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40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难度超预期
引语:全国40个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的建设,始于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一度希望,2011年底这40个城市就能实现全国联网,为楼市调控提供基础信息。2011年10月27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接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的联组会议询问时介绍,把这40个重点城市的信息系统联网,一个是解决对市场变化的分析问题,另一个是执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也要有这样的基础信息来支撑。住建部随后也作出了一定“让步”,将联网时间推迟到了2012年6月底。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此前表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进行两年多了,比预想的要艰难,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表示,目前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还有很大不足。“有相当数量的住房没有进行产权登记;此外,系统里只有个人信息,不是家庭信息,不足以全部满足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住房限购的临时性措施实施的需要。另外,在目前的系统中,如果希望包括便于社会管理的公安、民政、税务等信息内容,还需要更多法律支持。
40个城市住房信息与住建部联网,这原本是应该于2011年年底以前完成的任务,然而因推进艰难,住建部将期限推后了半年,保证在今年6月末实现。根据调整后的目标,这4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以及10个其他重点城市。根据住建部提出的目标,在2012年6月底前,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40个重点城市将与住建部联网;然后再推广到265个地级市,争取2013年实现全面联网。按住建部姜伟新的设想,先搞40个城市,这40个城市先跟住建部联网,然后再推广到265个地级市,自己都建立起来,然后跟住建部联网,这个过程恐怕得几年的时间。2011年10月,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时表示,目前的住房限购政策是个为了抑制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不得已而采取的行政办法,“如果能够建立起全国联网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整合税收、财政、公安、民政等信息,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2012年3月5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明确提到,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对于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社会管理意义重大,一旦6月底实现4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后,可考虑取消行政色彩浓郁的限购式调控。2012年年初,住建部召开会议称于2012年年6月底前实现包括北京在内的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要求,密切关注房价走势,及时研究分析原因;继续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在2012年6月末前实现40个主要城市的联网。今年上半年要实现联网的40个城市,主要是一线城市和房地产调控的热点城市,西部地区城市相对较少。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大直辖市及除拉萨之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应该都会被纳入。另外,深圳、大连、青岛、苏州等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也可能入围。
2012年年“两会”期间,“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该项目在“十二五”规划中还立项为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011年10月份,住建部就曾表示,全国40个试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将联网。这40个城市包括绝大多数省会级城市,以及青岛、深圳、北海、三亚等10个房地产热点城市。距离6月30日的限期仅剩下3天,全国40个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的进程却不如预期般顺利,年中实现联网的目标恐怕已难以达成。
住建部并没有集中公布已联网城市名单,截至2012年6月26日全国有18个城市已宣布,其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联网。这18个城市分别为:广州、福州、厦门、南京、无锡、苏州、宁波、杭州、温州、济南、石家庄、沈阳、大连、长春、南昌、南宁、兰州和西安。 此外,合肥、郑州、青岛、武汉、北海等地亦称,当地已具备和住建部联网的条件。太原则表态,力争在今年6月实现和住建部联网。而乌鲁木齐、昆明等入列城市此前表态,称年中实现联网有困难,而目前已经实现联网的城市仅有约一半。哈尔滨市则计划在年内与全国40个大中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桂林市房产局表示,系统建设进行到第二阶段,将实现“市、县级数据共享”,从技术上实现个人住房信息查询。
“联网”大限来临,你如何看住建部“40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之事?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接受《中国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即便是这一放宽了的目标,实现起来也不易。住房信息联网很难弄,全国差距很大。譬如太原2008年以后的新房才是产权比较明确的,而2008年之前的很多房子都是无产权、半产权的,这样的城市,实现本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都有难度。从已宣布联网的18个城市中,不少提及的是“主城区”联网,而不是全市。虽然40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大限临近,住建部定下的6月底40城市联网目标实现难度陡增,恐难如期完成40个城市联网目标。意味着房产税扩容新的城市尚缺数据支撑,限购政策退出为时尚早。”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称:““40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如按期完成,此举意味着个人在不同城市间的购房信息将被“一网打尽”,在各地限购政策中逃过一劫的“异地炒房”,也不再是漏网之鱼。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商品房规划建设、市场供应及销售成交等数据,实施有效的监控、统计,以便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调控政策。同时,还将有利于加大力度提高准度,对异地房地产投资客进行监管。 ”
为什么“40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为何推进艰难?究竟是什么原因?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中国证券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主要是涉及数据敏感和地方利益及经费等因素,另外是个人信息安全和相关法律的支持等。比如一些大城市的老公房信息,都在该市的数据信息系统里了,只是政府是否愿意公开而已。部分地方政府并不愿联网,就像官员财产要不要公开一样。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可能牵扯出公职人员腐败的问题。一方面是数据采集难、部门信息共享难、相关机构人手不足,是制约信息系统推进的几个难点。另外一方面是我国长期没有进行个人住房情况普查,房屋登记系统并不健全,采集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居民不配合、存在瞒报或谎报情况等,都是系统建立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方面就是所谓的“住房”是专门指商品房,还是包括保障性住房和小产权房及福利分配房等其他房?都未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历史及产权纠纷等原因,部分地区的个人住房信息暂时没有进行录入,这一点难度很大;一些城市的高新区、开发区等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房屋登记簿,影响数据的完整性。”
40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有什么作用?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中国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主要是为房产税试点城市扩容奠定基础和加大税费调控力度及有利保障房分配公平等市场监测和决策分析。因此,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后,基础数据化建设更加完善,信息完整、公开透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会很方便,现在很多信息是推算的。比如房产税,就必须以完整的住房信息数据为基础。联网后,房产税、物业税、遗产税征收都有一定的数据基础了。
由于房产税是以家庭的住房套数和面积来计税的,联网后意味着个人在这40个不同城市间的购房信息将被“一网打尽”,同一权属拥有人名下在不同城市的房产将得以“一并查询”,异地购房的资金流向、程度、走势将可“统一监控”。在缺乏完善信息系统与征信机制的情况下,保障房分配过程中的骗购骗租现象时有发生,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大大降低保障房资格审核的难度和工作量,并提高审核的准确率和效率。
行政色彩限购政策将会被房产税取代?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个人住房信息实现联网后,40个城市的购房者在联网城市的住房信息将可便捷查询,同时,40个城市的楼市销量、房屋空置率及个人住房性质等信息,也将全部纳入住建部的实时监控。这意味着,届时管理层针对楼市以及开发商的管理,将更加严格和规范。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后,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或许会减少,但同时也意味着房产税推行获得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信息联网通常也被视为房产税开征的基础,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后,有关部门可根据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情况制定税收、信贷标准。
40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对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目前执行的严格限购限贷政策虽然对遏制房价上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并非楼市调控的长效手段,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也严重打压了楼市成交量。管理层已陆续展开了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长效机制,而住房信息的联网将为下一步房产税的征收,以及相关的税收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但是在稳增长的宏观政策基调下,市场对楼市调控预期已然发生变化。现在楼市调控政策的基调是稳定,这意味着即便联网,限购范围眼下也不会扩大,其对异地购房很难说会有制约作用,对楼市实质性影响不大。此前只有银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实现了全国联网,房屋权属信息在各城市间并不联网,只采用属地管理原则。也就是说,在一个城市里只能反映或查询个人在这里的房屋权属情况,并不能查询权属人在异地拥有房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