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在北京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以经济议题为主不同,不说美国在亚洲新一轮的军事部署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对于帕内塔此次9天的亚洲之行,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为该国正努力寻求去做一些与中国有争议国家的“保护伞”。
但这种“保护伞”效果的收效,却与美国真实意图相差甚远。如帕内塔在访印期间,虽然许诺卖最好的武器给印度,试图说服印度作为其挑战中国的支柱,但并不是所有印度政治家都相信帕内塔的话是真的。因为美国人的许诺是一回事,印度能得到多少实惠,是另一回事,正如印度《第一邮报》所言:“美国想强调在战略东移之际需要印度作为伙伴。不过,印度防长安东尼会搪塞过去,印度不想被拖入任何联盟之中,因为那将被视为针对中国。”
如此看来,竞争是一回事,牛肉与面包是一回事,笑里藏刀则是另一回事。作为“金砖国家”及亚洲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当然有自己的一套发展逻辑。地缘政治原因,印度一直与俄是非常要好的伙伴,与中国虽有边界争议,但是在经济上已经形成“左右手”关系,倘若印中发生战争,对印度来说也讨不到半点好处。更何况,中俄利益关系越来越密切,此次普京舍弃“8国峰会”访问美国与奥巴马见面的机会,首访北京,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矛头已非常明显。
此间,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称,“上合组织不存在演变成军事政治集团的可能性”,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明显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就像美国防长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对话中称,美国海军60%的军舰部署亚太地区不是针对中国一样,这样的话几乎没人相信。
很明显,美国虽然撤离阿富汗,但却将安全战略重心转移到东亚,目的是联合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核心同盟”以及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核心伙伴”来对中国形成实实在在的“包围圈”。特别帕内塔访问越南的金兰湾,这种意涵变得更加清晰。帕内塔当天表示:“希望美越两国关系能提升到下一阶段。美国舰艇靠近金兰湾是加深两国关系的核心要素。”美联社报道说:“帕内塔虽未提及‘中国’,但谁都知道这是针对中国。”
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美国在亚洲一连串的动作,已使当前国际社会局势发生动摇,一点也不像帕内塔所说“越南、菲律宾变强大东南亚才稳定”一样轻松。面对这种境况,就像在香格里拉对话期间,中国军方代表任海泉中将所说:不要看成不得了;也不要看成“无所谓”,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认为,美国急欲在亚洲亮肌肉,显示自己的强盗行径事实上也暴露了它的不自信,一个是怕被“边缘化”;二是给自己在这一地区扎根创造条件。谁都知道,若被占世界人口60%、占全球GDP 50%以上的亚洲淘汰,就会“在未来竞争中遭到淘汰”,意味着丢掉亚洲市场。在这一点上,似乎上合组织的成员国的纵横联合,远比美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寻觅“伙伴”陪自己舞枪弄棍更高一筹。因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联合,随着这些国家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他们共同拒绝和抵抗外部势力干涉与破坏共同利益的势力“武装集团”,也会自然形成。
“美国什么时候遵循过这样的原则?美国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合作模式。它只承认和尊重一个模式,那就是自己独断专行。”上合组织国家问题专家悉尼琴娜早就说。我们知道,2002年美国就想加入上合组织,但因当时布什政府对中亚国家采取强硬政策而没能成功。抑或正是那次没成功,才帮了上合组织的大忙。因为美国加入这一组织不会有建设性因素,只会出现破坏性因素。上合组织现在涵盖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这还不包括对话伙伴国和观察员国。该组织成员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通过友好协商做出决定,切实保障各成员国的平等权益,在安全与发展问题上同舟共济,共同促进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的多项合作。
从美国所谓重返亚洲所摆出的姿态来看,先让“夜郎自大”菲律宾打响对抗中国的“第一枪”,明显是“虚招”,真实意图无非是想瓦解中国与印越间的关系。但美国却把问题看得过于太简单了,对于菲律宾,他们只要施以小恩小惠,该国就会自摇尾巴靠拢。但对于越南这样与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国家,不只越南不会真正相信美国,即使美国也未必相信越南会真的倒向他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与日本,虽然两国在经济上密不可分,最近还开通了货币直通车,但两国的不信任与相互猜忌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早期曾被沦为多国殖民地的印度,虽受宗教泛滥困扰,没有统一思想,但该国仍旧“斗志高昂”,即使没有中俄的因素,它也不可能甘愿再次被沦为受别国“保护”的国家。对于美印接近,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专家沙乌缅认为,尽管美国试图拉拢印度抗衡中国,但印度更关注的是自己境内未来是否会遭到恐怖袭击以及能从美国得到何种好处。虽然美国希望印度成为遏制中国的一个支柱,但印度并不想处于美国的保护伞下,很多印度政治家对美国非常不信任。正是由于这种不信任,美国一直对向印度提供先进武器实施限制。(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