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的悲惨境地是怎么造成的(8月31日)


 

当下的中国,随着人口结构的倒挂,孩子们受到的关怀与照顾远远超过其合理性,甚至已经超过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老人。而老人已经成为家庭与社会严重的负担,尊老敬老的古训正在遭受灭顶之灾。

中国在2000年前后就进入了超少子化社会14.03%),根据20101231日调查的数字,中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仅占国家总人口的16.6%,属于严重少子化的程度,就算现在放开生育,也已经难于恢复到正常水平了;鼓励生育势在必行,否则,人口快速衰退不可避免!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按照联合国统计的说法7%以上人口超过65岁或者10%以上人口超过60,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就进入了老龄化阶段。

 

在都市的老年人,可以免费去公园或者博物馆去得到精神享受,可以免费乘坐公交汽车,而且有胆敢不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甚至会受到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农村的老年人,也许年纪更大的时候,却依然要在田地里辛劳耕作,即使无所事事,也仅仅用闲坐来打发无聊时光。

在都市里的老年人,却可以把极其简单的家务都雇佣保姆去做,自己则可以随时去时尚而环境清雅干净的地方去享受清静的时光,可以销售最为高端的医疗设施。而在农村,则更多的是遭遇焦虑与折磨。

——同样是中国人,同是已经是退休年龄的老人,所享受的待遇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其实原本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如此明显的等级差异的。但是,当重心朝城市化与工业化转型,当个性逐渐取代共性,创新变成最重要的品质,跟稳健的因循守旧相比,事业进取更为值得推崇的时候,竞争也就无处不在了。

关键并不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力和水准差异,更多的是评价体系变得如此清晰。

 

素来以敢于说真话著称的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在节目之中居然表示“在我老家,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55块钱,要说也够花了”,因为“他们每天除了坐在村口晒太阳之外,几乎什么都不做”。

55块钱在一个老年人,够干什么的呢?!在都市里,连在外边吃一顿饭都不够!当我们反思,在都市里养活一只宠物,一个月需要花多少钱?养一个孩子,需要花费的费用标准有多高?在都市里的乞丐,一个月可以有多少钱的收入?我们就会感悟到:我们亏欠了多少!

对于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人们,我们还能要求他们做什么呢?——老人们为我们带来了当下的发展和未来的希望,更是在传承优良文化的纽带。如此,即使他们真的什么都不做,也值得我们引起发自内心的尊敬与推崇。

 

当我们给老人设计了适合他们的手机、旅游、医药用品,作为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的银发产业,是个让人眼睛发亮的市场。

中国的民众,特别是60岁以上,生活在偏远农村的老年人,更是生活在悲惨境地之中。原本是有家有地有收成,但子女被城市化夺走了,家被强行拆除了,土地被收走了,粮食“被丰收”却连年遭受高粮价的困扰。

 

中国老年人的悲惨境地是怎么造成的?

中国是农业社会,但商品经济让所有人都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何东西都变成了商品,都需要花钱才能买到;子女后代为了生计与事业,都远离家园,大家庭的其乐融融,大家族之中受到无上尊崇的族长感觉荡然无存,只是成为拖子女与社会发展的后腿的累赘,耕地被占用,房产被强行拆除。

 

从老人到年轻人,苟延残喘成为一种常态,不要说有尊严地活着,就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被一点点地剥夺了。孩子们除了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无所适从的社会风气之外,怕是更加处于尴尬的境遇之中。

一个农民出身的人,没有了耕地就等同于被宣判了死刑;一个注重孝道的国度,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就等于是剥夺了一个家庭年长者最后一点荣光;一个没有了兄弟姐妹而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所谓手足之情与兄友弟恭,就都成为历史。

就连土地上原本可以作为栖身之所的自己的房子,也要毫无怨言地服从国家的建设需要而被强行拆除。

即使享受农村养老保险,也是需要以子女完全被纳入“新农合”保险为基本前提的,即使如此,也只能领取每人每月55元钱的微薄养老保障。——难道这就是我们这些值得尊敬的老人们所应该承担的待遇?

 

当一个传统国度的政府如此对待60岁以上的老人的时候,我不知道孝道传统何以得到传承,更何谈人性。

在中国这样的老龄社会,公办的养老院住不进去,人满为患;私营的老年公寓住不起,那些至尊享受都是需要花费巨额的金钱才能换取的。

有人认为,虽然社会机构养老跟家庭养老相比,在专业性上有所提升,但由于每天都要目送身边的老人往生,更多的是孤独与寂寞,所以对老人的精神是一种折磨,而有直系血亲的后代来看望自己,成为最期待的奢侈要求了。

 

北京康福星老年公寓的创办人兼院长董兰琼女士是一个以养老为事业,以“替子女尽孝”为人生目标的老人,是跟贾春宝有忘年交的朋友。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与长期研究老年产业之后,董兰琼院长在北京市通州区温榆河畔拥有530多张床位的园林化的老年公寓。

董院长跟贾春宝表示,老人这个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抠门、惜命。一辈子节约成为习惯很难改了,要让TA们变得慷慨大方是很困难的,同时,老人都怕死,为了延长生命的长度,让他们花多少钱都愿意去换。但如何去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呢?

 

实际上,中国老人跟其他国家的老人,不管是在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在理财观念上,都有本质不同,如此悲惨的境地,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

 

贾春宝

2012831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