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革命本钱,健康的身心是事业的根本,从温饱消费向健康消费,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基本方向,健康产业是未来投资的方向之一。不同的人群,对于身心健康有不同理解,因此对于实现健康的路径也不相同。
保证身心健康,佛家认为要“正”为杠杆支点,即修身以“八正道”作为行为路径:“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八正道”,不仅自己身体健康,更将成为道德模范。老子认为,以守静养生,以心理活动调节身体的功能,顺应身体内在功能的力量而恢复健康,老子反对人们向外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内心的安静,不要为外在的物质利益诱惑,要回归内心的宁静,修心养身。儒家以“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为健康身心的路径,讲究内心修炼与言行修炼的统一。想要保持自己的身体生理健康,就得用正心诚意的态度对待他人。综上所述,有关身心健康的修养,古代圣贤皆主张“向内”正心而达成身体健康,如果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
因此,健康的“身修”一方面讲究精神道德问题,另一方面讲究物质健康问题。在中国古代,凡是大儒者、大道者、大佛家都是通达医学者。因此修身,既有情感、道德层面,也有身体生理健康和医疗保障的要求。具有正心品牌的健康消费品就会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投资渠道,因为这样的消费品不仅是物质形态的生产物,更是具有精神与道德含量的“商品”,不仅具有交易价值,还会与安心、健康、道义等内涵的抽象精神附着。这些具有正心诚意的品牌产品,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各种商品,还有服务、环境、绿色、安全等意义的商品扩展或商品衍生物。
俗话说,病从口入,吃得健康是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当下中国已经从数量级别的“吃得起”向质量要求的“吃勿欺”,即从满足温饱的数量要求向健康安全的质量要求转变。现代农业不仅要满足口腹之欲,更要让消费者在吃的消费中精神、心理、情感上感受安全、放心与尊严,不再为牛奶、油条、蔬菜、肉蛋是否有毒是否造假而担心。发展质量可控、环保绿色的现代农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基本要求。为此,建立于现代生物、基因工程和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将是中国投资者未来的投资方向。
吃的如果安全了,消费者就会关心身心健康的医疗保障。医疗保障相关的能够满足广大群众需要,能够医治工业化过程出现的新“病”需求的医药,特别是心脏、肝癌、肿瘤等难以克服而花费巨大的疾病,防止一般居民因病致贫,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特别是基因学、生物学、细胞学、环境学等对中医进行现代化转型,让一般百姓能够预防疾病、能够看得起病、摆脱医疗困境,将是具有前景的现代医疗的方向。
不过,无论是吃穿住用的消费,还是交流、享受的消费,都需要进行“消费者再教育”,让消费者明白,健康的消费习惯、健康的消费心理、健康的消费行为,将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因此,健康教育或与健康相关的教育产业,无论是教导如何消费,还是教育消费如何锻炼,或许会成为一种新产业。如果消费者教育与消费者自我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不仅将教育产业与消费需求的市场结合,还与消费者面对消费升级时,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因此,面对产业转型、消费转型或升级,消费者是否已经心理转型,或许是市场能否成功转型、新消费能否形成的关键。
比如,从苹果IPAD等系列产品在中国的畅销看,只要厂商的产品真正合乎消费者习惯、能够简易操作、能够满足享受需要、能够满足交流需要,消费者之间就会相互推销,消费者就会主动学习消费这种产品。因此,是否真心实意为消费者考虑,是否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增值,将是厂商的产品能够“健康”地成长、发展的基础。寻找能够为消费者身心健康、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增值服务的厂商,或许是健康的厂商,这也是投资者要寻找的标的之一。
健康消费催生产业机会
评论
编辑推荐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