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网络文化节”活动节”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大联展


 

 

 

 首届“网络文化节”活动节”

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大联展

 

强国锐评博客圈(博客联盟)文艺部2012年举行首届网络文化节,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征集活动作为网络文化节主题活动之一于2012年6月举行,在社会各界和邮政网友中引起热烈反响,下为征集到的部分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

邮 政 民 歌 民 谣

1

子曰:有报刊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酒喝月饼吃,不亦乐乎?扣工资,而不愠,不亦孙子乎?

2

神九太空去散步,珠穆朗玛去登山,沪深股市闯一闯,再到邮政来上班!

3

投递日当午,汗滴洒路土,谁知心中苦,点点钞票数。

4

难得的人生四大体验:万里长城散散步,西马拉雅爬爬山,巴格达市练练胆,中国邮政上上班。

5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月饼包销不退回,酒水买断先扣钱,
  贺卡任务全员销,报刊发行硬指标,
  保险考核紧相连,跨年冲刺邮储劝,
  四季奔忙尽是扣,直面妻儿真无颜。

  领导得意须尽欢,员工无炊空对月。
  天生我材没有用,工资散尽不复来。
  月饼就酒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劳务工,在岗工,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住房嫁娶无须想,养家糊口别指望,
  邮政工人皆贫困,惟有高管有高薪,
  领导时时宴请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员工生死哪个顾?工资奖金全买断:
  思乡月,端午棕,都拿出来就白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6

邮政版八荣八耻
  交话费以到邮局为荣,到电信局为耻;
  存款揽收以活期为荣,以定期为耻;
  喝酒以喝物流配送的为荣,以喝其它酒为耻;
  以写信联系为荣,以电话联系为耻;
  以用绿卡为荣,以用其他银行卡为耻;
  以无偿加班任劳任怨为荣,以带薪休假斤斤计较为耻;
  以上中国邮政网为荣,以上其他网为耻;
  黄金周以营销宣传为荣,以外出旅游为耻

7

对联
  上联:上层压下层,层层加码,码到成功!
  下联:下级骗上级,级级注水,水到渠成!
  横批:中国邮政

上联:听狗叫看驴脸,任务加重工资减
  下联:搞物流拉存款,穷途末路骗保险
  横批:我是邮政人

8

曾经是豪情万丈
  穿的是人模狗样,守的是铁门钢窗,说的是钱存邮政,盼的是幸福吉祥。
  白天是腰酸背痛,晚上是走街窜巷,上班是文明用语,下班是伤心断肠。
  曾经是年富力强,曾经是豪情万丈,现在是泪眼一双,最终是等待下岗。
  效益是逐年上涨,工资是一降在降,表面是白领阶层,实际是低保模样。
  台上是阔论高唱,台下是空喜一场。台上是道德文章,台下是直骂爹娘。
  谈的是敬业爱岗,论的是生死存亡,以为是很有希望,结果是又添忧伤。
  脸上是温和端庄,心中是怒火满腔,荷包是空空荡荡,金卡是枉有数张。
  走路是摇摇晃晃,睡觉是难入梦乡,想的是光荣累退,政策是毫不相让。
  何时是出头之日?何时有汽车洋房?愿君能好好思量,或者是远走他乡。

9

新好了歌
  我们都晓贺卡好,唯有计划忘不了;去年片片在何方?废纸一堆化浆了。
  我们都晓贺卡好,只有定制忘不了;每天只恨单太小,及到多时翻年了。
  我们都晓贺卡好,唯有彩票忘不了;问候祝福加回馈,兑到奖金卡甩了。
  我们都晓贺卡好,只有诱导忘不了;孤单相思搞方案,上门客户谁见了!

10

满纸荒唐言
  有个单位不一般,天天开会学文件; 感觉挣钱真容易,实际都把人来骗;
  营销措施没多少,威胁恐吓一大篇; 多少豪言大空话,画饼充饥雾中花;
  白酒粽子不分家,屈原斗酒诗百篇; 还有佳节中秋夜,月饼美名天下传;
  邮册贺卡刚消停,报刊保险再重现; 开发一批走一拨,只见废品不见钱;
  月月任务没个完,没有完成就扣钱; 局长工资真不少,半月能挣万八千;
  咋看都像贪污犯,天天计划挂嘴边; 基本都是门外汉,加减乘除来计算;
  即使垃圾也不怕,全员营销赚大钱; 可怜一群邮政汉,感觉挣钱真叫难;
  风餐露宿忙营销,白水泡馍难下咽; 最恨客户恶语向,唾面自干强笑脸;
  做牛做马为那般,幼儿上学要缴钱; 月底工资扣过半,职工生活真煎难!
  临时工人随意换,一年能换两三班; 出国考察没你份,国内旅游你别盼。
  工休年假君莫谈,谁有要求谁滚蛋; 以上都是荒唐言,有些话来不沾边;
  切莫对号扣帽子,如有巧合纯偶然; 有心读来有心看,哈哈一笑博开颜。

11

可怜绿衣人
  工资千余元,  
  奖金粒可数。  
  两口在邮局,  
  白菜伙水煮。  
  下班卖邮册,  
  做梦都揽储。  
  全家小屋挤,  
  畜生有车补。  
  孩子要上学,  
  还要养父母。  
  可怜绿衣人,  
  谁怜职工苦。

12

一月里来冷风吹
  桩桩件件都要命
  领导台上喊拼命
  职工委屈无处讼
  全员营销处处搞
  职工生活达低保
  工资奖金一千多
  发到手里没多少
  还有局长计策高
  千元邮册千八销
  流通领域全渗透
  任务未下薪金扣
  一月里来冷风吹
  桌上报纸堆成堆
  二月里来渐变暖 
  职工家属骗保险 
  幸喜三月无事端
  往年邮册已卖完
  四月里来柳絮飘
  储蓄任务心忙焦
  五六七八好月份
  粽子月饼全得销
  月末细细一结算
  十有八九全白干
  年关未到心先寒
  报刊收订肝都颤
  如今邮政性质变
  人人都是二道贩
  何时生活会改变
  我想大家都在盼
  本年总结到此完
  看完一笑莫外传

13

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投身邮政英勇无畏;
  西装革履貌视高贵;
  其实工作极其琐碎;
  为了生计吃苦受累;
  鞍前马后终日疲惫;
  年终奖少让人流泪;
  点头哈腰就差下跪;
  日不能息夜不能寐;
  领导一叫立即到位;
  一年到头加班受罪;
  劳动法规统统作废;
  心身憔悴暗自流泪;
  屁大点事反复开会;
  逢年过节家人难会;
  分分秒秒不敢离位;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接待迎筹常常喝醉;
  不伤感情只好伤胃;
  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走亲访友还得破费;
  抛家舍友愧对长辈;
  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14

邮政实现了十化
  局长贵族化,
  职工奴隶化,
  考核经常化,
  上班日夜化,
  加班无偿化,
  挨训习惯化,
  晋升内定化,
  检查形式化,
  待遇渲染化,
  加薪?他*的神话

15

(一)任务
  局长好当========怎么订任务
  经理好当========怎么摊任务
  科长好当========怎么分任务
  主任好当========怎么来扣钱
  职工难当========怎么完任务

   (二)奖金
  局长的拿奖金卡上打=====暗暗自喜
  经理的拿奖金折上打=====满怀豪情
  科长的拿奖金纸上打=====春风得意
  主任奖金数的手抽筋=====再接再厉
  职工的奖金不用数=====愁肠下月咋整哩

16

邮政最荒唐的是什么?是明明我们都已知道了真相,他们还在那里扯谎。邮政最最荒唐的是什么?是明明我们都已知道了真相,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真相,他们还在那里扯谎。邮政最最最荒唐的是什么?是明明我们都已知道了真相,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真相,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他们扯谎,他们还在那里扯谎。

17

如若杂货卖不了
  邮政单位真是好
  职工个个真够吊
  车载邮件没脖颈
  顶着烈日满街跑
  今天气温四十二
  口吐白沫中暑了
  单车倒在马路旁
  人在地上直叫娘
  报纸邮件满天飞
  还有杂货好几包
  众人忙问干嘛的
  投递员工摔了跤
  为啥上班带杂货
  只因任物定的高
  如若杂货卖不了
  工资奖金全扣了

18

卖卡姑娘

题记:北韩有姑娘买花,我帮姑娘亦卖卡。

卖贺卡来呦,卖贺卡来呦!

张张贺卡多安逸 ,

贺卡多样,贺卡多彩,

美丽的贺卡花样多!

 

卖了贺卡,来呦来呦 !

回补上年的大缺口 。

卖贺卡呦,卖贺卡呦!

美丽的贺卡品种齐。

 

从市场部认购来了花样多的工艺卡,

从函件局认购来了品种齐的幸运封,

卖贺卡来呦,卖贺卡来呦 !

快快来买张明信片,

让这贺卡和那片片挣回这年的绩效!

 

卖贺卡来呦,卖贺卡来呦

贺卡好啊多而全,

张张贺卡卖不完 ......

滴滴眼泪流不完 ......

 

既有返点又有回扣 ,

营销之路才开始 。

在这北风乍起之时 ,

终日买贺卡腿跑断......

从民谣笑话顺口溜看社情民意

■ 民谣是民间流行的、曲折表达民间的思想、感情、情绪、心声,嬉笑怒骂,但却引入思考。顺口溜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用词精当,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传播快捷,主要讽刺社会上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民谣笑话顺口溜是中国百姓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一句话而遭受打击迫害。它折射出百姓人心的向背,是社情民意的重要信号。

■ 对那些反映民生问题的顺口溜,代表委员和政府官员不仅应该留意它、重视它,用它来“观风俗,知得失”,更要对它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只有矛盾和问题解决得彻底、解决得精彩,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满意,流传民间的顺口溜才会在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讽刺、少一些哀叹的同时,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赞扬、多一些欢歌笑语。

■ 顺口溜是百姓的“公开奏章”。

■ 朱新峰:看了杨志福委员的含泪发言,引述采自民间的顺口溜向温总理反映问题的报道,内心里很是感动同时又有几分不安。这样的顺口溜很久就有了,也许是搞农村工作的,至少八九年前就已经很普遍了,而且报刊杂志上也都出现过,大家并不陌生。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的潜规则,可以讲很多方面都有。希望以后只要顺口溜一出现,就能引起两会代表的注意,并去进行必要的调研,及时提到两会上予以讨论,而不是过了八九年才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