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IT市场包括IT服务、软件、硬件三大子市场,ICT市场指IT市场加上通信服务后的总体市场。
回顾2011--经济趋降,IT攀升
回首过往,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给中国IT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四万亿政策的出台、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大,使中国IT市场的增长重新提速(参见图一)。2012年中国的GDP在调整中回落,而IT市场也随同经济的大势,增速渐渐趋缓。
2011年中国GDP规模达到了47.2万亿元,同比增速从近四年最高点2010年的10.2%降低到了9.2%,与2009年持平。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4%,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同期的IT市场增长率因为有十一五投入的支撑,以及智能终端等消费热潮的驱动,仍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
2011年中国央行实行以数量控制为主、旨在吸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受刺激政策退出、物价上涨较快、房地产限购措施等因素影响,2011年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实际增长11.6%,比上年回落3.2 个百分点。国际方面,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明显下滑,投资、出口、消费这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下行,导致中国2011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在高位稳中趋降。
与之对应的,根据IDC 2012年第一季度的数据预测,中国总体IT市场的增速从2011年的18.0%回调到2012年的14.7%。在各种市场驱动及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2年中国IT市场将稳定增长至1632.11亿美元的规模,而包括了通信服务的总体ICT市场则会达到3064.68亿美元的规模。
展望未来--经济IT双趋稳
未来五年,从IT市场的外部影响因素来看,宏观经济形势、政府宏观政策、十二五规划以及经济增长转型、IT消费趋势都将对中国ICT 市场的发展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扩大内需的战略将直接推动制造业、零售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节能减排将带动新能源、环保以及公共事业等领域的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带动农村信息化投资及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新医改政策实施将推动医疗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另外,大规模城市轨道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数字城市建设,高密度网络覆盖,协同建设等市场和技术领域将存在巨大的投资和发展空间。对这些行业的推动因素将影响产业链相关环境,进而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极大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和购买行为。消费者将随时随地的参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流程,同时也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迫使各个行业进行变革与转型,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即时化、交互化、娱乐化、个性化。政府、教育、医疗等公共行业转型的核心是强化服务和提高普及范围;金融、电信、互联网行业强调用户体验、规模和ARPU值;制造行业强调转型升级、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化;能源与电力行业强调智能、高效、绿色;批发零售行业强调扩张、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些用户端的驱动因素,也是未来驱动IT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由于四六级消费市场的高速成长,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热点的持续推动,预计未来五年(2012-2016年)消费与家用IT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1.0%,2016年更将实现1124.2亿美元的规模,成为中国IT市场中最大的一个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城市和网络建设、4G网络布局等因素驱动下,通信与媒体行业将以15.4%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二大行业IT市场,预计2016年银行业IT市场将以7.2%的份额位居IT行业市场第三位。
在十二五规划、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政府稳定经济增长措施,以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等多方力量作用下,中国的IT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其在2012-201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1%。预计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亚太区最大的IT市场。未来五年,中国在亚太区IT市场中的占比将由32.4%增长到42.6%。中国的通信服务市场在2012-201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3%,预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就将成为亚太区最大的通信服务市场。
2012,中国经济和IT市场调整年--2012-2016年中国ICT市场预测及分析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