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有了Facebook、Twitter,一种声音开始盛行:短信快完蛋了。在中国,除了微博的流行,各种微信之类的APP发展也很猛,类似的声音也在出现。
笔者认为,其实短信是不是快完蛋了,这个问题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短信从1992年诞生到现在,20年过去了,它确实是个不长进的阿斗,几乎没有任何体验的提升。光这一点,短信终将会没落。
既然会没落,那谁来拯救它呢?现在的一个普遍观点是:Kik,或者说换句通俗的话:各种微信。理由很简单:和短信相比,微信们传递的信息更丰富,而且费用更低。
这种观点道理是没错,但太片面。笔者认为,在手机上的信息分享中,有两种需求:一种是熟人的社交,你也可以理解为通讯;一种是关系拓展社交,或者叫陌生人社交。微信的成功在于后者,比较极端的一种认识就是“微信是一种约炮工具”,话糙理不糙,微信最被外界津津乐道的便是它的“摇一摇”功能便基于此。
再进一步,站在普遍的需求来看,微信们只是一个玩具。为什么这么说?笔者只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丢失手机后,最担心的其实是通讯录和短信内容,至于微信上正在泡的妹子,只不过是浮云。
所以,笔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微信并不会颠覆短信,或者说拯救短信。而基于通讯录的大量的熟人社交(通讯)需求非常饥渴,没有被真正满足。这便是笔者要重点谈的“超级短信”的由来。啰嗦一句,所谓“超级短信”,是搜狗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安装搜狗输入法(目前是Andorid平台),短信可以发送图片、语音等更丰富的信息。
这个概念的一个根本逻辑是:我们需要玩具,但我们更需要工具。
让我们先忘掉各种微信、各种约炮,想一想,究竟我们用手机来干什么?和同事、家人、朋友、客户联络,保持一种主观上更紧密的关系。首先,20岁的短信显然已经有点太out了,仅仅文字的表达显然是苍白的。其次,各种微信在这种需求下变得尴尬、笨拙。
1、你刚刚生了个儿子,父母、朋友都在问着要照片,你显然不会选择各种微信,但彩信你又诞生对方收不着?
2、你要发送一堆合同的扫描文件给客户,发彩信清晰度太低,又不好意思问人家要微信ID?
3、妈妈的生日,你想玩一把浪漫,发一个语音祝福过去,但突然发现,老妈压根没装微信?
归纳一下,“超级短信”挖掘的需求其实是,我们需要以手机号码为身份核心,但传统的短信已无法满足我们对交流的品质要求。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基于手机通讯录沟通形式的升级。这便是微信做不到,短信也做不到,只有“超级短信”能做到的。
所以,笔者认为,短信的拯救者必然是“超级短信”这种能够提供更高品质联络的新事物。至于微信们,它们和“超级短信”并不是同一个方向的诉求,两者根本不存在太大的竞争和交集。
“超级短信”如何拯救没落的短信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