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民族,凭借着她宽厚的胸怀,她包容了蒙古民族、满民族,并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从这点上看,中华民族是可以忘却的民族,甚至可以说是善于忘却的民族。然而,我们都知道,受害者要忘却一段痛苦的回忆,就要远离那些可以唤醒回忆的景象;施暴者要取得原谅,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来证明歉意的真诚。当前的事实正是日本国内教科书事件、靖国神社事件、光华寮事件、毒气弹事件等一系列不承认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作法一直在提醒、刺激着中国人和韩国、朝鲜等东亚各国无法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无论日本政府在表面上道过多少次歉。
二战后,美国出于全球对抗共产主义的需要,采取了扶植日本的策略,造成日本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而日本没有从深层次上反省战争给他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一味地姑息国内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对历史进行刻意歪曲和模糊,造成现在的日本国民—战后二代、三代国民在对历史的认识上产生断层,进而对中国及周边诸国的仇日情绪、日本的和平宪法等等历史后果形成错误认识,加之日本国内多年的经济低迷,使得日本国内要求突破和平宪法、谋求更重要的国际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这又反过来推动了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继续蔓延。可以预见,如果日本政府和国民还不及时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终将走回20世纪中叶侵略扩张的老路上。以邻为友还是与邻成仇,不应该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也需要邻居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检点和反省。国际关系学院林晓光教授曾经说过“以德抱怨,化干戈为玉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这个美德或者精华就不一定永远适用了。至少必须要有同等的善意和理解的条件下才可能实行,不然就很可能是一次一次地重复农夫与蛇的故事了。
Lord Palmerston 说过一句著名的国际关系格言: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我们一方面需要克制自己的态度,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在中日联合的努力上增加民间阻力。另外一方面,在日本的对华战略没有改变之前,我们需要摆明态度,坚决反对日本在政治上的右倾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坐大。正如有位网友所说:中国需要这样的声音。
关于反日的坚持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