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靠啥能将房价“压”下来?


楼市调控靠啥能将房价“压”下来?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市)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据央视报道,督查组在督查中发现,近期一些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上涨,导致市场预期发生变化,稳定房价的压力加大。(2012年8月20日北京晨报)

  物价房价,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消费,影响着万户千家的幸福。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决不能让房价反弹。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国务院也派出了8个督查组,对地方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传递出党和国家坚决调控楼市、稳定房价的决心。但是,个别地方存在通过放松限购条件、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刺激住房消费苗头。此外,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供地计划完成率低,个别城市不到10%。老百姓依然有一种“越调越涨”的忧虑和担心。那么,楼市调控到底靠什么才能“压”下来?

  “吓”和“表态”没用。应该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了稳定房价、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国务院督查组也已向当地提出明确整改意见,要求出现放松调控苗头的地区立即予以纠正。并强调,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变相放松调控,对于督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各地也均表示将认真加以整改。但是,一些地方楼市价格非降反升,对此老百姓感到压力很大。“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魔咒,在楼市调控中同样未能幸免。由此看来,楼市调控,靠上级的“吓”以及下级的“表态”显然是不管用、不靠谱的。口头上的表态,并不能代表行动上的落实。只有加强综合治理,方是良策。

  转变“官念”迫在眉睫。本来房地产开发市场,是企业行为。但是,一些地方,却将房地产开发当作了财政增收入、个人得政绩的“速效灵丹”。于是,为了刺激楼市所带来的“泡沫经济”,不顾一切圈地,大兴土木,视国家的土地红线于不顾。而从根本上讲,须进一步破除“土地财政”怪圈。地方政府敢于试探政策红线,同时也让购房者笃信房价将继续上涨,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土地财政”已成为人为哄抬楼市价格这一利益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如不破除“土地财政”怪圈,不转变地方官员扭曲的“官念”,不仅严重影响楼市调控的效果,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的执行也将大打折扣。

  确立正确的楼市民生观。居者有其所,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人人有房住、个个买得起房,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实体现。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房价出现回涨苗头。中央政府“决不能让房价反弹”的及时表态,明确传递了这样两个信息:稳房价,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稳增长,楼市并非唯一稻草。坚持调控楼市,坚持稳定房价,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动摇。调楼市、稳房价,与保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提速,群众的住房消费支出庞大,与教育、医疗、养老等相比,其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稳房价,是住房领域的重要民生诉求。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政官员要树立调楼市、稳房价就是保民生促和谐的执政理念,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决不让房价反弹。

  加强土地的审批和监管。房地产开发,首先要有土地。在消除“土地财政”政绩观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对土地的审批立项和监督管理,严格把关,坚决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不触红线、不越雷池。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地价专业评估和集体决策程序,合理确定起始价、底价,在土地出让前还应全面分析、研判市场形势,对可能出现高价地的要及时调整竞价方式,制定出让方案和现场预案。对预判成交价格创历史总价新高、或单价最高,或溢价率超过50%的房地产用地(包括商服、住宅或商住综合),及时调整出让方案,采用“限房价、竞地价”或配建保障房、公共设施等办法出让土地。已有的房地产用地管控政策,并要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不能让“土地”成为房价上涨的“引擎”。对于商品房价格,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成本核算以及买卖价格的监管和约束,杜绝任何形式哄抬房价的行为。

  加大问责和打击的力度。无论是国务院派出督查组,还是部委三令五申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松,均显示出中央调控高房价的决心。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成为一些地方我行我素的“秘诀”,也是房价越调越涨的根本原因之一。面对地方政府接二连三的“小动作”,中央应该拿出具体措施,并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官员实行问责,以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没有具体处罚措施,尤其是没有对地方主管楼市政策的相关官员追究责任,势必会让楼市调控大打折扣。另外,对于土地违法以及故意哄抬房价等行为,要坚决进行严厉打击,涉及官员腐败行为的,要坚决查处,绝不手软,决不姑息,从而倒逼房地产市场规范运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房价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让人人都有房住,让人人都买得起房,是民心所向,更是党委政府的神圣职责。楼市调控,不得以任何理由变相放松,更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涨价。只有人人脸上都绽放出幸福的笑容,也才是住房保障的本质体现。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国务院督查组:不得以任何理由变相放松楼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