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业者谈FREEMIUM商业模式中的溢价方式


 
Freemium是由纽约最资深的风险投资家之一Fred Wilson在2006年率先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概念。Freemium模式极大利用了“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使得企业增量成本忽略不计的同时,那些愿意付费购买优质服务的用户剧增,从而为商家带来溢价利润。
 
Freemium在数字出版业界的应用尤其吸引各方创投人士的注意力,因为如何应用这个商业模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议题。来自中国领先的管理专业知识传播平台“智慧堂”也吸引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电子出版业》杂志的关注。“智慧堂”创始人颜之华女士在接受该刊记者Eric Martin专访时,谈到了智慧堂在运用Freemium商业模式方面的市场见解和区隔化策略。
 
该专访将于2012年11月在美国出版,为尊重杂志版权,智慧堂官网将等到11月再转载报道全文。现仅将文中关于“智慧堂”访谈部分的中文翻译摘录如下——
 
数字出版业者如何在Freemium模式中游刃有余地获得溢价?显然,随着Freemium模式在Facebook、Twitter、Skype、LinkedIn、Dropbox、Google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互联网明星企业身上的成功应用,它似乎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业的一个标配。最近IHS就发表报告称,2011年(美国市场)智能手机所有的APP下载中有惊人的96%比例是免费的(也就是Freemium中的前一个关键词)。
 
不过Freemium模式是否就是从书架上取下就可以用的模式呢?数字出版业的诸多专业人士告诉我们,that depends.
 
在颜之华看来,伦敦《金融时报》电子版的Freemium模式就做得不错。——颜之华是来自中国上海的新创管理知识传播平台Z. H.TANK的创始人。她认为《金融时报》采取了“基于cookies技术、允许非注册订户每月免费阅读最多8篇文章”的方式使免费读者和付费订户之间作了很有效的区隔,并巧妙地赋予了前者升级成为付费订户的可选项。
 
“这样的机制体现了用户友好的设计,”颜之华说。“用户首次登陆后系统便记载了他基本信息,并由此可以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文章内容。而且,这个机制可以在跨终端模式上运行。”
 
Z. H. TANK本身在其创立之初的运营理念中就是一个拥抱Freemium模式的平台。只不过,她运用的是Freemium模式的一个“衍生体“:在个人订户和企业订户之间形成区隔,并使后者成为高端销售的对象。
 
“在中国,我们发现企业订户群中对于Z. H. TANK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有着极高的市场需求,”颜之华介绍道,“而另一方面,个人订户群中,与中国互联网生态大图景一致的是,要使大家欣然接受‘付费换取数字内容’这一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熟稔运用Freemium模式的一个境界目标之一是,两厢客户黏性和忠诚度都有提高——无论是Free一方还是Premium一方,都不会因为Freemium模式本身的机制设计而被殃及客户体验。而正因为此,颜之华特别谈到了组织结构的匹配。“业者不仅需要具备超群的市场洞察力,而在内部组织结构方面,需要有核心能力来与企业收取溢价的行为作精准的匹配——这样的话,企业订户能获得与之溢价付出成正相关的客户支持、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支持,“她解释道。
 
今非昔比。在当今的数字出版业,实施Freemium模式将是考量业者前瞻规划与研究、资源配置能力的竞技场。
 
“假如说Free是前半程游戏关键词的话,那么,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一定要‘足够有吸引力’——以致于玩家(消费者)愿意继续前行,直到走到半程结束的那个点(那样才有使他们成为付费用户的可能);但同时,前半程的风景还不能‘太有吸引力’——以致于付费进入后半程的玩家不会失望,因为他们看到的又是‘别样两重天’,“她笑着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