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是个文化宝藏,每次挖掘,都会收获一串惊喜。
第一次走进文昌是在2005年5月7日。返回后兴奋不已,遂于5月11日凌晨匆就随笔《走进文昌》。之后多次重访文昌,每每收获颇丰。
2012年7月7日,我有幸随天涯网友走读文昌,凭吊符家宅与韩家宅,拜谒孔圣人,徜徉于会文十八行,其间顺道参观了白延古村。一路走来,恰似品尝了一桌“四菜一汤”的文化大餐,一行人眉飞色舞,赞叹不已。
文昌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称紫贝县,公元627年改为文昌县,1995年撤县建市。新中国成立前后,文昌涌现出了200余位将军,所以又称“将军之乡”。如今,文昌航天城正在建设中。境外人士称,文昌航天城颇具军事价值。文昌境内有众多军事基地。可见,这个“偃武修文”之地事实上早就文武双修了。
如今,文昌面临着绝好的发展契机。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诸多良机;清澜大桥腾空而起,铺前大桥即将破土动工。政策的引领与交通的便利必将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那么,文昌准备好了吗?文昌能抓住机遇更好更快地发展吗?
在海南,三亚旅游一枝独秀,其它市县难以望其项背。如何开发琼北旅游、以旅游和文化协助打造区域品牌?如何以旅游和文化推动当地全面发展?当下,海南各市县都在上下求索,但步伐不一、成效不彰。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是旅游的根本。文昌可在全面评估自身资源和竞争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确立自己的战略定位。在自然资源方面,文昌似乎不具明显优势。但若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效整合,文昌的整体优势便将逐步显现,发展后劲也将十足。
在明确定位后,下一步就要深度挖掘自身资源,全面寻找文昌的相对优势,在充分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销售主张,并通过恰当的渠道把恰当的内容传递给恰当的受众。在这方面,技术正确和政治正确同等重要。文昌不必强求海、陆、空立体轰炸,量力而行选好突破口可事半功倍。建议文昌进一步重视新媒体的作用。
在N次的文昌之行中,我多次惊叹于文昌众多的名屋大宅。我相信,这是文昌亟待深度开发的战略资源,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在这方面,文昌市需从全市大局出发,超越狭隘的小圈子利益。
无论身在何处,文昌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令我艳羡,文昌华侨对家乡教育的鼎助令我感动。未来,文昌能否进一步整合“华侨之乡”资源?历史上,文昌曾是一颗镶嵌在南海边陲的璀璨明珠。在21世纪,文昌人能否再现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是次走读文昌,不仅再度领略了深藏于历史云烟中的古屋文化,还见到了网交已久的天涯罗帅、风度优雅的主持人乐宁,并收获网友数枚。在此,感谢天涯的邀请和文昌市委宣传部的协助。
文昌:从“偃武修文”到“文武双修”
评论
编辑推荐
3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