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证监会5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土科技”)的创业板首发申请获通过。此前,证监会在2010年12月17日曾否决了东土科技的首次IPO申请。东土科技申请首发创业板之前,已是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的挂牌交易企业。媒体对东土科技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募投项目产能过剩、一股独大、依赖税收优惠等,未对东土科技的上会造成硬伤。
【舆情综述】
1、媒体报道正负面舆情分析
图1:东土科技正负面舆情分布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4月11日至5月7日)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如左图所示,2012年4月11日至5月7日,在网络上合计出现92条与东土科技有关的舆情信息。其中,正面舆情信息0条(占0.00%)、负面舆情信息45条(占48.91%),其他舆情信息47条(占51.09%)。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东土科技在预披露招股说明书到上会前一天这段时间,网络上出现的有关东土科技的舆情信息总量虽然不多,但是,结构则相对不利,正面舆情信息量为O,负面舆情信息量的占比则高达48.91%。
2、媒体报道正负面舆情趋势分析
图2:东土科技正负面舆情趋势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4月11日至5月7日)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如上图所示,2012年4月11日至2012年5月7日,东土科技的负面舆情信息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在4月12日(13条负面舆情信息)和4月20日(22条负面舆情信息)出现两个峰值。
从趋势上看,东土科技在4月11日预披露招股说明说书后,负面舆情信息量呈显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符合IPO企业舆情变化的一般趋势。但是,在证监会于5月3日发布东土科技将于5月8日上会的信息后,网络上关于东土科技的负面舆情信息没有出现再次上升的走势,这对东土科技有利。
【舆情应对措施】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12年4月11日至2012年5月7日,东土科技未曾公开回应过媒体的有关质疑,有关媒体报道中也没有提及曾向公司求证的表述。
另外,有关东土科技的负面舆情信息没有被删除的痕迹,其正面舆情信息量为0,这表明东土科技在上会前的网络负面舆情并不严重,公司未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重大舆情回顾】
4月11日,中国企业新闻网载文《北京东土科技经营场所不稳定 持股过度集中遭质疑》称:“北京东土存在一定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风险。”该报道媒体转载量为5篇。
4月12日,中国网载文《东土科技二次上会:募投产品利价齐降 或致产能过剩》称:“时隔近两年后,东土科技首次被否的硬伤再次出现。“SICOM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这个毛利率、销售均价皆出现大幅下滑,产品成本逐年增加的“生产线扩建”募投项目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仍难存定数。”,该报道的 媒体转载量为8篇。
4月20日,上海证券报发表题为《东土科技再闯创业板 募投项目浮现销售风险》的报道称:“如今虽然营收利润都有所提升,但公司的主打产品价格从2007年以来降幅高达约45%,似乎在以价格换销售,未来市场风险仍值得关注。”,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23篇。
【“新股风向标”点评】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媒体对东土科技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募投项目产能过剩、一股独大、依赖税收优惠等,未对东土科技的上会造成硬伤。
关于募投项目产过剩。东土科技首次上会被否的原因之一就是募投项目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二次上会前,媒体再次质疑其募投项目依然存在这一硬伤,但是缺乏充分的证据表明公司或者行业存在过剩。
关于一股独大和依赖税收优惠,是普遍性的问题,不会构成硬伤。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媒体在东土科技上会前没有挖掘出有实质性影响的新闻,但是,在东土科技成功过会后的5月22日,中国网曝出东土科技的招股书涉嫌造假的负面舆情信息,对于中国网在《东土科技招股书涉嫌造假核心人员履历前后不一》曝出的“招股书中总工程师薛百华的简介与首次上会时的资料大相径庭。”,需要东土科技向证监会报备并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