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不能孤军前行


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不能孤军前行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2年9月10日
近日,上海、北京市教委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
孤立地看,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是一种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好思路、好制度。但是,结合本人2007年12月21日曾为常州博爱小学讲授《学校文化专题讲座》,我认为,任何一种好制度,都是需要相应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土壤的。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也是一样,也是需要相应的文化环境、文化土壤的;这一文化环境、文化土壤突出的体现是,直接决定和影响中小学发展成效的教育部的公务员、各省市教育系统的公务员队伍的终身制,要率先良性打破。所谓良性打破,就是这种打破,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文化,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体系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本人十余年来,多次在清华、北大、浙大、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府讲课,从很多学员那里听到过他们对大学在职教授讲课水平的比较性评价。2012年9月6日,对于邹恒甫微博引燃的烧向北大声誉和形象的“大火”,本人撰写、发布了《曹凤岐引火烧身,北大应辞惹火的张维迎》,本人建议北大劝退和辞掉给北大带来声誉和形象重大损害的张维迎,实际上就涉及到了大学教师资格终身制的良性打破,也在一定角度上,倡导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如果教育部的公务员、各省市教育系统的公务员队伍的终身制,不能率先良性打破,如果大学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不能打破,就来单独先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那势必会带来弊大于利的不良后果。
打破教育部的公务员、各省市教育系统的公务员队伍的终身制,是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的前提,而目前打破教育部的公务员、各省市教育系统的公务员队伍的终身制,是不可能的,因此,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条件,还不具备,不能孤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