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现阶段全球,特别是中国对于创新的需求,我们公司顾问经过精心地整理与撰稿,完成以下《全球前沿创新方法论比较》文章,为正处于创新十字路口的您,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共收集5种著名的系统性创新方法,分别是TRIZ(发明创新问题解题理论)、Disruptive Innovation(破坏性创新)、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Aacher Innovation Model(德国阿亨大学W模式)与Permanent Innovation(持久创新)等,分别概述如下:
(1) TRIZ
TRIZ是俄文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前缀的缩写,所代表的意思是「发明性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 理论是由俄国人Genrich Altshuller在1940年代所创。他审阅世界各种专利达四十万则,而发现这些发明之后的规律。有别于传统的脑力激荡,TRIZ强调发明或创新可依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而非仅是随机或天马行空的脑力激荡或试误法(Try & Error) ,其系统架构如图二所示。
图二: TRIZ 系统架构
TRIZ创新流程方法共有5阶段8个步骤,参考图三的步骤名称以及以下的说明:
1.阶段1定义机会(Opportunity Definition): 此阶段包含机会探索与鉴定与机会选择两个步骤。常用的工具有IFR:Ideal Final Result(理想最终结果)、9/12 Windows(9/12宫格)、Problem Hierarchy(问题阶层分析) 等。
2.阶段2.定义问题(Problem Definition): 此阶段包含问题鉴定与问题选择两个步骤。常用的工具有IFR:Ideal Final Result(理想最终结果)、9/12 Windows(9/12宫格)、Problem Hierarchy(问题阶层分析)、Function Analysis(功能属性分析) 等。
3.阶段3.定义解决方案(Solution Definition): 此阶段包含解决方案的产生与解决方案的选择两个步骤。常用的工具有Trim:Trimming tools & Simplicty Design(修剪工具& 简约设计)、Trends:Trends of Technical Evolutions、39个工程参数与40个发明原理与Resources方法等。
4.阶段4.方案执行(Execution): 此阶段包含成立项目小组来执行方案。
5.阶段5.应用面的探索(Application Exploration): 此阶段包含多方面应用的探索。
图三: TRIZ创新流程方法
(2) 破坏式创新
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这个新词是由1997年克雷顿、克里斯汀生所提出。他的理论让商业世界对创新的定义重新兴起另一波不同的见解。也因此改变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模式,意者不见强者更强,新进者永远处于弱势的状态。企业界对创新原本的定义,大部份觉得应该是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技术、更快的流程。依据传统性的做法,企业在原有产品的发展下,只能维持渐进式(Incremental)的创新(意即让产品不断改善及更新)或者是激进式(Radical)的创新(发展不同的技术),这样的发展结果,往往会把企业「推」进高阶市场、限制企业往低阶转进。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高阶和低阶市场的「规模」和「成本结构」有所不同。但由克雷顿、克里斯汀生提出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所诠译新的定义则是更差的功能或是只比「没有」还好一点的产品。这个定义简单说明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如果以破坏性创新开拓市场,最好把眼光瞄准低阶市场,或尚未发现的新市场。市场破坏性创新模式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维持性创新模式、新市场破坏性创新模式与低阶市场破坏性创新模式等,请参考图四所示,整理说明如下:
1.维持性创新模式: 企业为服务尚不满足的顾客而推出维持性创新,这是他们在生根立足后追求进一步成长的途径。
2.新市场破坏性创新模式: 辨识是否存在尚未消费者的方法之一,是画出产品或服务的递送链,许多针对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是抽掉递送链上的其中一个环节,让人自己做过去需要具备特定专长者才能做的事。
3.低阶市场破坏性创新模式: 辨识是否存在过度满足的顾客的方法,就是当顾客愈来愈不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取得过去重视的产品性能改进;套用经济学的说法:产品改进带给顾客的边际效用出现递减的情形,公司能赚取的边际收益也递减。
图四: 市场破坏性创新模式图
建立破坏性成长引擎的步骤,共有5个步骤,说明如下:
1.破坏是一种过程不是一个事件。
2.破坏是相对现象,同一项创新,对甲公司而言是破坏性创新,但对乙公司来说可能是维持性创新。
3.不同或急遽的技术,并不必然是破坏性技术。
4.破坏性创新并非仅限于高科技市场,破坏可发生于任何产品或服务市场,甚至可帮助解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
5.跨厂商的流程是使产业「集群」变成强大竞争优势源头的要素之一,许多国家已经选择以产业为基础的集群,我们相信,以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行动为核心而组成的一群厂商,是真正的成长引擎。
(3)开放性创新
「开放式创新」是加州柏克莱大学哈斯商学院教授与开放创新领导力中心主任亨利‧伽斯柏 (Henry Chesbrough) 率先提出的。亨利‧伽斯柏在 2003 年发表的「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 一书中[8]指出,企业应该打破传统封闭的研发组织疆界,广泛向外界取得创新的素材和能量,请参考图五开放式创新模式。亨利‧伽斯柏教授在书中提到许多因采取开放创新策略而成功的跨国企业案例,例如 P&G (宝碱)、Apple (苹果)、Intel (英特尔)...等知名公司。其中,尤以P&G 更是所有探讨开放式创新的相关文献中最常被提到的成功案例。
宝碱公司执行长拉弗雷(A. G. Lafley)在2000年时,遭遇到公司成长大幅衰退的挑战,拉弗雷大胆地采取了积极的开放式创新策略,主要的概念就是以 C&D (Connect and Develop, 连结发展) 的机制取代传统的 R&D (Research and Develop, 研究发展) 的模式。所谓 C&D 就是大量采用外部团队的创新研发成果,不再完全依赖企业传统内部研发人员来产生所有的研发成果。
P&G 的开放式创新策略,实务上的作法其实并不困难,主要是运用InnovationNet 这个企业内部网络平台来链接所有内部R&D研发人员,将其创意与研发成果的相关知识汇整,并鼓励相互分享与讨论,实际上比较像是一个知识管理平台;另一个重要的机制,则是透过InnoCentive.com这个在因特网的开放平台,来连结所有外部的研发人员的能量。开放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广泛地吸收创意、加速创新,哪些原则可以使你的开放式创新行动更具效率呢? 以下整理开放式创新的七项原则。
1. 从领导做起
2. 与顾客合作
3. 互信和开放式沟通的文化
4. 持续改进催生创新
5. 融入公司业务的各个方面
6. 培养沟通技能
7. 及时评价与奖赏
图五:开放式创新模式
第四与第五种系统性创新方法,将于下周公布,敬请关注。
资料来源:摘自《建构一套可操作的系统性创新方法》,作者:AIM公司詹长霖、彭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