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浪环境成功过会的舆情监测分析


  【事件回放】

  6月15日晚,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2012年第51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浪环境”)(首发)获得通过。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媒体对雪浪环境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股权“一股独大”、涉嫌伪高新以及连续三年未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其中,财务数据、股权“一股独大”连续三年未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问题均在招股书中作了说明,不会构成硬伤。涉嫌伪高新则可能是一度被中止审查的原因之一。

  【舆情综述】

  1、媒体报道正负面舆情分析
 

  图1:负面舆情分布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5月25日至6月14日)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如左图所示,在2012年5月25日至6月14日之间,在网络上合计出现240条与雪浪环境有关的舆情信息。其中,正面舆情信息9条(占3.75%)、负面舆情信息100条(占41.67%),其他舆情信息131条(占54.58%)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雪浪环境在披露招股说明书后至上会前的这段时间,遭遇大量的网络负面舆情信息,正面舆情信息则相对较少。不过,其他舆情信息的占比达到54.58%,大量的中性舆情信息对负面舆情信息能够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

  2、媒体报道正负面舆情趋势分析

  图2:雪浪环境正负面舆情趋势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5月25日至6月14日)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如上图所示,2012年5月25日至6月14日, 雪浪环境的网络负面舆情信息量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走势,该走势符合IPO预披露新政后,IPO企业的网络负面舆情信息的一般走势,一般不会引发网络舆情公关危机。另外,雪浪环境的正面舆情信息量也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走势。

  【舆情应对措施】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12年5月25日至6月14日,雪浪环境与卷入雪浪环境IPO“绯闻”的当事人间接和直接地回应了有关质疑。6月14日,经济导报在题为《雪浪环境募资疑点多 报告期内频繁收购合并产能》的报道中称:“对于导报财经研究员的疑问,雪浪环境通过其公关公司表示,公司的毛利率虽然比盛运股份低,但比其他上市公司高;另外公司的欠款客户大部分是央企与上市公司,故坏账可能性不大;产销率下滑是因为产能扩大所致。”5月30日,上海青年报在题为《雪浪环境IPO经济学家闪电入股引质疑》的报道中称:“5月28日深夜11点,受到媒体和舆论质疑的向松祚发布了一条微博,称‘本人于2012年3月以签约方式受聘为农行兼职首席经济学家,主要职责是代表农行 不定期就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提供独立的研究成果。本人的其他一切活动,包括曾于2011年3月投资入股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属个人行 为,与履行农行首席经济学家职责无关。’”

  值得关注的是,雪浪环境IPO成功过会的背后虽然有财经公关公司的强力运作,但是针对从披露招股书到上会前网络负面舆情高发的态势,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没有发现雪浪环境存在删除网络负面舆情的“灰色公关”行为,而是采用了大量发布中性舆情信息,对负面舆情信息进行稀释。通过百度新闻搜索关键词“雪浪环境”,在首页出现大量有关雪浪环境的中性舆情信息表明,通过发布中性舆情信息的行为,能够对负面舆情信息起到较好的稀释作用,减轻负面网络舆情信息带来的负面压力。

  【重大舆情回顾】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12年5月25日至6月14日,雪浪环境的重大舆情有:

  6月14日,中国网载文《雪浪环境IPO曾被中止审核 诡异数据暴露财务失控》称:“来自证监会的公开信息显示,雪浪环境IPO曾一度被中止审核。”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11篇。

  6月8日,《经济参考报》刊载题为:“雪浪科技IPO存疑:实际控制人一家独大 存货逐年走高”的报道称:“雪浪科技股东“一家独大”,产品和客户高度集中,同时应收账款和存货逐年走高,而在行业政策不确定和竞争加剧压力下,其未来业绩增长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雪浪科技IPO能否成功闯关疑问犹存。” 

  6月6日,《经济导报》刊载题为:“雪浪环境募资疑点多 报告期内频繁收购合并产能”的报道称:“,雪浪环境的毛利率落后竞争对手一大截,且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收购合并大幅增加产能,致使其产销率大幅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选择募资扩产,其增加的产能恐难被市场消化,募投项目前景堪忧。”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7篇。  

  6月5日,《投资时报》刊载题为:“雪浪环境:数据异常被质疑竞找公关代为回应”的文章称:“这位公关公司人士对相关问题逐一解释,并指引记者阅读招股书某某页。此前记者即已关注到招股书的相关解释说明,但未能释疑,此番阅读更增重重疑点。”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10篇。

  5月30日,《上海青年报》刊载题为:“雪浪环境IPO经济学家闪电入股引质疑”的报道称:“近日,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向松祚耳根恐怕难以清净了。5月25日,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雪浪环境)在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招股书(申报稿)。投资者们突然发现,突击入股的人群里出现了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的身影,立刻引起了网络无数猜疑声。”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4篇。  

  5月30日,《证券日报》刊载题为:“无锡雪浪客户集中度高 快速扩张存货急增或致管理风险”的报道,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12篇。
  
  5月28日,中国企业新闻网载文:“雪浪科技:控制人一股独大 募投项目前景未卜”称,雪浪环境面临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现金流量紧绷 偿债存隐患,募投项目运作不确定等隐患。该文的媒体转载量为5篇。
  
  5月25日,中国网载文《雪浪科技IPO暗藏三大硬伤 涉嫌“伪高新”》称:“雪浪科技在此次运作上市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硬伤,股权“一股独大”、涉嫌伪高新以及连续三年未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三大问题成为其IPO拦路虎。”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9篇。
  
  【“新股风向标”点评】

  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媒体对雪浪环境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股权“一股独大”、涉嫌伪高新以及连续三年未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其中,财务数据、股权“一股独大”连续三年未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问题均在招股书中作了说明,不会构成硬伤。 

  关于涉嫌伪高新的问题。在雪浪环境在招股说明书中称:“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假设公司不享受税收优惠,公司扣除税收优惠之后的净利润(按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口径计算)分别为17.10.80万元、2832.200万元和4403.50万元,均大于1000万元,仍满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盈利条件,因此公司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依赖。”该表示与一般的高新企业认证到期可能通不过审核而不能继续享受税收优惠的风险提示不同,而在于强调过去扣除过去三年的税收优惠,仍然符合创业板上市的盈利条件。结合雪浪环境一度被中止审查的情况,这或许表明涉嫌伪高新的问题在初审中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这段表述是针对监管方的反馈意见所做的特别说明。涉嫌伪高新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不会成为成功过会的硬伤。

  雪浪环境从披露招股说明书到上会前这期间,遭到多家媒体的负面报道,参与报道的媒体明显多于一般的成功过会企业,这或许与公司被曝有财经公关公司在背后运作有一定关系。一旦某个企业被曝出有财经公关的运作,媒体就有嗜血而上利益驱动。