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转变。文化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重要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其他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已经为众多国家所认同,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崛起,全球文化产业已经呈现群雄并起千帆竞发的局面。现阶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崛起的势头更加强劲。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文化产业甚至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希望,在近两年中,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其他产业,增长率普遍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在一些政局稳定的新兴经济体,文化产业也正在增加其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份额,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将中国的文化产业分为两个比较大的类别,第一种是传统的文化产业,主要分为7个种类,包括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和会展,还有四个新兴文化产业种类,主要包括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与动漫游戏。

  中国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前景良好

  从经济总量看,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从增长情况看,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201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其中出口规模,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

  从结构上看,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3.7%,比2004年增加13.7个百分点。2010年文化产品制造单位实现增加值4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实现增加值638亿元,增长22.2%;文化服务提供单位实现增加值5937亿元,增长27.9%。文化产品制造单位、文化产品销售单位的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39.7%和5.8%,比2004年分别下降8.0和4.8个百分点。说明服务行业比重有所上升,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

  从资本活跃度看,2010年,有多个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整体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文化产业中有超过10家的上市企业;2010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融资额超20亿美元;2011年上半期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活跃。

  中国的经济发展尚处在经济不发达阶段,传统的文化产业还是占到整个文化产业的绝大比重,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出版发行:2010年,中国图书销售额近370亿元,图书出版破百万种;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1051.79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市场最终收入6.1亿元。2010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的用户比例占到手机网民总体83.40%。2011年截止到6月份,中国国民综合阅读率77.10%,网络文学和微博用户数量均达到1.95亿,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时长1.75分钟。

  影视制作: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百亿,全年过亿票房影片达27部,超过4亿的影片5部,还有30部国产影片票房接近亿元。其中,《唐山大地震》以6.73亿元、《阿凡达》以13.2亿元的新纪录分别列年度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票房冠军,票房过亿影片占全国的总票房65%。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影片明显增多。运营上,2010年,全国电影综合效益157.21亿元,较2009年的106.65亿元同比增幅达47.4%;电影总票房101.72亿元,较2009年62.06亿元增长63.9%;2010年内地进口片票房43亿元增59% ,占全年43%;2010年国产电影海外销售35.71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2010年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行业中公司方面,华谊2010年营业利润1.87亿元,营业总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77.4%),总票房17亿元(占国内票房份额17%)。其它公司方面,华策影视(300133,股吧)年度利润总额12960.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01%),中博传媒在韩国开影院50家,唐人电影获影视公司最大单笔制作贷款1亿元的授信。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总票房收26.749亿元。

  印刷:作为数字的对面的印刷行业有着自己的特色,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下,环保、绿色、低碳、科技、数字化历年逐渐出现,但印刷业仍不可替代。新闻出版总署举办了“新闻出版总署与环保部签署绿色印刷协议”仪式,积极开展中小学教材绿色印刷,数字对印刷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但传统印刷在某些领域中影响仍然非凡。2010年,我国印刷业增速略低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广告:2010年广告市场的总体走势与GDP基本一致,广告市场的投放总额的同比增长率略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总的来说,2010年中国广告经营额2340.5076亿元,增长率14.67%。电视广告方面,在采样全国34个卫星频道8个小时内,平均播出商业广告1小时,平均220条,2010年商业广告发展迅猛。2011年中国移动广告规模预计可以达到4.5亿,2015年中国手机广告支出则预计能达到13.9亿。

  演艺:2010年的演出市场共创收108亿元,其中,专业演出占53%,民营团体非专业场所演出占23%,实地旅游演出占12%,大型场馆演唱会演出占12%。其中,专业演出场所演出12.7万场,收入为57.18亿元,占比53%;大型实景旅游演出场次198场,总收入为12.4亿元,占比12%;民营团体非专业场所演出场次92万场,收入25.2亿元,占比23%,大型场馆演唱会演出场次608场,收入13.2亿元,占比为12%。2010年也是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共有514家有文艺院团完成了转企改制。

  娱乐:据有关机构估计和预测,2011年整个娱乐产业的规模有望逼近1000亿。2011年娱乐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85亿元,首次逼近千亿大关,相比2007年增幅近3倍。2012年,产业规模预期将超过1200亿,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

  会展:2010年全年国内共有展览会超过5400个,约比2009年增加800个。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现有会展场馆245个,室内展览面积6,511,653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3,738,520平方米,总展览面积10,250,173平方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会展场馆建设发展迅猛,其建设力度远超过2008、2009年的同期水平。中国会展业产值从2006年的约600亿元,增至2010年的1,453亿元,5年间增长近1.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6%。

  中国新兴文化产业行业发展动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发明与提升,许多技术进入文化产业,产生了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2010年以来,这些新兴产业发展比较迅速,对GDP贡献非常大。

  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附于其他产业而产生的,2010年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的投入非常大,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的增加,说明了政府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与勇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会给予其他重要的产业注入巨大的后续发展动力,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数字出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电子显示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直接带动了数字内容出版产业的发展。2010年互联网对经济增长贡献20.0%,网络广告规模达279亿,增长79.3%;2013年网络广告规模预计912.46亿,手机视频市场为6.81亿。2010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表现突出,总规模达23亿元,其中在线音乐市场收入规模2.8亿,增长64%,无线音乐市场收入规模20.2亿,增长9.8%;而电信运营商在2010年则通过无线音乐获得收入279亿元。2011年第一季度,上海广播电视台IPTV用户数为200万,居全球第一;UC浏览器用户超2亿,下载量则是超过了7亿。

  移动多媒体:2010年我国3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目前3大运营商3G用户规模均超过千万。中国移动是国内电信运营商中最早启动3G建设且投资最大的,业绩显示,截止在2010年6月份,该公司投入使用的TD基站数达到11.5万个。中国联通(600050,股吧)截止2010年6月份,其3G基站和载扇数量分别达到15.3万个和44.2万个,同比增长127.8%与92.7%。中国电信拥有全球最大的EV-DO(3G)移动网络,EV-DO基站超过10万个。

  动漫游戏:2010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量达22万分钟,总产值为470.84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27.8%;产值规模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为广东、上海、湖南、北京、湖北。仅在2011年中国首个漫画专场拍卖会中,就成交了1180万元。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龙腾虎跃各具形态

  从总量上看,2010 年,上海、江苏、山东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突破千亿元,中东部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板块;从增速看,2010 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江苏、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 年保持30%的增速,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7 年保持20%以上增速,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 年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根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总量和门类、文化艺术品交易总量、电视剧出品集数、电影产量、电影票房等多项指标居全国之首。

  上海市在“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2010年达960亿元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创了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已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有1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达80家,总建筑面积突破27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8200家,从业人员约达15.5万人,已初步形成“一轴(延安高架主轴)、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布局。其中,不少园区的年销售收入都以亿元计。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内文化类企业年销售收入达7亿元。长宁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的年销售收入达5.4亿元。M50艺术品创意基地为5亿元。此外,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近10月实现的企业税收超过4.5亿元。

  西藏自治区也提出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据介绍,2011年西藏计划安排文化事业发展资金18834万元,安排资金6000万元,支持革命历史遗存和重点文物维修保护。

  四川则正努力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大动漫游戏产品消费地区和产业中心。

  山西提出要向“文化强省”转型,主攻方向瞄准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山西将高度重视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理念,确立起“文化强则山西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湖南省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使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层次性不高,科技含量不是很高,运营能力还是处于中下游阶段。各个地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容易产生过度投资的冲动,造成文化基础设施重复性建设现象,需要采取措施正确引导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中国要加强文化产业政策协调

  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使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需要进一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

  在改革中推进体制创新,冲破影响增强文化产业建设整体实力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国有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切实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实力;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主体。

  二、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的配套制度设计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使各项有关政策配套贯彻。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已有的文化经济政策,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更加具体、更有力度、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二是探索建立统一的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等各项相关制度。四是切实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三、建设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只有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四、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工商企业是这样,文化企业也是这样。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国际竞争中“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产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目前,各个国家或经济体都将文化产业作为自己的战略性产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为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整个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它以一种有机的方式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使其他产业跨越式发展。显然,中国要从一个文化大国走向一个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