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运选手发表获奖感言


看奥运选手发表获奖感言
 

看奥运会节目,我最感兴趣的是看各国获奖选手如何发表获奖感言。
印象中,中国的获奖选手所发表的获奖感言越来越有个性了,这说明体育人也在进步。但是,总的说来,中国运动员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显得不是特别有个性,言辞也比较单调。由于中国运动员在获得奖牌(特别是金牌)之后,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金钱奖励和其他物质奖励,因此,他们在获得金牌之后,要表达这种情感。
印象最深刻的获奖感言出自朝鲜举重选手欧云哲:“我非常高兴,我要感谢我们伟大的领袖,给予我力量,举起这个重量。我相信这个纪录以及我所有的成绩都是金正日领袖赐予我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对于朝鲜运动员来说,政府可能是唯一的赞助商,所以,感谢领袖就很好理解了。
相比之下,欧美选手显得比较张扬,不管是得到金牌、银牌还是铜牌,甚至只是得到第四名以下的名次,他们都会表示自己很享受比赛过程。看着他们一脸的真诚和天真,你无法怀疑他们的确在享受比赛。欧美运动员比较少地将国家、领导挂在嘴上,他们突出的主要是自己对运动项目的喜爱和艰苦的训练,强调团队合作以及向对手学习。由于欧美国家的政府对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没有太多的奖金,运动员对政府也就没有多少感激之情。运动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很淡。如果欧美运动员偶尔感谢一下自己的国家,那一定是纯粹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流露。
出现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中国是举国体制,中国几乎是100%的使用职业选手。在人才济济的某些项目上,能被选入国家队,最后被选拔为参加奥运会的选手,的确跟纳税人的支持(国家财政拔款)许多领导的关照有重大的关系。
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是业余选手。比方说,在2012年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德国奥运代表队的392名队员中,职业选手仅30余人,大部分是业余运动员。这些人从事的职业繁多,包括木匠、医生、建筑师、警官以及消防队员等。尽管选手们在为奥运训练时有赞助商提供经费,但训练之余则从事正常的职业生涯,有些人还因低工资遭遇经费不足的尴尬。该国尖端体育人才人均月收入为1919欧元,其生活费中的40%来自于职业所得。这些运动员们每周的工作时间在27小时以上,并有32小时用来参加训练、比赛或者是进行伤病治疗。他们获得的奖金以及政府资助仅能覆盖所有支出的10%,另一项重要的赞助来源是家庭,其后才是机构赞助及广告。
业余选手获得奖牌或者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不一定是获得奖牌),他们所发表的感言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感言主要应该是针对自己/团队/教练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的回报。
   体育之于大多数的欧美运动员就是运动,没有太多的政治或其他因素考量,因此,他们享受运动和比赛的过程。而对于某些国家,体育跟运动之外的因素挂钩太多太多,显得比较沉重,更多的是强调结果以及这种比赛结果所带来的奖励和金钱上的回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