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荀彧郭嘉之对比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很爱才,主要谋士荀彧和郭嘉都在曹操集团早期并不是很强大的时候就投身其中了。荀彧投曹时,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而郭嘉是程昱与荀彧共同推荐的,曹操礼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君臣均很满意。而二人后来为曹氏集团出谋划策,平定诸侯,做出很大贡献。对比这两个顶尖谋士实际很难,就是让曹操自己也难以论高下。从以下几方面讨论,与网友交流。

  曹操占据兖州时期,曹操以荀彧为重,荀彧为曹氏集团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规划,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这实际上为曹操解决了发展战略和政治立场的问题,可谓高屋建瓴,曹操欣然采纳。

  征战四方的过程中,曹操多以荀彧镇守后方,实际上是汉之萧何的角色,荀彧不但坚守后方,而且不断地为前方提供兵员和物质支持;而此时郭嘉紧随在曹操身边,不断谋划奇策,但多是战术性的。

  二人有共同之处,早期都追随过军事实力首屈一指的袁绍,对袁绍其人认识很深,郭嘉在官渡之战之前当着曹操的面提出了对比曹袁二人的“十胜十败”论,荀彧也深表赞同。

  二人也有不同之见,尤其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击败吕布后刘备随曹操回许都),荀彧主张杀了以绝后患;而郭嘉认为不能杀,恐绝天下人才之望。在这点上,曹操赞同郭嘉,但事实证明养虎贻患,郭嘉曾对曹操说:“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可见郭嘉识人之深。

  从结果看,曹氏集团壮大后,荀彧实际上由于触犯曹操登魏公的政治利益而被赐死,有些敌国破谋臣亡的味道;而郭嘉却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过早病亡在北征辽东的路途中,年仅三十八岁,令人叹息!

  从年龄上看,郭嘉比众谋士小得多,曹操实际上想托以后事,但后来未能如愿,因此曹操数次痛哭郭嘉;尤其在赤壁大败之后到达南郡,当着众谋士的面当场捶胸痛哭:“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曹操曾多次招贤,部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他总想找一位经天纬地之才,类似诸葛孔明而不可得。但曹操也算走运了,前有荀彧、郭嘉,后有贾诩、司马懿。总的来看,曹操对荀彧更多的是“敬”,而对郭嘉更多的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