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不应成为阻碍信用卡发展的”借口


  在中国信用卡之窗网站里,看到一位guiji卡友以自己亲身经历,详尽地记述了申办某银行白金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惑,包括数据无法查询、客服咨询反应不一致等内容,尽管这类现象只是一个缩影,但它却暴露出银行信用卡服务方面的管理流程存在的诸多问题。

  国内信用卡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却隐藏着大量服务中的“Bug”。发卡银行在追求发卡规模的时候,忽视对持卡人用卡过程中的服务引导,很多规则让持卡人有 “云遮雾罩”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某些问题被引爆出来,大多数持卡人对信用卡的规则都是一知半解,遇到用卡过程中的问题更是无所是从。

  特别是这几年,关于信用卡使用中的问题一直引发着社会争论,包括:信用卡溢缴款手续费问题,刷卡凭密码还是签名更安全问题,银行卡盗刷安全防范问题,分期和最低还款方式哪个更合算问题,双币卡境外刷卡通道及费率问题,信用卡“后三码”(信用卡验证码)的安全支付问题等方面。

  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持卡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信用卡产业化的良性发展缺乏良好的沃土与环境,发卡量的增加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之间脱节现象严重,国内信用卡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一些业内人士通常把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展时间较短、经验匮乏等因素。的确,国内信用卡业务的起步属于比较晚的,但正是这个因素,恰好更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的信用卡发展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卡银行中多数都引入了外资银行成立合资信用卡中心,有的干脆直接引入国外银行信用卡团队上阵,在软硬件上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起点不能说不高。

  但就信用卡申请表上的领用合约或使用章程而言,那些拗口的文字、晦涩的解释暂且不论,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列,对申请人就是一个“考验”,不要说能读懂的人有多少,就是能全部读一遍的人又有几个?

  然而,每次出现市场争论后,马上就有人出来以“国际惯例”进行解释,言下之意就是既然是“惯例”,持卡人就理应知道和遵守。信用卡作为引进的、在国外发展成熟的金融产品,引入一些国外信用卡本身的特点本无可厚非,但不能成为推诿责任的借口。正如有的用户指出:“惯例”是发卡银行针对市场最有力的推辞。

  信用卡的一些惯例,是海外市场经过长期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先例,作为新兴的信用卡市场可以将这些惯例作为参考依据,但同时更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制度。

  信用卡签名消费,与美国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和完备的相关法律息息相关,它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信用卡发行法》中制定了合法持卡人因被盗等非主观不良行为的情况下造成的信用卡损失,不需要赔偿或者仅需要很少量的负担费用。这就有效地保护了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不受侵害,而如果是恶意使用,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予以约束。

  而在国内,这一惯例从开始之初就有先天不足,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缺乏成熟的社会信用体制,信用环境愈发险恶,信用卡违法违规事件屡见不鲜。而作为主管部门的中央银行、银监会针对这些案件无法可依,从一些银行卡案例的判决情况来看,其结果大相径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信用卡“签名消费”这个国际惯例,在国内逐渐被密码交易所替代,主要是由于国内不完善的信用卡用卡环境让其成为一种必然。试想一下,持卡人因为凭签名造成的盗刷风险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认证的繁琐流程和未知的结果,持卡人有无精力去处理和解决呢?相比较而言,可能凭密码消费对于持卡人而言,问题的处理上更简单明了,但是发卡银行就更应该担负起保障网络支付、银行卡机具等相关设施的安全管理责任,而不能因为密码消费的责任认定将风险一推了之。

  在信用卡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信用卡行业依旧没有一部与其配套的的法律法规。1996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早已与当前的信用卡市场不相适应,《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时隔15年后方才于2011年推出。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今天的信用卡行业就如同一个上身着光鲜,下身却衣不蔽体光着脚在泥泞和迷雾中前行的人。

  美国的信用卡产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极为规范的产业模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18项信用管理法律构成信用卡行业法律体系,其中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平等信贷机会法》、《诚实租借法》、《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贷和赊账卡公开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信用卡业务领域进行了详细而可行的规范,为信用卡行业的各个业务环节提供了运作依据和法律保障。

  信用卡签字消费是惯例,跨行查询收费是惯例,信用卡透支款项全额罚息是惯例,账单未收到导致逾期还款产生滞纳金是惯例,没有开卡产生年费是惯例......到底信用卡还有多少“惯例”、多少“潜规则”等待着持卡人去钻研呢?

  持卡人作为消费者,最简单的要求,就是一个良好健康的用卡环境,以及良好的服务系统,让他们在用卡的时候真正体会到使用银行卡所带来的便捷、安全的感受,如果让持卡人感觉使用银行卡到处是破财的陷阱,甚至到自助银行提款还要提防是否会带来杀身之祸的时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只能起到阻碍作用。

  发卡银行应该致力于增强信用卡服务意识,让持卡人安全用卡、明白用卡、健康用卡,而不应将持卡人个个逼成信用卡“专家”。

  2013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