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凭借“低价包销”策略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占据了中国一、二线城市家电市场80%以上的零售份额。它们曾是“有肉”的“猪腿”。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价格、品质和售后是最为关键的三要素,在哪里购买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种通过线下购家电的模式恐怕要时过境迁了。 另外根据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大关,其中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达到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使用率也增长至32.5%和32.4%。更进一步说明,电子购物正越来越快地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京东商城、天猫、亚马逊等B2C平台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顺势而生。 买生活用品及家电去B2C平台购买显然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年上半年,苏宁电器新开连锁店为79家,置换和关闭连锁店则达到了74家。这是苏宁7年来第一次减少线下的门店数量,此举意味着苏宁门店大扩张时代的终结。苏宁已经将线上业务看作了未来主攻的方向。而快速成长壮大的京东商城则成为了苏宁线上业务最为强劲的对手。随着京东、天猫、QQ商城等众多B2C商城的良好发展,国美、苏宁也逐渐感受到到重重压力。 曾今成功的销售模式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受到了挑战,于是苏宁等也开设了各自的B2C商城,以此应对来自电商平台的冲击,维护其自身的利益。不过由于其发展的相对较晚,在很大程度上步步受限使得其难以像线下一样所向披靡,另外传统家电卖场对于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关系的处理,更为棘手,一个失误便会变得四面楚歌。而这种尴尬京东商城等众多电商网站其实是没有的;其次,传统家电卖场对于电商的认识与骨子的傲慢让其在发展也受到了众多的制约。这样京东后起B2C商城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电商轮番“约价“,这其中以新兴电商企业京东和以苏宁为代表的传统连锁渠道企业的激烈对抗最为鲜明,那么这样的竞争究竟为何会上演呢?先来看看数据:零售企业的竞争就是成本和效率的竞争。大连锁的渠道成本是12%—20%,运营效率是30—60天,京东商城与之对应的是6%—15%,7—30天。另外这其中夹杂的利润还应该包含传统家电价格的不透明度。 很显然,电商在运营与渠道的成本节约为商品的价格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下调空间,这给传统家电卖场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面对来自电商的压力,传统传统连锁渠道企业不得不自降价格,来应对压力冲击,不过即便如此线下的价格依然无法抵抗线上冲击,于是电商“约价”应运而生。虽然传统电商也开设了各自的B2C平台,但是为了维护线下渠道的利益,所以最后“约价”也仅仅只是一场噱头而已。 而另外根据易观网最新数据显示,独立B2C电商开放平台中,京东商城第二季度销量达到35亿规模,京东的POP平台交易量远超上述几家B2C开放平台销售额的10倍。为同类别商城中B2C中的佼佼者。而此前根据此前艾瑞网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天猫在2012Q2交易额份额57.1%,京东商城在2012Q2市场份额超过20%,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更进一步说明京东在家电B2C的王者地位。所以这场“约价”实为新旧王者之间的博弈。
电商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最近几年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但是在繁荣背后,同样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这次苏宁“约价”京东便可一叶知秋。在这里笔者只希望电商行业能够健康稳健的发展,不应为了一时的嘘头而“约价”,到最后换取到的只是整个产业链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