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中的“新”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今年4月至7月,全国各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270名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8月14日上午,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情况。从新闻发布会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十八大代表工作中的“新”。
十八大代表的“新”特点。这次选举产生的十八大代表,总体上符合中共中央规定的代表应具备的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在生产和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议事能力。代表结构与分布比较合理,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各项比例要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十七大及以前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数量增加。二是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较大幅度提高。三是女党员代表、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四是代表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五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党员成为十八大代表的主体。当选的十八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涵盖了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他们中,既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既有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军人,又有基层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有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这些新的特点,突出了新增代表名额向基层一线党员倾斜的鲜明导向,同时不少“新面孔”出现在十八大代表中,大学生村官首次有了党代表,农民工党员代表数额大幅增加,不少来自新经济组织的党员当选为十八大代表。这些对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阶级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党员成为十八大代表的主体,更充分说明了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保证代表质量的“新”举措。严把代表质量关,是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的根本前提和保证。为了确保代表的质量,在代表产生程序方面,中央组织部把每个环节所要进行的步骤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十八大代表产生的流程图,发给每个选举单位,供他们遵循。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在程序上,一道一道地进行筛选。在推荐提名环节,如果不被多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荐,就不能被提名。在考察阶段第一次提出要进行差额考察。考察之后,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还要进行公示,在考察和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公示的时候,还要再次听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如党员群众有反映,经过核实属实的,还要进行调整。各个选举单位要召开全委会投票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在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环节,要召开全委会以投票方式来确定人选。最后一个环节,召开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代表时,差额比例要多于15%。通过这五个环节,一道一道地筛选,防止“带病提名”,确保代表质量。此外,在十八大代表选举过程中,监督工作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据测评调查,广大党员群众对代表选举工作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到97%。通过这些新举措的落实,保证了选举产生的党代表的质量,同时也创新了党代表选举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增强了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公信度、透明度和满意度。
促进党内民主的“新”作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扬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贯穿于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了三个“进一步”:一是代表产生程序进一步规范。二是推荐提名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三是代表人选公示力度进一步增大。这些做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党近年来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新进展,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民主、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形象。今后在推进党内民主方面,要在坚持现有制度和机制的前提下,不断地加以完善。一是要从基础做起,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要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为重点,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二是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三是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四是要完善各级委员会的决策机制。五是要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六是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这些新作为,必将为促进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形象,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积极作用。
选举全国党代表大会代表是我们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十八大成功召开的坚实基础。代表选举出来后,关键还要看作用的发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和全体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即将召开的十八大一定能够呈现给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场民主的盛宴、开放的盛宴、团结的盛宴、奋进的盛宴,为党和国家发展描绘更加美好的蓝图,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倪洋军)
感悟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中的“新”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