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高圆圆的努力还不够


      看过陈凯歌新片《搜索》,相比较片中几个重头戏角色而言,王学圻(饰演老谋深算的沈流舒)可以打90(失分在因《梅兰芳》十三燕角色残留的戏剧化“娘”态)、姚晨(饰演媒体大姐大陈若兮)可以打85分(失分在醉酒回家片段的幼稚和结尾与佳琪pk 片段大喜大悲之后的状态把握),而高圆圆饰演的主角墨镜姐叶蓝秋,人物内心逻辑线不连贯清晰,没有用这一角色唤起观众对她在生命最后一周中,内心世界波澜壮阔变化的“跟随感”般认同,还仅仅停留在依靠脸蛋身材外在美来吸引眼球的花瓶阶段,最多打60分,这是因为她的努力不够。
解释以上评语,不妨套用一个流行词“体验”。电影不同于小说之处在于,演员需要根据生活的积累、观察和学习,用“表演”(专业技能)把观众带入角色的生活中去,包括心理中去,让观众身同感受般去“体验”这个人的喜怒哀乐愁悲思。如果达不到这一点,那么和遥远而“与我无关”的新闻播报(类似叶蓝秋的不幸消息每天都可以看到)有什么区别?和休闲时翻翻小说,不痛不痒瞄一眼故事人物有什么区别?
说到体验,如果仅仅是为了和角色相符,在体型上增肥减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演员都可以做到,每一个住在北京地下室的、想出人头地的三四流北漂更可以做到,更别提为了女主角之争,那些争相恐后等待被“潜规则”的女星们了。
真正的体验是什么?不妨比较一下同行案例:《费城故事》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可怕的瘦骨嶙峋体形,他用近乎自虐的节食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亲密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天都进行艾滋病人的造型训练和心理煎熬,所以,他演出的不仅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坚强的奋斗者、一个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角色。正因他的努力付出,才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
这样的高要求是不是太为难高圆圆?那么再看一个中国案例。刘晓庆(不说其他的)的代表作之一是《春桃》。她在饰演主人公春桃时所付出的非凡努力,得到了老导演凌子风和很多演员的敬佩和尊重。其中一场戏是表现春桃拾荒,现场就是一堆真正的垃圾(不是高尚小区,就是真正的草根街区),刘晓庆完全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漂泊在北京讨生活的春桃一样,没有任何犹豫,用双手在恶臭的垃圾中翻来覆去扒拉可用之物,一遍一遍,没有任何的心理抵触和厌倦不屑,因为在拾荒者眼里,垃圾不是垃圾,而是种田者的土地、淘金者的矿砂(这一点,现在整天吆五喝六、带着一堆助理、打手的所谓偶像们,还有一切向“钱”看的所谓高富帅演员们谁可以做到?)因为她那一刻就是拾荒者,已经与人物融为一体了。
回到《搜索》,如果说叶蓝秋在医院及从医院出来,缺少一个心理崩溃、一个抒发绝望、不公平、痛苦等纠结心情的情节过度(如叶蓝秋看着医院里川流不息的轮椅病人,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明天;到医院门口打车——她的收入、生活品质要求和此刻的心情状态不可能直接坐公交——几辆车都不停,或者被别人抢先上车了,这时公交来了还挺空,于是恍恍惚惚上了公交),那是编剧和导演的漏洞,但是,从叶蓝秋的状态,看不出和一个得了胃病、得了重感冒类患者的区别,而不是叶蓝秋获知得了癌症晚期消息带给观众的心灵震惊、痛苦“体验”。
故事中的叶蓝秋,一个青春韶华、如花似玉的邻家美女,突然横遭厄运、天崩地裂,她的心理崩溃在哪里?她的绝望在哪里?她对生命的依恋在哪里…..如果只是靠咆哮、靠睡觉时懒散的姿态就能完成表演,这些小儿科,哪个中学生、大学生不会“演”?也许有人不服,那么看看差距——有一个MV表现失恋,女主角闺房的茶几上蟑螂在快餐盒里爬行、卫生间的马桶里涌出的污秽四处横流,而精神和头发一样凌乱不堪的女主角就光着脚踏着污秽在入厕…….那种痛苦和绝望的表现给人什么样的心灵震撼?
基于高圆圆在戏中的重任,我们不妨参考下陈晓旭的案例。为什么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观众认为没有人可以超越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因为她就是林黛玉的命,她用韶华早逝的命运告诉观众,她不是在演,她在戏里和戏外都是一体的,她的言谈举止和生活,就是林黛玉的命运的展现。
我绝不是说高圆圆必须有一个类似叶蓝秋的苦命才能投入,而是为了这个角色,高圆圆应该学习同行和前辈那些优秀的演员在舞台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而不是仅仅完成剧本里情节铺叙的动作,把这个复杂的人物仅仅浮于表面,而没有揭示她的内心,使一个人物对观众来说仅仅像个远方的消息报道,而不能给观众带来对叶蓝秋瞬间香消玉损内心的体验和震撼。这一切都需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般的努力。
早年的梨园界有云:“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后台知道;三天不练,前后台全知道!”那么,王学圻就知道自己的短板和该练什么。为了演《梅兰芳》中的十三燕,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京剧的他,特地拜京剧名家李舒先生为师,苦心学习京剧,从跑圆场、整云手、甩髯口开始,日复一日练习,四个月后片中所有唱戏段落的身段都是由王学圻亲身上阵,无一处用替身。为了演《搜索》中陌生的群体,陈凯歌安排他与不少商界大佬接触学习,苦心孤诣之下坚守的职业操守,就是戏骨的由来之道。而姚晨,要是没有《武林外传》郭芙蓉几年的历练和与凌潇肃的感情地震,也绝不会演出陈若兮的精明强干和鲜活情感。
要演好叶蓝秋这个角色,高圆圆应该去肿瘤医院和那些濒临死亡的病人生活一段时间,而且一定是年轻女性,最好也是美女白领。她们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不公平的愤恨、对生命的留恋、对心愿未了的遗憾……这些感觉如果像幽灵一样附体高圆圆了,她就修炼到家了,根本不需要演,只是自然展现足矣征服所有人。
本来,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是个悲剧,那么,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让你知道珍惜。类似叶蓝秋毁灭的惨痛结局(跳楼的绝望女子),那种让人撕心裂肺、惨不忍睹的惋惜和不舍,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而电影里的叶蓝秋却连一滴鲜血的场景都没有,是导演的不忍心,还是高圆圆为了自己的形象,舍不得破相(如果是这点,倒真该学学赵薇为了《少林足球》的牺牲)?而很多优秀的演员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不只是对编剧和导演的“安排”言听计从,而是自己在思考,自己在进入角色后,在魂魄附体后,把它展现给观众。
也许我说高圆圆努力不够对她不公平,因为她努力了我没看到,或者媒体没有报道。这些其实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希望看到、“体验”到的,是从叶蓝秋身上,从她的动作细节、眼神、精神、魂魄中看到,而不是从文字的转述和传说中。
顺便说一句,我看的是深圳保利剧院晚10:40场的,上座大约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