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著《生活者发想——革新营销新视点》摘选(续八)


                                         现场的观察法

写出了真实,所以叫“写真”

在这里想谈谈如何通过平时常见的生活情景,从稀松平常的“场景”中发现无形之物的方法。我们经常进行一种名为生活写真调查的研究,也就是设定各种调查主题,请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调查对象拍照,然后把照片寄过来。比如,“请拍摄您感觉心境平静的实景。”“请记录一下平常早、中、晚三餐餐桌上的情景。”“请将您感觉到幸福的事或物收入您的镜头里。”

汇总而来的成百上千的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每个人经历的真实场景,而我们则像遨游在现实的海洋中一般,浏览着一个个生活场景的画面。于是,伴随着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欲求,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浮现了出来。各个被拍摄的对象,都是不会说话的物品或空间场景,但其实,拍摄者在拍摄时是将自己的“思想聚焦于相机镜头上的。同用语言和数字进行说明来加以理解比较起来,这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因为写出了真实,所以才叫“写真”。在这部分里,您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

 

时代见于餐桌之上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餐桌写真调查”,请首都地区的230位调查对象各拍摄稀松平常的两个平日和休息日早、中、晚三餐的餐桌“景象”。

汇总来的餐桌场景总共有2294张照片。

一张张仔细地观察这些照片,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比如,有很多照片反映了餐桌上放有矿泉水瓶,但却没有看见玻璃杯。据此可以推想,现在的人们在餐桌上直接拿起矿泉水瓶喝水已是很平常的事了。还有很多餐桌上放有营养补充剂。人们享受美食,然后用营养补充剂来调整营养的摄入……这种“自取自销”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以前我们常可以看到父亲坐在餐桌前打开报纸浏览的情形,而现在则是电脑替代了报纸。餐桌上放有电脑已是非常普通常见的景象了。

电脑、营养补充剂、矿泉水瓶……这些象征着当今时代的物品,都被摄入了餐桌的照片里,真可谓餐桌承载者“时代”。

食物与信息为邻

在“餐桌写真调查”中,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电脑。

有一组6张照片反映的是同一人餐桌上的情形。这个22岁的单身男子居然在电脑桌上用餐!键盘前搁手腕的地方放上了餐食,而且三餐应该都是在这个地方用的。给人的一个实际感觉是:真可谓是获取营养和获取信息同时进行!说明当今是一个食物和信息同时获取的时代。

这样的照片也就催生了“将来的餐桌也许会成为信息的终端?”这样的视点。实际上,好像已有家电制造企业在研究作为家庭成员信息终端的餐桌未来的发展方向。餐桌上沟通交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会话和留言,家人所食用的菜肴的内容等,不断蓄积着一个家庭实情的餐桌也许是未来生活的写照,从这个22岁男子的照片中可以窥见未来生活雏形之一斑。从其拍摄的情景来看,似乎离舒适的未来生活的样子尚远,但却已有萌芽存在于其中了。

“热衷于计测”的人们

我们还让人拍摄了以“健康”为主题的照片。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一说到健康很多人拍了计测器材的照片寄过来。甚至有体重秤、脂肪测试仪、血压计、计步器、视力检测表。

据此可以知道,人们有很强烈的将身体状况转换成数字的欲望。“胖了**公斤”、“今天早上的血压是多少”、“今天走了多少步”……人们大概是这样来追求健康的吧。这些也可以说是上一节“数字的观察法”中的实践例子,也就是所谓的“健康私数”。

除了计测器材之外,还有很多拍的是诸如将自己的测定数值画成图表的“记录用纸”的照片,甚至还有将这些数值合并输入电脑后显示出来的电脑屏幕的照片。有的反映了跑步的长度数据与身体脂肪率的相关性,有的是减肥日志中反映的步行数与体重变化的对照情况。

可以预见,不局限于健康这个范畴,今后,人们将走向“自我分析的生活”,而照片正反映了这种未来发展的趋势。

  

人世间的情义,能拍出来吗?

生活写真调查也有局限性,那就是拍摄到人脸的照片一律判作无效。是的,因为涉及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所以,我们向各位调查对象提出了“请不要拍摄人的脸容”的要求,请求给予合作。

2008年进行了名为“请拍摄对您来说感觉心境平静的事物”的调查,许多人把家人和朋友当作能给自己带来心神安宁的对象。但是,家人和朋友的的身姿是无法入照的。那么调查结果是否走样了呢?没有。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他们还是拍摄了家人和朋友的照片。

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丈夫的双脚,还有一张拍的是与孩子手挽手的特写镜头,还有一张是和朋友、妻子一起散步时的剪影。即使没拍出脸容来,很多人还是费了心思,将自己心目中重要的人物拍成照片寄了过来,我们深受感动。人会千方百计地去拍摄他们想拍摄的对象,那种心思超越了法律!只有生活者才是真正的创造者!

我们切身地感觉到了拍摄者的强烈愿望。我们发觉,生活写真调查最重要的不单单是能拍摄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那里有新的发现。

 

安心的构造

大量浏览一个主题的的照片,能从结构上把握人们的欲求。前面我们介绍的“令您安心的根源”的照片,从全国征集了1600帧。浏览这些照片,我们发现,现今人们的“安心”是一个三层结构。

第一层是“自我”安心。通过维持、改善,来支撑自己的生活,最为直截了当的就是金钱。另外,拥有有益的信息也包括在内。通过改善经济和丰富信息来维持自身需求,构建“安心”。

第二层是“周边”的安心。包括家人、友人,甚至宠物等,不断加强与本人周边的联系、情义纽带,构建稳固的周边关系。

我们还发现了很多有社会意义的照片。比如,一个环保包袋,其含义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地球。自己做菜,意即提高食物的自给率,提高日本的土地肥力。这也表达了一种社会发展是与安心有关的态度。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层的“结构”安心。当我们把某个题材的各种照片放在一起,然后进行分类和编辑,人们的内心世界就以整体的面貌呈现出来了。

 

 

吆喝•能量

“安心”之后是“赞成”。我们曾要求以“你赞成什么”为题拍摄照片。让我们深感兴趣的是,居然看到很多祭日场景的照片。有很多是拍摄当地寺庙和神社祭日活动的照片,此外也有反映地方上的“食育祭”、“音乐祭”等,写上了“赞成与热闹交流!”这一评语的照片。

赞成祭日活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品味照片、阅读添加的评语时,不由得发想:人现在是不是都很想担当些什么?”——于是,“担当者欲求”这一关键词便脱颖而出。在遥远的彼方,集体观念土崩瓦解,人们进入了已持续长久的个体化时代,在那里过的是毫无担当的生活。其结果是,人人都在漠然不安的环境中生活。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了想抬神轿的欲望,希望置身于热气腾腾的场合中,不是吗?

前面“征兆观察法”的小结中曾提到“确认共生”的视点,我们觉得,祭日活动的照片也有着相同的“根”。提供担当之物和参与担当的场合,这,也许是今后创造“赞成”的一种方法。

课题“请拍摄幸福”

正如您看到的那样,我们是在得到很多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照片的收集、分析等调查活动的。不过,这样不是太“狡猾”了吗?尽是让别人做这做那,自己从不拍摄?是的,您说得对。调查的根本就是设计者自己设计问题,让对方回答,然后确认其中的新发现。

下页的照片则是针对“请拍摄您感到幸福的画面”这一调查课题,由设计该课题的研究人员主动挑战后获得的成果。研究人员在上班的路上,一边漫步街头,一边寻找“幸福的场景”。结果他发现,“人的肌肤触感”与自己的幸福感相关联。被拾起的帽子让人想到人的善良;放在一起的好多盒饭唤起了人的旺盛食欲;绳帘的背后能感觉到人们聚会的欢欣……所有场景都看不见人影,但是却能感觉到人的活动痕迹和气氛。

这一“幸福照片调查”同时也以普通人为对象进行,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以自己体验获得的“肌肤触感与幸福相关”这一新发现成了一大视点。

 

 

“秀色可餐”

这里再来说一下请普通人拍摄照片的“幸福写真调查”的结果。

要为幸福下一个定义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从这个写真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生活者的幸福观是什么。比如,宠物的照片的多少。可以发现,狗和猫、小鸟等宠物支撑着人的幸福。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种植蔬菜、水果的照片也不少。西红柿、茄子、黄瓜……50多岁的男子培植黑莓,家人收获后制作黑莓酱,早餐时享用自己的果实——照片诉说了这样一种幸福。先不说收获时的喜悦,单是培植时的体验、与他人分享时融洽的人际关系,还有整个过程积累的知识经验就给生活带来了充实感。

生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自培植、收获蔬菜和水果的情形,被称为“可食用的景色”,在城市设计上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人们在集体住宅种植苹果、茱萸,共同收获,一起享用,由此建立彼此的情义关系。这种既创造日常景观,又共同分享果实的社会活动正在得到推广。

 

 “现场的观察法”小结

刚才您看到了许多生活照片,被拍摄出来的都是一个个客观的对象。但是,这些客观对象身上是凝结着拍摄者的视线和思想的。反映在照片上的是风景,但投射出来的却是拍摄者的内在思想,心中的“景色”。切记要注意琢磨拍摄者的内心世界。

比如,以“幸福”为主题的照片中,有人拍摄了自己豢养的宠物、自己培植的蔬菜和水果;还有许多拍摄的是庭院里的草地和花园里的花花草草。这些可称为“饲育”、“绿育”、“食育”的情景的幸福写真,所反映的是追求“育之幸福”的生活者的价值取向。

我们回顾一下的话,计测器具的照片,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新的“体育”的欲求,即分析体格测量数据,追求身体健康。而从拍摄情义联系的“安心”照片中,是不是可以发现人重视与他人互相接触的“触育”、从赞成举行祭礼的照片中发现人们希望维持地域感的欲望?

从生活照片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未来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取人的“这样的生活真令人向往”的愿望。通过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明日的风景。

 

关注被拍摄对象所反映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