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信仰之帆——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


       这两天在家看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均是神狐鬼怪之说。每篇不过数百字,将市井民情娓娓道来,笔意精炼、文辞优美,确有大家风范。

笔记记述的神狐有义、鬼怪有情,较之道貌岸然的道学家、见利忘义的世俗小人、纵情声色的狂徒,倒是多出几分真性情和可爱之处。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果轮回自有报,善得彰显、恶必重罚,就算生时能瞒天过海,死后也难逃阴间审判,即使数世也必追究到底。尽管博览群书、胸中万壑的纪晓岚于序言中明确其一生述而不作,但是,仍以这特殊的笔记小说形式倡导教化人伦,警醒世人应懂纲理伦常,行善弃恶。翻阅此书,方领悟尽管神怪之说不可信,但因为古代先民奉为常理,故能怀敬畏之心、廉耻之心,遂行为举止都有所约束,不至胆大妄为、无视公理。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早已将这些文化统统视为封建迷信,大加挞伐,全部废弃。高举唯物主义旗帜,不信天命只信自己,没有轮回但看现世,鄙夷礼义廉耻而趋利若鹜。所以,经此演绎的风俗世情所衍生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层层捞财、包庇亲属、蓄妾纵欲的报道层出不穷;企业罔顾消费者利益,大肆掺假造假,唯利是图的案件屡见不鲜;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见利忘义、尔虞我诈被视为理所当然。只是,口头均念叨社会公义,外表均裹上糖衣炮弹,已然真假难辨,唯当事人自知。因此,今天常有人说人心不古,现代人越来越缺少古人的淳朴亲厚,甚为怀念那些过门即是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年代。

相信有人会驳斥说,即使古代社会天天宣扬天理伦常、因果报应,但贪官污吏、奸商滑贩、是非小人同样层出不穷,这所谓信仰的教条不过是古代帝王约束民众、加强封建统治的工具,不值一提。诚然,无论古今,无论哪国哪朝,社会民生问题都有程度上的差别,就好比参天大树枝叶不盛,是根部腐朽还是枝叶溃烂?治疗手段不尽相同。笔者同样认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更新,今天的人们不可能再回到宣扬三纲五常、因果轮回的过去!但是,需要我们正视的是:缺乏信仰、公理混淆的现代人,道德底线不知何处,将以什么正心诚意?

想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社会纲纪废弛,孔夫子四处奔走呼吁“复周礼”,希望时人弘扬周礼,存仁义礼智之心,自觉自发维护社会公德,其实收效甚微。汉之后,国家大统,千里疆土需奉宗明义,强化思想统一,故以儒为正宗,外儒内法,辅以佛家轮回、道家修行之说,维护中国封建统治数千年。再观西方世界,基督教绵亘数世纪,尽管祸乱也不少,但因大多数人仍信仰此教,常怀敬畏之心、廉耻之心,许多公义伦理尚能一脉相承。

因此,今天的我们,迫切需要重启信仰之帆。非关国家统治顺民,而关乎个人权利公理;非关鬼怪轮回,而关乎千万人之敬畏廉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