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观察(3)——以旅游为杠杆撬动内需消费


      中国智慧高层在今年国庆黄金周这个节点上,连出新举措,以期推动旅游消费,维持经济向上活跃度。

      此前是早早地在高速路垄断收费上作出的创举,中秋国庆双节8天,对7座以下小型载客车辆和私家车免费。这个举措,表观上看,是让利于民,但其背后逻辑却是为刺激旅游消费而定的第一步,笔者上篇文章已经分析到。今年国庆自驾游将蔚然成风。从有关汽修厂的数据可以得知。大量汽修厂对汽车保养需求数量激增就是一例。

      上周,国家发改委继续在旅游景点门票上重拳出击,全国主要景区都将作出门票下浮30%以上的调整。景区门票收入是地方垄断定价,占据旅游景区收入的70%比重。国家高层在景区门票价格系统上做文章,固然有通过这次的双节巨大的休闲消费潜力去刺激旅游消费热潮,同时也有向垄断经营并回收完投资建设收益的领域做放松价格改革的信号传递思路。

       放开价格管制,正是市场化调节能够起主导作用的重要一环。对于垄断领域内的价格管制所导致的诸多问题,许多学者都已经有太多的论述。从微观的方面看,中国需要一步一步入手,有序解决垄断领域内的特权利益。本次黄金周,通过内需消费环节,在高速路和景区门票这两大地方政府垄断利益最为集中的点上下手,不仅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在治权上下的重手。未来,这种举措或许还会多起来。

      市场化对于消费经济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旅游消费,是内需消费经济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一环。全国老百姓为旅游超额买单的行为不胜枚举。中央政府希望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消费比重要上升,储蓄率要降低。通过假日经济下的旅游消费所启动的消费杠杆是巨大的。

      中国人均收入结构的不断改善和消费力的不断提升,为旅游休闲度假消费提供坚实的支撑。全国各地都在利用老天爷鬼虎神功般的力量雕琢出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出相宜的旅游产品。远程、中程和短程都有。假日经济下的庞大人流,所创造出的干净的GDP,又何尝是损失一点小小的高速和门票费用的部门利益损失所能够比拟的?长期坚持下去,内需消费经济稳定增长大有看头。

      有人预计,今年黄金周将构建3亿多的人流。3亿多人次,基本就是一个美国国家所有公民都行动一次,也即是日本公民动两次。其价值如何计量,是很简单的算术问题。中国的市场之大,就在于中国人口基数大。

      以旅游为杠杆,以假日经济为基石,撬动内需消费市场,对于中国经济从生产制造型主导向城市服务型主导转向是大有裨益的。各地政府,都将会通过旅游消费提升政府的服务功能。地方政府“天高皇帝远”的思维适合“内治”,但不适合“外治”。一旦外部力量冲击,中国县域竞争格局下,比较优势就出来了。既然国家都不可搞闭关锁国,地方能搞闭门造车吗?县域竞争的加剧,推升政府服务品质的改善。

      旅游经济是一盘消费力增长大餐,同时也是改变中国地方政府治权,提升政府在服务职能上观念转变的试金石。而旅游经济带动的巨大人流,人流所推动的消费创造的踏实GDP,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又是多么重要。

      我们应该欣喜于政府智慧高层,这次在高速路和景区门票上下工夫推进消费型经济的稳定增长是选对了手筋。政府引导得好,市场皆大欢喜。中国未来在价格垄断领域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是西方无法比拟的。我们庆幸中国还有许多有增长潜力的领域可以通过改革手段激发增长潜力。

       是的,以点带面看,中国启动二次改革的时机已经来到。全面共识达成,或许就在18大召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