的时间。一方面,果园里忙忙碌碌,一片丰收景象。另一方面,人们也忙着将新鲜苹果赠与朋友,这已经成为时下流行。尤其是在苹果主产区,苹果传情已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有一部朝鲜电影,名字叫做《摘苹果的时候》,其主题曲是《摘苹果的姑娘》。其节奏明快,歌词非常有趣:“翠绿的山冈一望无边,鲜果果实枝头沉呀沉甸甸,枝头结满红苹果摘呀摘不完,欢乐的丰收歌飘扬在果园,快快摘呀快快摘苹果,姑娘们摘苹果笑开颜。果园的劳动叫人喜欢,金子般的苹果堆呀堆呀成山,个个苹果香又甜,红心迎朝阳,姑娘们干得欢越干劲越添,快快摘呀快快摘苹果,姑娘们摘苹果笑开颜。”
欣赏苹果——欲将祝福送万家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