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媒体又开始连篇累牍的报道“民工返乡潮”,本来应该在春节前出现的状况已经提前至年中,这还是2008年10月以来的首次。联想到7月初媒体集中报道的“三一重工裁员”风波,很容易让人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那么,当前的失业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可以结合几组数据来看一看。
第一组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二季度就业情况。据人社部7月25日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7%。其中二季度新增就业人数为362万,高于2006年—2011年间的平均水平(这6年二季度的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356万人、362万人、337万人、301万人、349万人和352万人)。二季度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一季度末持平,而且已经是连续第8个季度位于这一水平。从这些数据来看,二季度的就业情况显然还相当乐观。
第二组数据,PMI指标中的就业情况。官方版制造业PMI中的细项“从业人员”指标,从4月份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停滞和下降,6月份为49.7%,自2月份以来首次降至50%的荣枯线以下。汇丰版制造业PMI中的就业指数,自3月份以来已经跌至50%以下,7月份初值比6月份下滑了1%,达到47.4%,是自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可以看出,PMI中的就业数据基本上是同GDP数据相吻合的,自二季度以来都出现了明显恶化。
第三组数据,求职网站前程无忧(51job)每月发布的人才市场供需行情数据。本应于7月中旬发布的6月份数据尚未看到,从此前数据来看,雇主们5月份日招聘职位达221万个,比4月份降1%,比2011年5月增长11%;4月份数据与3月份持平,同比增长19%。可以看出,增长虽然在放缓,但并未出现恶化。同时前程无忧也观察到,受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服装纺织和机械重工等行业的人才缺口有所缓解,貌似无解的“用工荒”问题因为欧洲等海外市场的疲软而突然不再成为问题。
这三组指标显然冷暖不同,至于现实情况到底如何,人们却无从判断,因为从这三组数据中都无法管窥当前就业状况的全貌。人社部统计的失业率,不包括农民工,而且城镇失业人员只有自己去登记之后才被统计在内,显然是失真的,新增就业人数倒是市场比较关注的,但这一数据貌似同真实经济情况相左;PMI数据中的就业状况仅仅包括制造业,而吸收就业人数最多的服务业并未统计在列;前程无忧网站发布的数据,可能更多反映的是雇主对大学生或高级人才的需求,从中难以看出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状况。
众所周知,就业情况是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甚至超过了GDP和其他指标。如果就业情况恶化,意味着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会增加,则政策必然会将保增长和促就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2008年之所以紧急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即源于当时对于农民工返乡潮的警惕。现在再回头看,当时的政策有点反应过激了,而导致这种过激反应的重要原因,即在于中国缺乏一个权威的关于失业率的指标。
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普遍有细致完善的失业率统计数据。以美国为例,除了按周公布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之外,还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ADP)按月发布的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以及劳动部每月发布的非农部门就业人数和失业率。这些数据都得到了市场检验,并成为美联储施行货币政策和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而我们却没有这样的数据,如果仅仅以媒体报道或者失真的政府统计作为决策依据,结果可想而知。
目前失业问题已经再度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但是,当前的失业问题到底怎么样,目前还是看不清楚,而如果不能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下一步的政策走向就免不了反应过激或者反应不足,从而加剧中国经济的波动。现实提醒我们,对失业率的统计应该成为中国统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这在当下的中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清晰判断失业状况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