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2年6月30日,北京青年报与中国经营报记者报道,住建部相关人士昨日证实,全国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已经达标。在6月30日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的住建部门,完成了与住建部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住建部将从中最终选择40个城市作为第一期的联网城市。据透露,住建部计划逐步扩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城市的覆盖范围,最终全国将有500个主要地级市纳入系统。今后,首套房、二套房标准将统一,联网系统也将遏制异地炒房。
正在建设中的住房信息系统,已经完成超过4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数据库的联网工作。其“住房市场监测分析”功能在技术上已完全可以实现。住房信息系统的引人关注之处在于:房地产税的征收,可能需要使用该系统提供的功能来实现。在住建部的规划中,住房信息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住房监测分析、住房公积金监管、住房保障监管。最为乐观的估计是,这个系统的子系统住房信息数据联网在七八月份就可以运转。5月30日,住建部成功地对个人住房信息联网进行测试,地方建设系统官员也已开始分批进京,接受住房信息系统使用规程的培训。
知情人士称,目前系统已经“能用”,至于什么时候用,得看向高层汇报的结果。按照住建部最初的计划,在7月中旬时,将有超过40个城市数据库联网的住房信息系统试运行。按照相关计划,40个城市的基本住房信息将确保在2012年年底完成。在具体执行部门,这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则被提前到了2012年6月30日。为保证完成任务,初步划定的城市名单在60至80个。到目前为止,已经与部里联网的城市大约有四十二三个,往国务院报的名单还是40个,多出的几个城市将作为替补。”知情人士称。联网成功,则意味着住建部获得的城市住房信息,将与联网城市的住房信息数据库完全保持一致,且实时传送。
数据库其实大多数城市都有,要做的工作主要是统一格式,并进行联网。统一格式的工作比较繁琐。例如,住建部要求最终的住房信息包含业主的身份证号码,但许多城市的数据库在最初登录时并未有这一项,需要补录。此外,还有些城市在此之前数据库由各区县分头建设,与城市内部的联网尚未做到,且在当初登录房产证时,所需提供的初始资料都各不相同,统一起来也比较麻烦。住建部的做法则是不干涉各城市内部系统的建设,仅要求各地以城市为单位设立符合住建部信息格式标准的镜像数据库,住建部则委托一些公司做了软件开发,对各地原始数据库进行监控,确保原始数据库与镜像数据库保持一致且同步。
基本上,地方掌握的住房信息,住建部也都能实时掌握,所有更新将在第一时间传输到住建部的数据库中。5月底,地方建设系统官员开始分批进京接受系统使用规程的培训。具体使用流程,各级部门的使用权限,住建部都已经制订好规章。据了解,规章的大体原则是,只能由上级政府查询下级政府辖区信息,且不允许跨区查询。比如北京要查南京的某一数据,就必须向住建部提出申请,然后经同意后由住建部查询并告知结果。按照住建部的初衷,该系统的建设将会被用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需要。例如精确化“限购”、房地产税的征收等等。不过,其中许多运用的落实需要与其他部委合作。
到目前为止,住建部对该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如何界定,以及其他部委如何调用该系统的信息,相关的制度和流程设计都还未确定。到6月底,完成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联网的城市只有40多个。住建部要定的目标是下半年再完成84个城市,目前来看,达成的可能性不大。“有时候一些城市的建委系统都满口答应了要推行,但更高层面的领导却在几天后否决了原定计划。”接近住建部人士称。
2011年年底,住建部提出建设全国40余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统一联网查询系统,以及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100城市住房公积金信息联网系统,项目周期总计约3年。全国40个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建设,始于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一度希望,去年底这40个城市就能实现全国联网,为楼市调控提供基础信息,最后将联网时间推迟到了今年6月底。根据调整后的目标,这4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以及10个其他重点城市;各省区市及其他城市也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争取2013年实现全面联网。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如果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再加上银行系统、财政系统、税务系统的一些信息,形成一个平台,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成功,意味着楼市调控向精准化方向转变,将取代“限购令”成为楼市调控主打政策,为征收房产税奠定基础,有利于房地产调控长期化和市场化的推进。房产税、物业税、遗产税征收都有一定的数据基础了,将进一步遏制异地炒房,异地炒房将难有“漏网之鱼”。个人名下的房产自然不可能继续玩“狡兔三窟”的游戏,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
除已经达标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外,100城市住房公积金联网和各主要城市保障房联网亦在进行当中,而相比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后两者面临的挑战更大。抢在6月30日前完成了全国4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已经开始考虑逐步扩大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覆盖范围,最终将联网覆盖到约500个内地地级城市。目前,住建部已经召集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相关负责人进京,对4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后的操作和使用进行培训。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止,这项从5月就已经开始的培训仍在进行当中。
住建部相关人士表示,昨天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的住建部门完成了与住建部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未来该系统将扩大到500个主要地级市。包括北京、天津、山西等40多个城市住建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正在参加住建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后使用、操作的相关培训,培训涉及操作规程、信息录入标准等内容。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在北京、成都设有南北两个数据中心。联网后,住建部将对各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产权信息变更等进行实时监控。不是地方政府上报数据,而是系统实时更新数据,住建部将和地方政府同时看到相关数据。
关键字解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在2010年就被住建部提上日程。按照计划,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将在今年6月底前建成并实现与住建部联网。这4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以及10个其他重点城市。在此基础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将推广到265个地级市。完全建成后,系统将支持343个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31个省级公积金监管部门、287个城市住房管理部门、287个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共包含948个地方数据节点的数据。按照住建部的表态,全过程还需要数年时间。
目前完成个人信息联网的城市已经超过了40个,在这约50个城市中,最终选择哪40个城市作为第一期的联网城市,将由住建部领导确定后,上报国务院。“到目前为止,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城市,已经达到了40个,在6月30日前,完成了任务目标。”6月28日,一位接近住建部的权威人士向表示。随后,住建部房地产监管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2011年底,住建部提出将全国40余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统一联网查询。随后,该项目和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100城市住房公积金信息联网系统一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准,项目周期总计约为3年。次年,住建部部长姜伟新部署工作任务,要求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4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首套房和二套房通过系统进行统一确认。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由住建部房地产监管司和住建部信息中心共同推行,该系统将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调控政策效果评估、市场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系统也将为未来可能实施的房产税、遗产税征收提供数据基础;也可以利用该系统遏制异地炒房。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归集的个人房屋数量、面积、价格等信息都是房产税征收的重要参考。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房屋的产权确认,进而完善房屋的登记制度、交易制度和税收制度。”
谢逸枫表示:“对于普通置业者而言,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后,意味着异地炒房将难有“漏网之鱼”了。建立40个主要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打击异地炒房。联网后,同一权属拥有人名下在40个不同城市的房产将得以“一并查询”,异地购房的资金流向、程度、走势将可“统一监控”。”
谢逸枫指出:“随着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商品房规划建设、市场供应及销售成交等数据,实施有效的监控、统计,以便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调控政策。同时,还将有利于加大力度提高准度,对异地房地产投资客进行打击。但是短期对楼市影响甚微。在稳增长的宏观政策基调下,市场对楼市调控预期已然发生变化。现在楼市调控政策的基调是稳定,这意味着即便联网,限购范围眼下也不会扩大,对楼市的影响不会有大作用,只是一种基础数据化建设,是调控精准化操作的前提条件。”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承担了北方区和南方区的数据采集、联通和传输工作。记者了解到,该项工作甫一开始就按照“超标”的口径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工作。实际上,截至2012年5月底,北方区就已经完成了21个城市的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工作。南方区业已超额完成任务。“所以,目前完成个人信息联网的城市,已经超过了40个,在这约50个城市中,最终选择哪40个城市作为第一期的联网城市,将由住建部领导确定后,上报国务院。”前述权威人士称。对此问题,住建部房地产监管司官员表示不便表态。此前,曾有媒体报道40城市个人房地产信息联网工作难以如期完成。
2012年5月底,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已经在住建部进行了实时演示,住建部副部长陈大卫现场观摩了此项演示。在此之前,该系统在住建部和运营商所在地进行了操作演示。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从5月开始均陆续接到住建部通知,要求派员进京参加关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后使用、操作的培训。前述住建部官员则向记者表示,培训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当中。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个人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建立房屋数据技术性平台,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商品房规划建设、市场供应及销售成交等数据,实施有效的监控、统计,以便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调控政策。为推行房产税做铺垫,因为房产税必须以完整的住房信息数据为基础。联网后,房产税、物业税、遗产税征收都有一定的数据基础了。”
谢逸枫直言:“即使这些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能在6月底按时联网,相关的税收政策也很难快速出台,“限购令”自然不会马上退出。“限购令”的存废还取决于未来成交量的变化、房价的涨跌、宏观经济的走势等,因此在中央政府的一再强调下,该政策短期内不会退出。更何况,这40城市的信息联网能否实现还未可知,两厢比较之下,限购政策的取消恐怕多半是仲夏夜的一觉春梦而已。”
谢逸枫认为:“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仅仅是调控房地产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条件。要保证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地发展,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还需要在土地制度、税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4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100城市住房公积金联网和保障性住房联网,实际上是一个项目的三项工作,都是一并推进的。”接近住建部的权威人士称。相比于个人住房信息联网,100城市住房公积金联网涉及到“真金白银”的地方政府对公积金管理的资金运行,相比之下,地方政府的“阻力”较大。100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联网监控同样通过南北分区的方式,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负责系统数据的对接、数据采集以及传输工作。
截至2012年6月,已经有约50多个城市完成了住房公积金系统的全国联网。而按照住建部下半年的任务安排,以长江为界,南区和北区将分别承担42个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系统联网数据采集和系统接入。这意味着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工作方式相同,这项由公积金监管司和信息中心共同推进的工作,仍采取“超额口径”进行。最终在150个城市中选取100个作为首批联网城市。
在完成4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后,住建部及下属房地产监管司已经开始考虑逐步扩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联网的城市覆盖范围。而这项工作主要针对约500个主要地级市展开。目前,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目标,尚需等待住建部和国务院高级领导最终确定。相比于个人住房信息联网,100城市住房公积金联网涉及到“真金白银”的地方政府对公积金管理的资金运行,地方政府的“阻力”较大。尽管在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方面,住建部已经“达标撞线”。但是,真正令住建部感到面临压力和挑战的,却是住房公积金系统联网。在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时,姜伟新要求要在年底之前完成全国100城市的住房公积金联网监控工作。2012年6月30日,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实现联网,深圳作为第二批城市也位列其中。联网完成之后,一个家庭在不同城市的住房,都可以查出。而在此之前,外地是否拥有房产基本属于“无法核查”状态。2012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