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人员眼中的中美关系


  美国研究人员眼中的中美关系

  大熊猫还是龙?关于中国崛起的两种理论

  关于美中关系未来的思考主要分两大派,相关的基础政策导向也由此派生。悲观派,主要受国际关系学现实主义派的影响,其追随者一般被称作“屠龙”派;乐观派,主要受国际关系学自由派影响,其推崇者通常被称作“拥抱熊猫”派。两派观点的主要分歧点在于: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否一定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拥抱熊猫”派的全面正和世界观(Positive-sum world)

  乐观派的理论主要包含两个潜在逻辑观点,均源自国际关系学自由派学说。首先是“自由制度主义”逻辑观点,认为中国的政治和军事行为可以在国际现行各类制度的网络中受到约束。 这种国际制度体系允许中国崛起、使之进而与现行国际秩序接轨。事实上,现行的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领导下由各类国际机构组织逐步建立起来的秩序或规范,中国若与此接轨则会受其约束,不能改变维系现行国际秩序的规则。

  在自由制度主义派看来,很难找到依据证明中国对融入现行国际秩序有问题,而且事实上中国受惠于现行的国际秩序而成就了巨大的经济繁荣,说中国会改变现行国际秩序理由何在?自由制度主义派认为,国际政治受国际制度和法律的严格约束,正如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伊肯伯里 (G.John Ikenberry)所说“美国无法阻挠中国崛起”,现行的国际制度和法律会确保中国在美国及其盟国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共同建立的国际制度内行使其权力,而这个制度可以在未来凸显拥挤的世界里保护各国的利益。

  乐观派认为,覆盖面广阔且纵横交错的国际制度体系推崇促生正和结果,同时也使美国占据重要位置的国际秩序“不易逆转但容易加入”,中国的行为可以受其约束。如果华盛顿出牌恰到好处,正如伊肯伯里教授所述,这可以使自由开明的国际秩序更加制度化且覆盖面如此广阔,以至于中国只能顺应潮流,没有其他选择。

  自由派另一个逻辑观点是,各国国际行为受其国内的政治结构左右。就此而言,中国外交政策目标若有与美国利益冲突之处,其存在的原因是中国国内不民主的制度。进而推断,若中国实现民主化,则可以继续崛起而不会与美国的强势民主呈竞争态势。

  此种观点的持有者对国际制度体系的强调较少;在他们看来问题在于,中国是否能从一党统治过渡到民主制。如果可以,则没有理由担心中国的国际抱负蔓延至危险边缘。此种观点在华盛顿流行,其主要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持续不断的经济发展将有助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向民主过渡。

  如果一切依照计划进行,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造就一大批中产阶级,而他们会有更多的政治权利诉求。而正是这些诉求会催生更民主的政策。进言之,这些新生的民主政策将同民主和平的雏形理论合拍,而以此理论为基础的各个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将约束各国,即便是出现严重的国家安全争执也不会与另一民主制度用战争方式解决问题。

  自由派的两大逻辑观点持有方的共识是:没有一个铁定规律显示,中国实力的逐渐强大会使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之间形成零和博弈态势。然而,这也正是乐观派与悲观派之间的主要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